2018-12-23

科學家認為這條外來魚是跟著海嘯垃圾從日本來到加州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2/12/world/monterey-bay-tsunami-fish-trnd/index.html

潛水者在寒冷混濁的加州蒙特利灣游泳, 他們發現一條已經遠離家鄉的魚. 這是一條條石鯛 (barred knifejaw), 原生地在日本, 韓國以及中國.

這條獨特黑白條紋的魚, 在日本也被稱為條紋石鯛或 Ishidai, 已經在蒙特利防波堤的海帶區被看到了好幾次.

"他不會被誤認為是當地的魚" 尼古拉斯.塔 (Nicholas Ta) 表示, 過去五年幾乎每天都在蒙特利這個區域潛水 "其他魚比較不好發現, 他們會和周圍環境融合."

科學家認為這條魚已經穿越了太平洋五千英里行程, 跟著 2011 年日本 9.1 級地震海嘯所造成的垃圾一起過來.


'海嘯入侵' 所造成的垃圾

海嘯將大量物質沖刷至海洋裡面, 產生的垃圾區域變成海洋生物的棲息地. 當垃圾隨著太平洋周圍的洋流流動, 這些生物就跟著移動.

加州州立大學莫斯蘭丁海洋實驗室 (Moss Landing Marine Laboratories) 科學家喬納森.蓋勒  (Jonathan Geller) 表示 "這些海水一直在圍繞流動, 根據當地的環境情況也可能流到海岸上."

過去七年, 北美海岸發現一些小船, 碼頭或其他東西被沖上海岸上.

蓋勒有篇列為共同作者刊登在科學雜誌 (Science Magazine) 的文章, 裡面記錄了 289 種應該生活在日本沿海的物種, 於過去六年間被發現到達了夏威夷和北美洲海岸.

蓋勒對 CNN 表示 "這條魚很突出, 因為在我們的水域裡看起來就是外來物, 絕對是在這個事件之前未曾看過的物種" 他補充說明, 許多其他物種被發現應該都是相同原因.

"潛水員或到海灘玩的人, 如果未經訓練可能不會注意到任何不尋常" 他說 "但事實上, 這些被發現的部分生物可能原因都是這次海嘯事件."


加州潛水員四年前就發現這條魚

塔第一次是在 2014 年 12 月看到這條魚. 他的朋友丹尼斯.路易斯 (Dennis Lewis) 幫他確認出這是一條條石鯛, 並於之後潛水一起去尋找.

2015 年又看過好幾次, 但之後就消失了直到十月才又出現. 塔在上個月拍了這條魚的影片.

魚看起來很健康, 沒有任何割傷或鰭片撕裂.

同樣是莫斯蘭丁海洋實驗室的科學家瑞克.斯塔爾 (Rick Starr) 表示 "看起來應該是 2011 年的那條."

斯塔爾表示, 蒙特利灣海水水溫大約低於這條魚習慣的日本海域水溫華氏 9 度 (攝氏 5 度).

來自溫暖水域的魚可以在較寒冷的海水中生存, 但通常無法繁殖.

"人們看到許多條魚, 不是只有一條, 但他們體型大小都相同表示他們不是繁殖後的後代" 斯塔爾表示 "沒有看到大小不同的魚, 表示這些都是老魚, 沒有在繁殖後代."

斯塔爾說這意味著, 這些魚不會成為破壞蒙特利灣生態的入侵者.

塔對 CNN 表示, 只看到這些魚在獨自游泳或適應當地生態. 他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條石鯛在附近, 但他很有信心. 他說 "我相信是有,"

2018-12-15

鐵達尼任務裡面的美國軍事秘密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2/13/us/titanic-discovery-classified-nuclear-sub/index.html

多年來, 1985 年在海底奇蹟般發現鐵達尼號殘骸, 被認為純粹是科學上的努力.

但事實不是如此.

鐵達尼號的發現者羅伯.巴拉德 (Robert Ballard) 週四對 CNN 解說目前已解密的事件, 鐵達尼號只是秘密美國軍事任務的一部分, 任務主要目的是要尋找兩艘沉沒在海中的核子潛艇.

巴拉德表示 "他們不希望大家知道這件事, 所以我們有個封面故事,"

真實的故事展示在華盛頓國家地理博物館 (National Geographic Museum), 場館將於今年年底開幕.

巴拉德是美國海軍指揮官以及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的科學家. 海軍提供尋找鐵達尼號的機會和資金, 前提是要先去找長尾鯊號 (USS Thresher) 和蠍子號 (USS Scorpion), 這兩艘核子動力潛艇沉沒於 1960 年代.

"我們知道潛艇的位置" 巴拉德表示 "他們要的就是讓我去了解一下然後回來, 還不能讓俄羅斯跟蹤, 因為我們擔心蠍子號上的核子武器, 以及有核子反應堆對於環境的影響"

尋找鐵達尼號提供一個絕佳的封面故事, 使得媒體 "完全忽略我真正的目的" 他表示.

當他的團隊探索了蠍子號以及長尾鯊號之後, 只剩下十二天時間去找鐵達尼號.

這艘在其處女航行沉沒的著名船隻, 被發現在北大西洋深達一萬兩千英呎的海底.

巴拉德表示 "當我們找到鐵達尼號, 自然而然是非常高興, 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我們找到了, 在勝利的計分板上記上了一筆,"

這項有名的發現引起主要媒體注意, 但探索團隊的主要目的被保密.

紐約時報在發現鐵達尼號後幾天, 從這個項目相關的官員得到一堆否認.

當時海軍發言人布倫特.貝克 (Brent Baker) 表示這項任務只是簡單的測試海洋系統是否正常, 而且科學家否認有軍隊介入.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工程部門負責人羅伯特.辛波 (Robert Spindel) 博士對紐約時報表示 "這裡面沒有機密"

巴拉德承認, 事實不是如此, 而且不只這項.

"不, 我不能討論我其他海軍任務" 他表示 "那些還沒有被解密."

2018-12-10

盆栽大師 : 隱藏在他們的百年老樹背後古老秘密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the-art-of-bonsai/index.html

"我總是一直照顧著我的盆栽樹 -- 就像是每天都要吃飯一樣" 得獎盆栽老師小林國雄 (Kunio Kobayashi) 表示. 這跨越園藝及藝術, 盆栽樹雖然很小, 但深深受到大師照顧的影響.

起源於中國古老的 "盆景" 藝術, 第六世紀透過日本禪宗佛教學生由海外旅行帶回日本. 他們稱為 "盆栽 (bonsai)", 原始意義是 "種在容器裡", 基本上, 這種藝術就是把野樹種在小的花盆中.


維護和照顧

業餘的盆栽玩家要經過多年造型, 拉線, 澆水, 換盆以及修剪分枝才能成為盆栽大師. 脆弱的植物必須每天觀察有無害蟲或感染疾病. 國雄老師花了近三十年時間專門研究盆栽, 他表示他小心觀察照顧一棵估計有千年歷史的杜松樹, 這是他在拍賣會上購得, 目前正生機盎然活著.

"不論有多麼喜愛或是熱情, 如果不了解基本知識就無法照顧盆栽" 國雄老師表示, 他目前在日本東京春花園博物館 (Shunkaen Bonsai Museum) 照顧老樹. "這些基本知識需要花上六到十年, 一遍又一遍反覆練習"

在世界的另一端, 在華盛頓特區美國國家植物園 (US National Arboretum), 盆栽博物館館長傑克.蘇斯迪克 (Jack Sustic) 照顧著一株廣島核爆倖存下來, 由盆栽大師山木勝 (Masaru Yamaki) 所贈 400 年歷史的日本白松.

"這是很謙遜的藝術" 蘇斯迪克表示 "我們照顧盆栽的時後, 我們是在幫他訂定時間表, 我們只能遷就. 我們要在一年之中對樹做某些事情最好的時間, 先把我們時間安排下來."

"有些人經常說盆栽就像是小孩子, 這是真的" 他繼續說 "照顧他, 關心他, 擔心他. 如果他看起來健康和美麗, 你會驕傲並到處炫耀."

底下, 國雄老師和蘇斯迪克說明他們如何照顧世界最長壽的盆栽.


自然

"我想表達樹的內在美. 所以我觀察樹幹和分支的伸展" 國雄老師表示 "目標是讓樹看起來很自然, 就像未經人手. 外型像野生的樹, 比例適中."


擺在外面

"我想人們照顧盆栽最大的錯誤是把盆栽放在室內" 蘇斯迪克表示 "是有室內盆栽植物, 但大部分物種必須生存在戶外. 可以待在室內三到五天, 但還是要讓大部分時間在戶外. 如果沒有, 就有可能會慢慢死去."


完美修剪

蘇斯迪克表示 "一開始, 盆栽像是查理布朗 (Charlie Brown) 的聖誕樹 -- 但最後會像是醜小鴨變成美麗天鵝"

"如果有適當工具, 可以很快速的整理盆栽. 最好的工具是凹型修枝剪. 如果要剪除分枝, 刀剪會在樹幹留下凹型傷口. 當傷口癒合, 很難看出這裡曾經有個分枝."

"如果用的是一般刀剪, 將會產生一個醜陋的突起" 蘇斯迪克提醒 "就像是人受傷, 身體結痂的傷痕."


纏繞

"盆栽藝術家的鐵線就像是畫家的畫筆" 蘇斯迪克表示. "我們用鐵線固定枝幹, 讓植物往我們希望的方向長. 根據不同物種, 鐵線要固定一個月或好幾年. 重點是要隨時觀察, 我們不希望分枝成長時被鐵線弄傷."


新根

"為了保持植物的活力, 依據樹種不同, 大約每兩年就必須換盆一次" 蘇斯迪克表示 "換盆的時候, 我們會切掉一定比例的根. 如此樹會長出新的根出來. 這會讓植物愉快, 健康以及充滿活力. 所以植物會一直成長."

2018-12-02

為何德國遺忘一次大戰的衝突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1/09/europe/world-war-one-centenary-germany-intl/index.html

柏林 (CNN) - 在柏林街頭, 你很難忽略掉二戰的恐怖.

紀念大屠殺鮮明的混凝土塊紀念碑就在勃蘭登堡旁邊. 數千個黃銅 "絆腳石 (stumbling stones)" 仔細安裝在城市的人行道上, 用來紀念大屠殺的受難者. 這在德國被稱為 Erinnerungskultur, 一種 "紀念文化" 關注著這個國家歷史最黑暗的角落.

然而,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裡的紀念碑就少了許多. 在柏林 Columbiadamm 公墓裡埋葬了超過七千位一戰的士兵. 安妮.蘇珊.夏娜 (Anne-Susann Schanner) 表示, 這裡很整潔但很少有訪客, 她是德國國家聯邦 (German National Federation) 戰爭公墓照護 (Care of War Graves) 柏林分部的教育官員.

"有時候會有些花放在戰爭墓地. 但很少人親自前來, 他們可以請我們擺些花在墓地. 一般都會在死者的死亡日或是生日" 夏娜表示 "目前已經沒有一戰的見證人活在人間, 多數人沒有那種情感聯繫到一戰."

今年是一戰結束後的一百年, 法國及英國戰爭結束十一月十一日都訂為停戰日 (Armistice Day), 這天德國投降並和包括英國, 法國及美國等盟邦簽屬和平條約.

英國翻領別上罌粟花, 全國靜默兩分鐘以紀念陣亡士兵及德國投降的那一刻. 國殤紀念日 (Remebrance day) 舉辦全國紀念活動, 皇家成員在倫敦戰爭紀念碑 (The Cenotaph) 擺上罌粟花圈.

法國用藍色矢車菊取代紅色的罌粟花, 以國定假日來紀念那些戰爭亡靈. 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一戰戰場之旅, 並和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 (Theresa May) 及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舉行紀念活動, 在巴黎和平高峰會之前,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 (Donald Trump) 也參加了這次紀念活動.

對於德國這天就是自我反省. 今年將在議會舉行紀念演說, 同時有藝術展及獨立音樂會. 但是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活動來紀念戰爭的結束. 對於一些評論者來說, 德國在紀念文化上有選擇的記憶.

左翼政黨 (Die Linke party) 議員塞維姆.達得倫 (Sevim Dagdelen) 表示 "其他歐洲國家早在幾年前就任命一戰歷史學家委員會, 計畫舉辨紀念活動, 建立新的博物館. 只有德國沒有如此作,"

她指出, 去年之前德國政府都未組織任何獨立的紀念活動, 只接受來至國外活動的邀請. 她認為 "德國在一戰的角色是侵略者是導火線, 卻被有意識的否定掉, 關於這點我仍然覺得這很可恥"


大災難的前夕

那如何解釋德國對於一戰文化記憶的喪失 ?

這不僅是德國輸掉了戰爭. 為何法國和英國的戰爭結束會是德國災難的開始. 一戰的結束改變了這個國家, 1918 年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 迎來一個急躁但短命的威瑪共和國, 最後導致阿爾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和他的納粹政權崛起.

在德國, 二戰的創傷和暴行完全掩蓋了一戰. 在學校, 教師經常把 1914 到 1918 簡單的視為未來大災難來臨的前夕.

都柏林大學學院戰爭研究中心主任羅伯.葛沃斯 (Robert Gerwarth) 表示 "從德國的角度來看, 二戰是相當完整 -- 失敗的經歷比 1918 全部還要多很多 -- 人們會對於導致他們受災難的原因有正確且可理解的癡迷. 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 他們才會關注第一次世界大戰,"

"有很長的時間一戰被二戰所掩蓋, 對於德國來說二戰當然是更大的戰爭 -- 不論是在生命損失, 德國境內的破壞程度以及大屠殺的創傷. 直到十幾年前, 每當歷史學家或公眾討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往往會被看作一種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史."

此外, 正因為德國戰時歷史, 該國仍在努力如何解決紀念戰爭死難者的問題. Columbiadamm 公墓有座 1925 年建成的戰爭紀念碑, 一位倒下披著毯子的士兵雕像, 只看到他緊握著的拳頭, 頭盔和武器都在他身上. 底下有句話 : "我死了所以德國可以活. 讓我透過你們活下去 !"

"宣傳一般會說德國將贏得這場戰爭" 夏娜這位教育官員表示 "他們不斷宣傳德國如何贏得戰爭. 德國人民想應該就是如此. 然後戰爭結束, 他們感到震驚 : '我們輸了. 我們必須放棄我們國土的一部分, 而且要支付賠賞.' 對許多人來說, 這是可恥的和平."

"人們必須得到肯定的保證 : '對, 我們輸掉了戰爭, 但受害者並沒有死得沒有價值.'"


檢視第一次世界大戰

雖然民族主義情緒被希特勒和納粹政權席捲全國的法西斯主義所扭曲. 夏娜表示, 那段時間建立了許多紀念建築, 許多村莊教堂都為戰爭死者進行追悼. 她說 "那些紀念碑非常榮耀戰爭英雄及德國, 而由今日的觀點來看, 當然要受到譴責."

值得關注極右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 (Alternative for Germany party AfD), 目前已經在德國議會取得席次, 他們鼓動民族主義要修改德國歷史. AfD 聯合領導人亞歷山大.高蘭德 (Alexander Gauland) 最近告訴黨員表示, 希特勒和納粹 "在德國千年成功的歷史裡面只是隻小鳥."

有些跡象顯示德國正在重新檢視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 今年紀念活動增加了. 梅克爾總理將和法國總統馬克宏於法國康比涅森林 (Compiègne Forest) 聯合舉行紀念活動, 並在那裡簽署停戰協定.

最具代表性意義的是, 德國總統法蘭克-華特 史坦麥爾 (Frank-Walter Steinmeier) 首次和查爾斯王子一起參加英國國家紀念活動, 在紀念碑前獻上花圈. 但對於像是達得倫這種評論者來說, 政府還要多做一些.

"德國政府必須成為和平外交政策的榜樣, 就像是前總理威利.布蘭特 (Willy Brandt) 所說 : '戰爭絕對不能由德國的領土開始.' 這就是我們從德國歷史中學到的, 對我們來說是項義務."

2018-11-25

華語 '奧斯卡' 因政治爭議而黯然失色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1/19/asia/taiwan-china-golden-horse-intl/index.html

北京 (CNN) - 台灣年輕導演得獎感言在台灣海峽兩岸引起激烈反應, 台灣這個自治島嶼在重要選舉第前一個禮拜, 成為娛樂及政治人物爭相討論的話題.

週六於台灣每年舉行的金馬獎, 最佳紀錄片得主傅榆激動的表示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這句話引起台北觀眾熱烈的掌聲.

三十六歲的導演之後又說 "這是我生為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但, 當攝影機轉向幾位中國大陸來參加的明星, 包括今年評審團主席鞏俐, 他們都是面無表情. 台灣出生得過兩次奧斯卡的美國導演李安, 他是金馬獎執委會主席, 閃過尷尬的微笑.

去年獲得最佳男演員獎中國演員涂們之後步上舞台, 他表示特別榮幸再次來到 "中國台灣" 金馬獎頒獎, 同時感到了兩岸 "一家親".

台灣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居住了兩千三百萬人, 北京政府認為這個自治及民主的島嶼是他們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 年經過血腥內戰, 共產黨在中國大陸贏得勝利, 兩邊從此開始分裂.

金馬獎, 通常被稱為台灣奧斯卡, 1962 年由台灣官方開始創辦. 然而最近幾年, 發展成全世界華語電影製作人展現作品的主要平台, 吸引來至台灣, 香港, 中國大陸及其他地方的明星 -- 儘管台北北京在政治及軍事長期保持著緊繃的狀態.

口水戰在典禮之後持續延燒, 傅榆的社群媒體頁面充滿著刻薄的評論. 包括受屈辱范冰冰的許多中國名人, 加入數百萬名中國網迷, 轉發著以五星旗為底, 包含著台灣的中國地圖.

甚至連台灣領導人都加入討論, 總統蔡英文認為金馬獎凸顯台灣的自由與多元, 是所有藝術創作能夠盡情奔放的樂土.

"我們從來沒有接受過 '中國台灣' 這個說法, 也不會接受這個說法 -- 台灣就是台灣" 週日她在擁有超過兩百萬粉絲的臉書上寫道 "我以昨天的金馬獎為榮, 它突顯台灣之所以不同於中國."

她附帶批評北京政府惡名昭彰的言論自由限制 "在這裡不會有人因為不同言論就消失或被消音, 我們也沒有會被網路屏蔽的敏感詞,"

對於金馬獎, 中國媒體迅速清除傅榆及她得獎影片 "我們的青春, 在台灣" 的任何資料, 這部影片是描述 2014 年台灣的學生抗爭.

到目前為止, 北京官方的反應相對溫和 -- 甚至傅榆很少使用的微博 (相當於中國的推特) 帳號都還能正常使用.

分析家認為, 中國政府意識到他們的舉動會影響到即將到來周六競爭激烈的地方選舉, 因為經濟不振以及和北京關係緊張, 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面臨一場艱難苦戰.

"民進黨及其陣營媒體, 抓著這個事件最為他們炒作的最後一個話題 -- 希望兩岸關係能幫助民進黨增加當選機會" 中國民族主義小報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 在微博發布的影片表示 "中國民眾應該保持注意."

2016 年蔡政府在台灣執政之後, 台北和北京的關係快速惡化. 由於擔心台灣執政黨內部過於支持獨立, 中共領導人的態度也變得更強硬.

中國人民解放軍增加在台灣周圍軍事演習, 北京對於華盛頓及美國總統川普和台北在政治及軍事關係日趨密切持續提出警告.

北京政府還努力挖走台灣僅剩為數不多有正式外交關係的盟邦, 將台北擠出任何國際聚會, 並加強對國際公司的壓力, 放棄把台灣當成獨立個體.

儘管偏台獨的言論受到惡毒攻擊, 傅榆表示她並未感到遺憾和沮喪, 也沒有談到在罕見的兩岸文化交流平台應該避免談論政治.

"我在頒獎典禮上的發言, 並不是 '一時激動', 更不像部分中國網友所說的 '受到民進黨政府的指使'" 週日她在她的臉書寫道 "這是我自己一直以來就很想為這部作品所說的話."

"因為這部片的拍攝對象本身就是政治" 她補充說明 "作為導演, 我必須為我的作品說話"


2018-11-18

教宗喜歡這類投資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0/25/investing/pope-catholic-impact-investing/index.html

倫敦 (CNN Business) - 對一些天主教的投資者來說, 避免損失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不夠. 他們希望他們的錢可以幫助世界最窮的人, 而且教宗方濟各支持這麼作.

雖然天主教投資基金一般會避免投資到和教義不符的企業, 但現在他們會主動尋找 "影響力投資 (impact investments), 除了追求金錢回報, 還包括能實現社會及環境的影響", 積極提供社會有益的事.

2014 年至今, 梵諦岡召開了三次影響力投資的會議, 目的是讓天主教機構了解私人資本如何幫助窮人. 最近的一次是在六月召開.

首次會議, 教宗方濟各呼籲 "市場要服務於人民的利益以及人類共同的利益."

天主教救濟服務 (Catholic Relief Services CRS) 影響力投資主管貝絲.柯林斯 (Beth Collins) 表示, 教宗的支持在影響力投資信念裡產生了動力.

人道組織在梵諦岡的這些會議中提供協助, 柯林斯表示 CRS 已經投入四百萬美元的自有資本到影響力投資裡.

這些資金包含貸給一家使用馬達加斯加農民香草來製作產品的公司. 這些錢除了可以給農民好處, 也預期也可以產生再投資的財務回報.


只是輔助

全球影響力投資網路 (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首席執行長阿米特.布里 (Amit Bouri) 表示, 他已經看到宗教團體對這方面越來越有興趣.

他指出教宗影響力激勵了天主教徒, 提高投資者的意識, 不再只是簡單的過濾掉不道德的公司.

OIP 信託投資基金會西莫.芬恩 (Seamus Finn) 神父表示 "人們總會敏銳的意識到要遠離不想和他們拉上關係的產品和服務, 同時尋求更有建設性運用資金的方式" OPI 基金會和兩百多個天主教組織有合作.

芬恩表示他們組織已經投入五千萬美金在影響力投資裡面, 其中包括 8 Miles 基金會, 這是一家支持非洲的農民和企業的私募股權公司.

芬恩表示 "如果你幫忙農民管理他們的土地 ... 回報將很明顯有加乘效應 -- 而這些好處將包含農民, 他的家庭, 當地的社區,"

CRS 承認慈善團體內部有時會有衝突, 別是宗教團體, 對於投資成效不錯有賺到錢這件事. 但芬恩表示這個觀點已經在慢慢轉變中.

"每個人都在學習" 他表示 "有些專案剛開始需要捐贈或貸款, 但就長期生存能力來說, 每個人都希望能看到可以永續經營."

他補充 "最後可能還是需要資金, 但變成只是輔助而已"

2018-11-11

你會穿在實驗室中長出來的皮革嗎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0/04/business/modern-meadow/index.html

(CNN Business) -- 想像一下, 穿著不是由動物所製成的皮革製品.

這是由新創公司 Modern Meadow 所創造 : 一種稱為 "生物性類似皮革" 而不會殺害任何生物.

商標稱為 Zoa, 這家公司所推出 "生物皮革 " 是使用由酵素細胞所產生的膠原蛋白所製成, 膠原蛋白可以在動物皮膚發現, 是皮革的組成關鍵.

膠原加入纖維材質然後加熱烘烤, 就很像是真實皮革.

共同創辦人 Andras Forgacs 表示 "Zoa 在使用不同編織及形狀, 可以創造出不同等級的強度和重量,"

Forgacs 表示, 這家公司並不想去取代傳統皮革. 相反的, 他們想要 "創造一種全新材料 (create an entirely new material)", 而不帶走這個星球上的自然資源.


一個 "貪心又好奇的書呆子"

Forgacs 自己承認, 他成長時是個 "貪心又好奇的書呆子 (Voraciously curious nerd)", 吸收一些關於 "科學, 技術, 藝術以及環境相關的議題."

2007 年, 他和他的科學家父親, 創辦了 Organovo, 一家使用 3D 列印技術協助醫學研究製造人體組織的公司.

在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 Forgacs 看到了經濟快速發展之下環境所付出的代價.

大約這段時間, 皮革製品公司和他們接觸, 詢問他們的技術可否用於生產皮革.

這就是 Modern Meadow 想法的來源.

Organovo 2012 年上市後, Forgacs 就不再參與這家公司運作.


"搭蓋自然界的積木"

2011 年公司創辦, Modern Meadow 由投資者募集大約 5,400 萬美金, 包括新加坡淡馬錫和香港億萬富翁李嘉誠的私人投資基金 Horizon Ventures.

Modern Meadow 總部在紐澤西納特利 (Nutley, New Jersey), 在布魯克林也有研究及設計工作室. 目前大約有 80 位全職員工.

Forgacs 說 Zoa 比起其他皮革替代品好, 因為他們是用膠原蛋白製作, 就像傳統皮革一樣都是用 "搭蓋自然界的積木" 方式作成.

其他生產生物皮革包括 Ananas Anam, 他們有個版本是用鳳梨的葉子; 另一家 Vegea, 用的是釀酒剩下的葡萄纖維.

根據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資料, 全球人工皮革市場 -- 包括合成皮 -- 2015 年有 220 億美元, 2021 年預計可增加至 340 億美元.

Modern Meadow 表示已經和 "多個行業的知名品牌" 合作中, 但拒絕透露任何一家的名字.

他們今年宣布和 Evonik 成為合作夥伴, 這是一家大型化學公司, 合作關係將開始第一個商業產品並擴大生產 "可能在未來第一年內".

"永續發展是每個人的希望" Forgacs 表示 "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趨勢, 沒有人能躲避得掉."

2018-11-04

這條漂浮管子要清除海裡面所有塑膠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0/15/tech/ocean-cleanup-project/index.html

舊金山(CNN) 一條長 2,000 英尺名叫威爾遜 (Wilson) 的飄浮管子, 即將開始收集太平洋中部的所有塑膠.

上個月, 海洋清潔基金會 (Ocean Cleanup foundation) 開始啟用世界第一個海洋清潔系統, 瞄準舊金山外海惡名昭彰的 "太平洋垃圾帶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這個巨大的漂浮垃圾堆, 位於舊金山和夏威夷之間, 大小有德州兩倍大. 這是世界上五個海洋垃圾堆中最大第一個.

根據該公司發言人表示, 管子預定於周二到達預定位置, 並在之後開始執行清除.

這條管子形狀為 U 型, 有個 3 米深的網子, 用來打撈漂浮在水面上的塑膠. 每隔幾個月會有船回到現場收集垃圾 -- 就像是海洋的垃圾車一樣 -- 把垃圾帶上岸. 希望可以重覆利用這些塑膠再製成新用品.

大約有 1.5 億噸的塑膠在全世界的海洋裡面 -- 預估在未來十年這數字會增加兩倍 -- 這些垃圾的處置, 對於氣候變遷, 海洋生物的安全以及像是漁業及旅遊等產業會有實際上的影響. 如果塑膠最終會進到食物裡面, 這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

"這些塑膠在這裡一年, 十年後我們還會繼續看到," 24 歲海洋清潔基金會創辦人及首席執行長博陽.斯拉特 (Boyan Slat) 表示 "或許一百年後它們還會在那裡, 只有我們主動去清除, 這些塑膠的數量才有可能減少."

這些垃圾會被收集在 U 型管中間, 直到垃圾船來清運走. 裝備安裝了衛星裝置, 可以用來和公司在荷蘭的公司總部通訊, 並向船隻通報所在位置. 遠端控制, 中間安裝兩部攝影機.

海洋清潔團隊在過去五年, 一直在研究及測試這條管子. 2013 年, 這個項目透過眾資收集了兩百多萬美元, 之後達到了三千萬美金.

該團隊希望, 2019 年 4 月之前這條管子可以收集到 50 噸的垃圾, 2040 年可以清除 90% 世界上的海洋塑膠.

但有些專家質疑, 這樣的系統究竟對於像如此大的海洋能有多少實質影響. 由於無法收集小的垃圾碎片, 且可能會有海洋生物困在裡面, 因而面臨批評. 有些評論家指出, 如果這些設備因故障或暴風而損壞, 不就造成更多海洋垃圾.

加州海岸委員會海洋垃圾項目專案經理埃本.施瓦茲 (Eben Schwartz) 表示, 他主要擔心的是漂浮的塑膠有能多少, 這種收集塑膠方式的量太少能發揮的作用太小. 他認為專注於在陸地上, 把產出的垃圾變少會更有效.

施瓦茲表示 "從成本及預防措施著手, 在第一時間不讓垃圾產生會更有效,"

施瓦茲補充說明, 他的水及沙灘清潔志工團隊, 預計在 2019 年春季之前要清理 7 到 9 倍海洋清潔基金會所能清除的量.

"我們只花 3 個小時, 費用只有海洋清潔基金會的一小部分."

雖然施瓦茲認為清理海洋很重要, 他認為關注於這個項目會降低其他避免浪費的努力.

"如果讓人們認為不用擔心回收, 因為已經在做這件事, 這會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後果,"

透過這個項目, 海洋必須被清潔這件事正引起大家關注. 上週, 川普總統簽署了拯救我們海洋法案 (Save Our Seas Act), 希望透過延長海洋廢棄物計畫再下個五年, 用來協助清除海洋垃圾.

這件事或許不只有他在作, 但斯拉特認為他的管子會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人會說 '好吧, 我們無法清理這些垃圾. 我們能作的就是不要讓他變得更糟'" 斯拉特表示 "但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失望的消息. 每個人都希望未來能比現在好, 這就是我希望的目標."

2018-10-28

多元童書能改善偏差嗎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10/23/health/diversity-in-childrens-books/index.html

(CNN) - 馬莉.迪亞斯 (Marley Dias) 說, 她已經厭倦在學校一直讀到 "白人和他狗" 的故事.

所以十一歲的她發起一項 "一千本黑人女孩書籍 (1000BlackGirlBooks)" 的活動, 收集以有色人種為主角的書籍.

三年過去了, 迪亞斯收集超過一萬一千本書. 她正在把所有書籍捐出去, 其中超過一半會捐給美國, 海地, 迦納, 牙買加和英國, 那些她認為 "黑人為主且服務不足" 的社區.

這位年輕的活動家來至於紐澤西, 她甚至開始創作她自己的書 -- "馬莉.迪亞斯讓夢想成真 (Marley Dias Gets It Done)" -- 而且正有應用程式開發中, 要讓小朋友尋找 "黑人小女孩" 的書籍更加容易些.

她對 CNN 表示 "我希望能透過宣傳活動及我的故事, 能夠讓更多黑人女孩在世界上所出版的書籍成為主角."

儘管這位年輕作家做了最大努力, 根據統計 "黑人女孩的書籍" 還是供不應求.

2017 年出版的童書, 只有 9% 是以非洲人或非裔美國人為主角 -- 資料來源是合作兒童書籍中心 (Cooperative Children's Book Center (CCBC)), 這個機構從 1985 年就開始統計童書的相關資料.

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小, 實際上和前幾年相比已經有改善了. 2014 年, 根據 CCBC 的紀錄, 只有 5% 的書是以非洲人或非裔美國人為主角.

此外, CCBC 主任凱瑟琳.霍玲 (Kathleen Horning) 指出, 許多描述關於黑人經歷的書都不是由黑人所撰寫的.

根據 CCBC 的資料顯示, 2017 年所出版的書籍中, 只有 3% 作者是非洲人或非裔美國人. 霍玲表示, 這個統計數據顯示黑人作家要在出版業立足的難處.

霍玲表示, 關於出版的黑人童書大致可分成三類 : 關於奴隸制度的書, 設定於民權運動時期的書, 以及孩童於艱困家庭或青少年面對暴力成長的故事.

"所有重要故事都是這幾類, 而年輕讀者也希望能有多樣性" 霍玲表示. 例如, 一般來說沒有 "以非裔美國人為主角的的幻想故事, 或是黑人中產階級家庭的書."

霍玲補充她在 2018 年看到幾本好書, "Children of Blood and Bone" 由 Toni Adeyemi 所著, "Pride" 由 Ibi Zoboi 所著, 現代的 "傲慢與偏見", 描述海地-多明尼加的美國家庭.


刻板印象

有人指出, 童書將角色強制指定類型不是只有黑人有這種情況.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兒童文學講師艾波斯坦 (B.J Epstein) 注意到, 角色經常會因為他們的文化認同, 種族, 宗教, 殘疾或性別取向, 強制將他們歸成某種類型.

艾波斯坦的著作 "兒童都正確 ? : 童書及青少年成人文學中 LGBTQ (女同性戀者 Lesbian, 男同性戀者 Gay, 雙性戀者 Bisexual, 跨性別者 Transgender, 性別認同感到疑惑者 Questioning ) 角色的呈現", 這本書調查了英國書籍中女同性戀, 男同性戀, 雙性戀, 變性的人物角色.

她發現故事主題涉及這類議題, 只是凸顯人物所面臨的困境, 以及和此相關的負面影響.


個性發展

欠缺多樣性的結果會由學校裡面延伸出來.

堪薩斯州立大學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英語教授飛利浦.內爾 (Philip Nel) 表示, "孩子在小時候讀的書, 會告訴他誰比較重要, 誰不重要, 誰有人性, 誰沒有人性,"

內爾補充說明 "故事並未完整說明. 應該還要告訴我們的, 裡面有些族群故事並未由他們的角度出發 -- 這些遺漏會讓我們覺得這些人不是很重要".

有些目前學校還在教授的經典書籍, 裡面的用語及故事情節, 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算是明目張膽的種族主義.

但內爾認為, 不應該只是把像是馬克吐溫的 "頑童歷險記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從學校經典閱讀書單中移除掉就好了, 雖然這本書裡面講了 219 次黑鬼 (N-word).

他表示, 這類故事 "如果小心, 適當的運用故事內容, 可以成為一種種族主義教育的方式".

內爾解釋, 教授有問題的兒童經典作品, 可以讓有色人種孩童去質疑和不同意這本書, 讓他們表達受到壓迫的憤怒並找到對於種族主義的看法, 同時教導白人小孩識別種族主義的思考方式, 以及挑戰他們對於種族主義的假設.

因此, 他還是強調在學校課堂上, 介紹各類書籍的背景內容是非常重要.

這點很重要, 特別像是美國這個國家, 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的數據, 有 50% 的公立小學以及中學學生並不是白人.


未來

根據霍玲的說法, 出版業迫切需要多樣性.

2015 年多元基準機構 (Diversity Baseline) 調查美國 34 家出版商, 有 79% 的員工是白人.

出版業一直想透過包容追蹤計畫和設定目標來處理這個問題, 多元化招募委員. 以及輔導計畫來讓更多有色人種進入這個行業.

許多出版商也特別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各種書籍推出特殊標記.

但童書缺乏多樣性的作家和故事角色, 責任不應只歸咎於出版社.

"我認為保護傘裡面的成年人態度要有所改變" 霍玲表示 "圖書館員, 教師以及父母都有責任讓小孩廣泛的接觸到各種書籍, 不僅將他們帶入書中, 還要能在書中找到自己."

艾波斯坦同意出版業是需要改革, 但最終還是要仰賴老師以及父母, 思考透過閱讀要傳達給孩子的價值觀和道德.

她表示 "我們要認真思考, 我們所準備的這些書是想把孩子及世界塑造成甚麼樣子".

2018-10-21

為何我們在飛機上會想哭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crying-on-airplanes/index.html

(CNN) -- 不像 25 年之前, 現在很難找到沒有坐過飛機的人.

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旅行經驗, 直到最近大量的人才開始搭乘. 所以會帶給我們奇怪和意想不到的體驗, 其中就包含流淚.

這類傳聞很多 : 維珍航空 (Virgin Atlantic) 甚至於 2011 年進行了一項調查 "超過一半 (55%) 的受訪者認為他們上飛機上情緒會變得比較強烈, 同時有 41% 受訪男性表示他們曾經躲在毯子下哭泣過."

在飛機上我們更容易流眼淚 -- 但為什麼 ?


心理因素

第一種原因很簡單: 我們把自己的問題逼出來. 這裡面包含許多我們自己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

國際 SOS & 航空海運業醫療專業 (International SOS & MedAire) 高級副總裁兼區域醫療主任羅伯特.奎格利 (Robert L. Quigley) 博士表示 "不同年齡層, 不同性別, 宗教, 種族及背景, 許多人都有些基本層次的精神疾病, 從幽閉恐懼症到廣場恐懼症, 焦慮所產生的各種表現 -- 這些情況一直都存在."

他表示 "經由旅行壓力的觸發, 對有基本層次精神疾病的人是項挑戰".

很少人會說飛行是沒有壓力 : 要及時趕到機場, 嚴格的安全檢查, 搭上飛機又要將所攜帶物品及身體儘可能壓縮在狹小空間裡 -- 在很短的時間裡 -- 這些都是挑戰.

如果你是單獨旅行, 在整個長時間飛行期間, 你是和一群陌生人鎖在一個小空間裡. 這種情況會讓很多人處於情緒邊緣.

另一個就是旅行的目的. 你可能剛和你的親人道別, 或是前往求職面試, 或是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 ? 即使是情緒穩定的人面對這些事都會備感壓力. 還有就是輕微焦躁問題 (焦躁是常見的精神疾病, 有 20% 的人有這個問題), 因此在高空飛行突然流下眼淚就不怎麼讓人覺得奇怪了.


生理因素

飛機上很特別 -- 經常, 特別的不舒適 -- 就其環境而言.

極小的座位和最小化的腿部空間, 無法伸展導致臀部和膝蓋疼痛.

科羅拉多州執業臨床心理學家及情緒專家 Jodi De Luca 博士表示 "較小的座位會增加焦慮 -- 因為你身體基本的物理邊界被入侵了."

她表示 "飛行不再是舒適了. 我們的基本需求 -- 食物及飲料, 毯子和枕頭都不再提供. 你甚至被限制可以攜帶多少可以撫慰自己的東西上飛機."

還有機艙壓力, 通常飛行高度會維持在 5,000 到 8,000 英尺, 隨著每個人的不同, 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同程度影響.

奎格利表示 "許多證據顯示, 當你在飛行途中, 你會進入相對性的缺氧狀態."

她表示, 這種影響乘客可能不會有感覺.

"有些人可能會想哭, 有些人想睡 -- 缺氧會用不同狀況呈現出來. 有些人缺氧甚至會觸發開始產生激素 -- 狀況都不太一樣."

這些因素加總起來, 我們會在 36,000 英尺高空想哭就不奇怪了. 我們會感到身體很怪異, 我們幾乎無法控制我們的情緒, 或是會感到我們很脆弱.

感覺就是如此, 或許可以在飛機上看場電影轉移情緒, 也可能被一齣可怕的浪漫喜劇嚇哭了, 是的, 我說的就是 "絕配冤家 (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 -- 但有些媒體確實可以舒緩情緒.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電影與媒體史蒂芬.格勒寧 (Stephen Groening) 教授表示 "在飛機上哭泣有些獨特之處". 他的研究是關於機上娛樂對於乘客產生的獨特影響.

這項研究主題, 飛機上哭泣 : 機上娛樂的親密關係, 他認為 "機上娛樂的技術產生親密文化 [經由創造出來], 一種乘客和媒體形式之間極端的親近關係."

格勒寧認為, 或許是壓力和親近媒體的綜合效應讓我們想哭.


飲料

一部電影比一杯酒好 ? 酒精或許對有些人來說有助於減輕焦慮, 但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 會加速脫水, 由於機艙壓力的關係, 多數乘客已經是脫水狀況.

奎格利認為, 飲酒加上機艙壓力對我們身體及心理的影響的加成的. 當你飛行時喝了一杯雞尾酒, 這種效果會加兩倍.

奎格利表示 "酒精會讓我們更情緒化 -- 讓我們更缺氧,"

De Luca 博士不建議在飛機上喝酒, 她認為焦慮藥物加上酒精是危險的.

她表示 "可能會造成呼吸衰竭,"

所以在飛機上感到情緒要上來了, 該怎麼辦 ? 你可以喊出來, 只要不會打擾到其他乘客. 每個人哭泣的方式都不太一樣, 或許你是私底下流淚.

De Luca 博士要大家知道, 你是在公眾場合. 她認為考慮自己幸福之際也要考慮到身邊的人. 所以如果感到眼淚快要流出來, 最好找個隱密的地方 (她也認為在多數飛機上這是項挑戰).

"如果你和某人一起旅行, 可以說出你的感受" De Luca 博士表示, 可以做為避免流淚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你是自己一個人, 她建議讓自己分心, "讓大腦思考就不會想東想西 -- 玩填字遊戲或數獨, 電子遊戲或智力遊戲像是字母表."

有些人用冥想博客 (meditation podcasts) -- 像是 Insight Timer 和 Tara Brach 有數十種免費可選擇 -- 可助於平緩和放鬆大腦及情緒.

De Luca 博士建議自我調適你所看到的, 以及你所聽到的, 避免接觸那些會影響你情緒的東西.

這會比以往簡單許多 -- 甚至改變飛機上哭泣的比例.

"機上娛樂設備的改變, 讓人們更頻繁的使用並帶來快樂. 所以更少人在機上哭泣, 因為乘客在飛機上可以選擇這些" 格勒寧教授認為, 乘客可以主動選擇他們要的.

有些人認為飛機飛得更高, 乘客哭泣的機會會越高.

保羅.威克斯 (Paul Wicks) 博士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 乘客哭泣的比例和在家一樣, 他認為我們覺得飛機上比較容易哭泣這整個概念是 "假現象 (pseudo-phenomena)".

這時候就要考驗我們的記憶能力. 是否我們很清楚我們在飛機上哭過, 卻忘記在其他地方也流過淚.

格勒寧教授認為 "在飛機哭泣的記憶比起在其他地方更難忘記".

不論如何, 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018-10-14

二戰的炸彈震波影響大氣邊緣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9/25/world/wwii-bomb-raids-ionosphere-space/index.html

二次大戰大規模轟炸在地表留下深刻且明顯的傷痕, 最近有項研究發現, 炸彈的衝擊波也會到達大氣邊緣. 這些衝擊波實際上減弱了稱之為電離層的大氣最外層.

研究人員最近分析了英國斯勞 (Slough) 附近迪頓公園 (Ditton Park) 無線電研究站裡面的日常紀錄而有這項發現, 那裡有 1933 年到 1996 年的日常量測記錄. 根據週二在 Annales Geophysicae 雜誌所發表的研究報告 "這是世界上連續量測電離層的最長紀錄".

研究學者, 雷丁大學 (University of Reading) 空間及大氣物理教授克里斯.史考特 (Chris Scott) 表示, "當時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 [電離層紀錄] 實際包含了戰爭的特徵".

研究人員決定把重點放在 1943 年到 1945 年, 盟軍及皇家空軍對德國主要城市的轟炸, 而不是戰爭初期的 "倫敦大轟炸 (London Blitz). 因為倫敦轟炸期間為 1940 年 9 月到 1941 年 5 月, 意味著數據很難從太陽照射季節變換對電離層的影響分開來.

而且德國雙引擎飛機比起盟軍四引擎飛機可裝載的炸彈少了很多. 例如德國空軍每架大約裝載 4,440 磅的炸彈. 而盟軍空軍可以裝載像是 "Tall Boy" 和 "Grand Slam" 這類 12,000 及 22,000 磅的炸彈.

盟軍對德國城市的轟炸也更猛烈, 時間更短, 且都是在白天. 研究人員比對了無線電研究站的資料和 152 次盟軍大型轟炸.

電離層是因為太陽輻射碰撞大氣, 使得氣體游離為電子和離子.

研究人員意識到, 炸彈撞擊地球表面所產生的震波, 能夠影響到 621 英里高的電離層. 震波會加熱並減弱電離層, 減少電離層電子的總量. 影響時間會持續到 24 小時. 由於我們對於電離層所知不多, 所以很難說對於人類或地球有甚麼影響.

電離層會受到太陽來至太空的影響, 還有一些像是暴雷雨及其它地球上的自然事件也會. 電離層一直在變化, 這也是為何有許多專案在研究它.

"戰時空襲人為的破壞, 歐洲街道的斷垣殘壁到建設恢復, 可以透過影像來提醒人們" 史考特表示 "而這些炸彈對於地球大氣層所造成的影響, 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 令人驚訝, 我們看到人為震波如何影響到大氣邊緣. 每次空襲所散發出來的能量大約是 300 次雷擊. 這些能量我們能夠量化得知如何影響電離層."

共同研究學者, 雷丁大學歷史學家派屈克.梅爾 (Partick Major) 表示 "我們在這些資料進行科學偵探的工作, 不僅看到地面上所發生的事, 還可以看到炸彈對於太空邊緣的影響".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空襲投彈飛機會損壞, 即使飛於避免震波安全建議高度之上. 因為這些地面所造成的震波還是很強大.

"居民回想起空襲, 空中爆炸所散發出來的壓力波, 窗子和門會連同鉸練一起被吹走" 梅爾表示 "傳說用濕毛巾包著臉, 可以避免因震波導致肺部塌陷, 也可以讓災民不受外界影響. 這些強大力量的攻擊, 除了提供科學家衡量地面所造成的破壞, 還有地球上空數百公里的影響".

研究結果可以幫助科學家更了解地球事件對於電離層的影響.

"因為我們知道爆炸的能量, 讓我們可以實際量化評估, 多少能量可以讓電離層變暖" 史考特表示, 這可以運用在地震能量波, 火山甚至於暴雷雨. 美國太空總署正在進行的黃金 Gold) 及圖標 (Icon) 任務, 就是在研究電離層.

近太空環境非常重要, 因為這裡是人類通訊科技的關鍵基礎, 像是衛星所提供全球定位系統 (GPS) 的訊息, 協助船隻飛機導引的雷達信號.

"黃金任務 (NASA's Global-scale Observations of the Limb and Disk, GOLD), 是要尋求了解某個地區有哪些因素, 讓地面低層大氣天氣, 和來至於地球磁場對於太陽活動的干擾之交互作用" 美國太空總署在任務的聲明中表示 "得到的資料訊息, 可以加強天氣的預報進而改善地球生命, 同時也對於太空中衛星和太空人有幫助".

2018-10-07

一百零六年歷史令人驚豔的台灣高山火車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alishan-forest-railway-taiwan/index.html

嘉義, 台灣 (CNN) - 紅白相間的火車緩緩開上台灣阿里山, 健行者和村民停下腳步向車上乘客揮手.

感覺像是一次冒險, 回到令人興奮火車旅行的回憶.

某種程度, 確實是.

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森林火車位於台灣阿里山山脈區域, 長度 71.4 公里 (44.4 英里) 的窄軌鐵路. 這列火車正進行著最新推出遊輪行程.


前日本伐木鐵路

完成於 1912 年日本統治時期,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用來運送阿里山上目前禁止砍伐的台灣檜木. 在禁止伐木之後, 山上居民成為這條鐵路唯一的乘客.

如今, 他仍是世界上最具歷史意義及最美麗的高山鐵路之一.

行駛於海拔 30 公尺 (98.4 英尺) 的嘉義市到 2.451 公尺 (9,041 英尺) 的祝山站 -- 祝山車站是台灣最高的火車車站 -- 阿里山森林鐵路提供多樣性的自然風光.

他是亞洲最高的窄軌高山鐵路 -- 高於著名的喜馬拉雅大吉嶺鐵路, 這條鐵路是由海拔 100 公尺到 2,200 公尺.

更重要的是, 這條鐵路許多事物保留了一百年前的樣貌. 像鐵道枕木是由實木製成, 駕駛必須下車手動切換軌道方向.

阿里山火車車長 Liao Yuan-chiao 表示 "我覺得人性化些, 不像是冰冷現代化自動化機器".

因為喜歡鐵路, Liao 在六年前離開了講師工作, 來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擔任火車助理.

"我喜歡火車, 喜歡火車柴油引擎所發出的低音 -- 當機器變換速度時, 你可以聽到聲音的變化. 聲音充滿生命力."

"還好, 阿里山森林火車並沒有更換成電氣化" Liao 補充說明 "這裡是我的天堂."


搶救阿里山森林火車

郵輪行程是新的管理階層為了保護保存阿里山森林火車的幾種嘗試方式之一, 這個新機構是最近新成立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及文化遺產辦公司 (Alishan Forest Railway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fice AFRCH), 歸屬於林務局.

1982 年完成了阿里山公路, 方便的公路讓火車搭乘人數大幅減少.

火車服務也因為多次自然災害及脫軌事件而中斷. 在 AFRCH 接管之後, 鐵路關閉了三個月進行維護及檢查, 在 2018 年 6 月重新開放.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無價的文化遺產 [對台灣來說]" AFRCH 發言人 Tang Yu-Chin 表示 "因此, 保護阿里山森林鐵路不僅是為了旅遊, 還有促進文化的目的."

主題旅遊會定期進行. 目前這個系列於每周三開始, 一直到十月中.

不僅凸顯阿里山的景點, 還關注於阿里山鐵道的歷史及文化. 乘客可以參觀包含北門和竹崎木製車站, 這些車站是以原設計為藍圖重建過.

87 歲導覽志工 Hsu Chao-Huo 在十字路車站小型博物館指著展覽櫃中的舊鋸子 "之前還在伐木時我用過".

"我一生都住在阿里山. 山上對我健康比較好 -- 平地太熱了"

郵輪行程於北門車站的檜意森活村結束 -- 這個文化村由 28 座日本式木製房屋所組成, 半世紀前是日本官員的宿舍.


從沒想過可能會消失

在阿里山森林鐵道沿線竹崎鄉辦事處工作的 Lai Guo-hua, 四年前開始拍攝一系列該地區的航空照片.

"我在這條鐵路邊成長" 他表示 "我祖父和我父親都在阿里山森林鐵道工作."

"理所當然會覺得鐵路會一直在 -- 直到有些聲音要把鐵路完全廢除. 有些人認為我們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去維護, 因為我們已經有公路了."

"然後我開始拍攝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照片, 以便可以介紹給那些不知道的人. 這裡充滿我成長的回憶 -- 以及沿線所有的居民."

台南兼職導遊 Wu Han-en 表示 "那些聲音還在 -- 所以我們要讓更多遊客更清楚的了解這條鐵路", 他也是奮起湖車站的站長 (這個車站是這條鐵道的最大車站之一)


前往阿里山

阿里山森林鐵路並不是一條連續的路線, 在十字路車站和阿里山車站之間有段鐵路在颱風中損壞.

遊客可以搭乘主線由嘉義車站到奮起湖車站 (兩個小時二十分鐘), 然後搭公車從奮起湖車站到阿里山車站.

每天只有上午九點一班車由嘉義出發. 周末會加開兩班 (分別是上午八點半和上午九點半). (詳細時間可以查詢官方網站)

阿里山車站有三條支線 -- 神木線, 沼平線以及祝山線 -- 將乘客由阿里山主車站送至各風景區景點.

乘客可以記一下, 上山時最佳視野是在右方, 下山在左方.


技術的東西

除了鐵道歷史外,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一些技術術語也值得了解, 以便真正體會其獨特之處.

例如, 環線, 螺旋路線, S 型, 180 度 U 型以及 Z 型路線 -- 很少有一個鐵道系統能同時具備這些路線體驗.

在獨立山, 火車將通過四個環形及多個隧道, 在窄小的山徑盤旋而上或下.

當坡度更陡, 火車將採前進再後退的方式上山或下山.


最佳健行路徑

有條最熱門的健行路徑, 1.6 公里的水山線.

穿過不起眼且隱密的入口, 沿著一條不再使用且覆蓋著青苔的鐵道, 兩旁有些廢棄的建築.

路徑的盡頭是棵 2,700 年歷史雄偉的台灣檜木.


阿里山景點

拜訪阿里山周圍景點最少需要兩到三天時間.

祝山線是很熱門的路線, 每天清晨有一班來回列車, 載運旅客到祝山觀看日出及雲海. 小笠原山觀景台從祝山步行 15 分鐘, 那裏的景色更加優美.

奮起湖車站, 因為他的地理位置在過去為主要休息點, 以火車便當而聞名. 擁有 100 年歷史的美食街, 以及著名竹林隧道健行路線.

神木車站是幾條美麗古道的會合點.

沼平車站擁有迷人的姊妹潭, 以及櫻花天空步道.

櫻花盛開的三月到五月, 阿里山森林鐵道將每周行駛一次特別的老式蒸汽火車. 而秋天也是適合參觀的時間.


住宿

位於海拔 2,200 公尺, 有 103 年歷史的阿里山賓館是當地最豪華的住宿地點.

房門會註明有哪些名人曾經住過這個房間.

現代館就位於原賓館的旁邊.

舊館也兼作阿里山文化展覽館. 買票進入可以參觀舊式日本房間和賓館的其他歷史.

提醒 : 許多以阿里山為名的旅館, 實際上離阿里山很遠 -- 阿里山是個很廣闊的山脈. 最好事先預訂好園內的旅館住宿.


來一杯

阿里山生產一些台灣最好的烏龍茶和咖啡豆.

郵輪行程包含品茶, 在那裏可以品茶或直接向阿里山茶農購買.

此外, 奮起湖車站有許多茶館. 車站旁的 Ding-Zhan Kitchen Coffee 提供由業主種植烘培的手工咖啡.


如何買票

主線車票可以在前 15 天在網站, 或一些阿里山森林鐵道或台鐵櫃台預定.

票價由距離來計算 (0.3 美元/公里). 嘉義到奮起湖大約是 12 美元. 其他請查詢網站資訊.

神木線 (100 台幣大約 3 美元) 沼平線 (150 台幣大約 5 美元) 可以在當天於車站內購買. 大約每 25 到 30 分鐘一班.

祝山線 (150 台幣) 必須在前一天下午一點到四點於嘉義車站購買. 奮起湖到阿里山的交通車也可以在嘉義車站買到.

2018-09-30

微波爐會導致食物營養流失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9/26/health/microwave-nutrient-food-drayer/index.html

(CNN) - 肚子餓的時候, 微波爐提供了簡單快速加熱食物的方法. 但在微波爐方便烹煮食物的背後, 是否要付出食物營養流失的代價 ?

答案或許會令人感到驚訝.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食品科學系主任史考特.藍金 (Scott A. Rankin) 教授表示, 任何烹煮方式都會讓營養流失, 所以看營養流失多少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最佳方式. "典型的微波加熱方式, 讓食物中有價值的營養成分損失非常少" 藍金表示.

食物烹煮過程, 實際會影響養分流失的因素包括時間 (食物烹煮時間越長, 越多養分會流失); 溫度 (溫度越高, 流失越多); 烹煮過程所加的液體量 (烹煮過程加越多水, 當食物浸入水中, 養分會流失越多).


微波加熱原理

藍金說明, 微波爐釋放出的波長會被食物中的水分子所吸收, 當水分子和那些波長共振, 會在食物中產生熱量. 但在加熱食物時, 通常只要添加很少水分或根本不需要. 對比於用微波爐加熱青花菜, 如果用是沸水烹煮: 青花菜中水溶性養分像是維生素 C, 會溶出讓水變成綠色.

他補充說明, 傳統烤箱, 熱空氣要由食物外面穿透進去, 因此當食物達到目標溫度時, 食物外部環境可能已經過熱, 增加了營養流失的可能性. 藍金表示, 使用微波爐烹煮, 整個食物溫度上升得很均勻; 食物中每個點同時到達所需溫度而沒有損傷.

更重要的是, 用微波爐加熱通常只需要幾分鐘. 微波烹煮可以減少 "啟動時間 (come-up time)", 就是食物到達烹飪溫度所需要的時間, 及影響營養素存在的要素. 藍金表示 "微波爐的優勢是啟動時間短, 就是用較少時間就可以到達食物目標溫度".

所以微波爐烹煮過程在時間和溫度上有正面的影響, 同時保留對身體有益的營養. 但藍金表示, 如果用傳統方式, 像是爐子蒸煮青花菜到 "合理的完成度 (reasonable degree of doneness)", 那 "營養素的差異很是非常小 (the differences in nutrients are minimal at best)".

藍金表示 "對比之下, 如果你用一大鍋水主青花菜一個小時, 營養將會大大流失".


用蒸的最好

把食物放在微波爐蒸煮食物, 比把食物放在水中煮來得好很多, 水煮會讓營養流失. 營養及營養學學院發言人惠特尼.林森邁爾 (Whitney Linsenmeyer) 表示, 她也是一位有執照的營養師 "你可以用微波蒸氣托盤裝些水, 或只在微波專用碗中裝些蔬菜加些水, 蓋上微波專用蓋子, 打開一個角讓氣體可以散出".

研究證實, 微波烹煮食物會流失更多水分 (這也是為何冷披薩微波 30 秒後, 外皮會像橡膠), 但藍金解釋, 這並不會讓食物中的營養有明顯差異.

所以不論你選擇微波爐或是傳統烹飪方式, 盡可能減少烹煮時間 (不要過度烹煮青花菜). 加的水分也要盡可能少, 林森邁爾表示, 可以煮成蔬菜湯, 不然這些食物釋放到水中的營養素最後都是到掉.

最後還是不要忘記, 林森邁爾表示 "當我們談到水果或蔬菜, 不論是微波, 蒸煮, 烤或生吃 ... 越多越好".

2018-09-24

東非的無人機搬運領先全球

https://money.cnn.com/2017/08/24/technology/east-africa-drones/index.html?iid=EL

使用無人機搬運居領先地位的國家不是我們所認知的科技大國, 像新加坡或是美國. 這頂桂冠屬於東非的國家.

第二個東非國家周四宣布將啟動全自動無人機運送專案. 無人機將自己飛行, 遠離人類視覺所及 -- 這部分美國尚未合法開放. 雖然許多國家都在研究使用無人機, 但沒有任何一個計畫, 在規模和影響力可以盧安達及坦桑尼亞目前所展開的相提並論.

早在 2018 年初, 坦桑尼亞政府開始使用無人機來運送醫療用品到偏遠地區, 像是血液和疫苗. 由於快速送達的醫療用品, 政府發現挽救了許多生命. 盧安達目前已經完成 1,400 趟類似運送任務.

"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看法, 像是機器人或人工智慧開始於美國, 有錢人製造服務於有錢人. 這次和以往經驗不太一樣了" 凱勒.雷納多 (Keller Rinaudo) 表示, 他是 Zipline 的 CEO, 這家公司就是無人機的供應商 "這次的轉變 [正在發生] 不是國家有多少資源; 更多的是這個國家有多少改革和嘗試新事物的願意."

坦桑尼亞和矽谷新創公司 Zipline 設立了四個無人機配送中心, 提供每天 100 架無人機以及 2,000 趟飛行. 他們也正和其他無人機公司討論合作關係.

亞馬遜是世界上無人機的巨頭, 在英國完成首次運送. 其他公司也已經展開或是承諾指定的運作模式於美國, 紐西蘭, 瑞士和中國.

根據坦桑尼亞採購及儲存醫療用品政府機構負責人 Laurean Bwanakunu 表示, 該國政府對於無人機的看法, 在很短的時間內由 "緊張 (nervous)" 轉變成 "興奮 (excited)". 領導人原本認為這個系統沒什麼用 -- 確實如此, 無人機無法載運太重的東西.

不過坦桑尼亞看到鄰國盧安達和 Zipline 合作的計畫. 他們意識到無人機可以補強現有卡車網路不足, 該國有六億美元的醫療用品是透過卡車運送到全國各地.

"如果像是盧安達這樣的非洲國家正在這麼做, 就在隔壁的我們有何不可 ?" Bwanakunu 表示 "問題在於我們要不要去試. 為了國家前進發展, 我們做出了決定."

之前, 由於成本考量政府每年只交付 4 次醫療用品運送. Bwanakunu 想要改成每周幾次, 包含緊急狀況.

坦桑尼亞承諾 Zipline 在一年內使用他們的系統. 如果狀況良好將會擴大計畫.

政府對無人機的安全有信心. Bwanakunu 的團隊已經收到航空當局及國防部的許可. 無人機須保持低於傳統飛航高度之下, 並提供廣大的停機區域. 每架無人機都有安裝降落傘, 以便問題發生時可以使用.

這會不是第一次東非走在 "開發國家 (developed world)" 的前面.

"我們也提供移動貨幣" Bwanakunu 表示, 他說的是 M-PESA, 可以讓金錢透過手機來轉移 "如果這些技術可以拯救人類的生命, 為何不用 ?"

2018-09-16

雷曼兄弟 : 當金融危機失控

原文 : https://money.cnn.com/2018/09/14/investing/lehman-brothers-2008-crisis/index.html

傳奇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火線上 - 沒人去拉他上來.

沒有山姆大叔的支援, 美國銀行拒絕拯救 158 年歷史華爾街公司. 英國政府不願意讓巴克萊銀行買下雷曼兄弟, 以及他那些有問題的資產. 最後華盛頓決定不做另一項有爭議的救助.

所以雷曼兄弟被允許倒閉. 2008 年 9 月 15 日周一凌晨 01:45,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接著就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的破產案. 但這並不能說雷曼兄弟倒閉, 對金融體系所造成的傷害是對的. 雷曼兄弟爆發倒閉 -- 以及隨後引發的混亂 -- 是美國從大蕭條之後, 商業和經濟最可怕的時刻.

菲爾.安吉利德斯 (Phi Angelides), 他帶領兩黨官方對 2008 年危機進行調查, 他對 CNNMoney 表示 "當恐懼佔領市場, 正是金融危機完全爆發的時候".

雷曼破產震撼了華爾街的核心. 道瓊指數暴跌 504 點, 相當於目前 1,300 點. 大約 7,000 億美元從退休金計畫和其他投資基金中消失. 隨之而來的恐慌讓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這就是大家所知的金融風暴.

雷曼兄弟以及其首席執行長迪克.富爾德 (Dick Fuld), 現在已經成為魯莽冒險破壞經濟的代表.


瘋狂談判

雷曼的最後幾天, 為他的命運在瘋狂談判協商.

直到最後, 每個人都認為會有人來救雷曼兄弟 : 因為公司是不被允許倒閉. 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一家規模小一些的投資銀行, 六個月前被華盛頓和摩根大通 (JPM) 所解救.

9 月 10 日星期三, 南韓的韓國開發銀行 (Korean Development Bank) 放棄成為雷曼兄弟的白衣武士 (White knight 向另一間公司提供協助的公司). 這個消息 -- 加上雷曼宣布該季創紀錄損失 39 億美元 -- 導致該公司股價暴跌 45%.

由於南韓退出, 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 (Hank Paulson) 找來美國銀行首席執行長肯.路易斯 (Ken Lewis), 要他想出一種獨特方式來收購雷曼兄弟. 保爾森要路易斯戴上你 "想像力的帽子 (imagination hat)".

到了 9 月 12 日周五, 美國銀行表示, 除非政府願意協助否則他們拒絕. 雷曼只是陷入過多 "非流動性 (illiquid)" 抵押資產, 無法迅速出售來支付他的債務. 美國銀行最後決定買下另一家失敗的投資銀行 : 美林證券 (Merrill Lynch).

"當你周一上班時, 不會知道會發生甚麼事" 雷曼兄弟交易櫃台分析師布雷迪.金姆 (Brady Kim) 表示 "你會為巴克萊銀行工作嗎 ? 或韓國企業 ?"

其中一個很少人會選的是破產. "選這個就不只有銀行會陷入困境" 金姆表示.


沒有任何錢

週五晚上, 保爾森要求華爾街大公司負責人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部見面. 他們被告知要提出私人企業解救雷曼兄弟的方案.

美國官方對於另一次解救行動已經沒興趣. 他們剛剛在周末穩住搖搖欲墜的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 (Fannie Mae) 以及房地美 (Freddie Mac). 聯邦官員表示, 保爾森很清楚表明這次政府不會出資, "沒有任何錢 (not a penny)".

週六為雷曼帶來一線生機 : 巴克萊銀行同意收購雷曼 -- 只要華爾街幫忙接收一些資產. 但巴克萊銀行的這項交易在週日取消了, 因為英國監管機構拒絕承認這項交易的風險評估.

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 (Alistair Darling), 之後對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 表示 "想像一下, 如果我對一家英國銀行, 要收購一家非常大的美國銀行說好 ... 那這家英國銀行將會跟著在一周之內倒閉".


那裡一團混亂

已經沒有買家了, 監管機關要求雷曼兄弟趕在周一交易前, 週日晚上提出破產申請.

雷曼的律師及高層離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告知董事會沒有任何救援方案.

雷曼兄弟破產顧問哈維.米勒 (Harvey Miller) 後來告訴調查人員 "我們回到總部, 那裏一團混亂".

由於聯邦儲備最後一刻才拒絕雷曼要求中央銀行的額外援助, 導致隔天清晨才宣布破產.

倒閉震驚了員工.

在雷曼兄弟工作了二十幾年的分析師詹姆斯.奇科 (james Chico) 表示 "我從沒想過公司會倒閉. 這太糟糕了".

在這家公司工作 7 年的湯姆.羅傑斯 (Tom Rogers), 倒閉時正在聖露西亞度蜜月.

他先在雷曼實習, 然後到再保業務擔任高級分析師. 羅傑斯表示 "我回去後, 那裏還是一團混亂".


災難的水準

這次事件顯示整個系統是多麼脆弱和彼此相互關聯. 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 (AIG) 近乎破產加劇了這種情況. 監管機關擔心 AIG 破產會讓整個系統崩潰 -- 因此 AIG 獲得 1,820 億美元的援助.

恐懼及恐慌快速蔓延到金融系統, 導致信用市場凍結. 即使像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 這種大型指標性工業公司也無法獲得短期資金.

危機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 "由於雷曼兄弟的倒閉, 金融危機達到災難的水準".

富爾德, 雷曼兄弟首席執行長, 他於 2008 年 4 月還告訴投資人 "最糟的情況已經過去了 (the worst is behind us)", 成為這次危機的負面人物. 他帶領雷曼直接駛入這場史詩級的風暴裡.

2000 年到 2007 年, 雷曼資產增加了兩倍來到了 6,910 億美元. 而借貸比率, 或稱之為槓桿, 躍升到該公司 40 倍的股東權益. 這家公司擁有相對少用來避免麻煩的資金.

2004 年到 2007 年雷曼首席風險長馬德林.安東尼奇 (Madelyn Antoncic), 試圖警告富爾德要採取更多動作來降低抵押貸款風險但未成功.

安東尼奇對委員會表示 "在高層, 他們推得太用力導致輪胎開始脫落了".

對富爾德來說, 他 2008 年對國會議員表示, 雷曼失敗的痛苦 "將在我餘生一直跟隨著我 (will stay with me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這位雷曼兄弟的前老闆, 在華爾街賺了十億美元的財富, 至危機以來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過面. 他在 2015 年一次活動講過話, 他表示他會做些不一樣的事.

富爾德表示 "我錯估市場的暴力, 以及如何由一個資產散播到到另一個資產類別".


監管機關在哪裡 ?

富爾德不該承擔所有指責. 該公司因過於冒險因而倒閉, 而這種行為在華爾街是監管機關及首席執行長所同意的.

例如, 2000 年之後放寬外國金融工具的管制, 就是大家所知的衍生商品. 監管機關似乎沒有詳細了解這些交易和銀行之間的相互連結關係. 當有一家銀行倒閉, 其他金融機構將陷入骨牌效應.

就在雷曼破產前一個月, 聯邦儲備官員還在尋找該公司九十萬份衍生商品的合約資料. 而且他們對於美國國際集團 AIG 龐大的衍生商品所造成的風險完全沒有頭緒.

安吉利德斯表示 "隨著危機的發展, 那些負責監管我們金融體系的人都無法掌握狀況".

2010 年通過陶德.法蘭克金融改革法案 (Dodd-Frank financial reform law), 衍生商品變成需要在交易所才能買賣.

監管機關也未能讓雷曼兄弟放慢首輪抵押貸款的速度. 該公司在 2008 年第一季持續購買房地產資產.

對於雷曼於破產前兩個月 "狂壓 (outsized bet)" 商業房地產, 美國財政部所屬儲蓄機構管理局 (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 OTS) 也沒有發出報告警示. OTS 也在改革方案中被廢除.

同時,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拒絕將雷曼兄弟列為超出風險極限 -- 即使該機構已經知道.

該委員會表示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 知道該公司無視風險管理".

雷曼兄弟也善於用會計手法掩蓋錢是借來的. 巴特.麥克達德 (Bart McDade), 雷曼兄弟總裁及首席營運長, 在會計演習期間的一封電子郵件寫道 "我們正在研究另一種毒品 (another drug we R on.)".


雷曼該救嗎 ?

這十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爭辯華盛頓是否應該救雷曼, 以避免隨之而來的混亂. 前美國聯邦儲備主席本.柏南克 (Ben Bernanke) 堅持, 監管機關沒有權力對失敗的雷曼提供資金.

柏南克對委員會表示 "基本上我們沒有選擇, 只能讓他倒閉".

但其他人表示, 柏南克和保爾森應該要意識到, 讓雷曼倒閉會加大危機程度.

"我們的監管系統是由人所組成 -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 喬治城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 商業教授詹姆斯.安吉爾 (James Angel) 表示 "聯邦儲備在控制損失方面很明顯可以做得更好些".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出爐後, 華盛頓反映不一 -- 救了貝爾斯登後決定不救雷曼, 可是之後又救了美國國際集團 AIG -- "這增加了不確定性和恐慌".


會再發生嗎 ?

2008 年之後的改革, 目前金融體系更安全了. 銀行累積了大量資金. 監管機關也更小心.

但有些人擔心會有另一次危機發生的風險, 即使不是由銀行開始發生.

"我現在很擔心" 知名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 (Robert Schiller) 指出 "高價" 的股票及上漲的房價.

"我們已經在重演 2008 年的情況" 席勒表示 "這次有些不同, 問題會在跌價的房產和經濟衰退".

希望上次危機給我們的教訓不會被遺忘.

2018-09-02

人工鳃會成真嗎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amphibio-underwater-breathing/index.html

在水下呼吸, 而不需要重裝備, 就像是第一次飛越大西洋之前, 想搭機出國一樣不切實際.

設計師 Jun Kamei 一直由自然界中尋找設計靈感, 因而創造出 Amphibio, 一個 3D 列印的人工鳃, 或許哪天能夠提供人類另一種在水底下呼吸的方式.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畢業的 Kamei, 目前是 RCA-IIS Tokyo Design Lab 的合夥人, 因預測未來海平面會上升, 啟發他創造出這種輕型水下呼吸裝置.

Kamei 表示 "我正關注全球暖化未來都市環境將會如何變化, 同時對於海平面上升數據深感興趣."

受水生昆蟲的啟發, Amphibio 是一套 3D 列印兩件式服裝所組成, 包括一件由背心, 以及 "超疏水 (或超級防水)" 材質所製成的面罩. 簡單的說, 多孔的背心會由周圍水中取得氧氣, 並釋放出二氧化碳.

Amphibio 目前只是原型運作, 小規模在水族箱中測試. 接下來會做出可讓人類使用的, 雖然 Kamei 認為這個鰓會需要到 32 平方米的大小 (344 平方英寸).

"這個困難點在於我們需要極大數量的氧氣. 我們人類要消耗掉很多氧氣. 雖然需要的氧氣溶解在水中, 這個鰓需要提取的量相當大, 因而面積也需要很大," Kamei 表示, 他補充說明他們所使用的材質可以快速讓氣體交換.

雖然 Kamei 最初靈感來至於未來被水淹沒的大都市, 但 Amphibio 也可以提供休閒用途.

2018-08-26

為何酒精飲料會讓我們想吃零食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8/17/health/why-alcohol-causes-munchies-food-drayer/index.html

(CNN) 如果你喜歡人多的地方, 你可能會喝很多酒, 然後也會吃很多.

邊喝啤酒邊嚼多力多滋, 吃著起司塊手上有杯紅酒都是很愉快的事, 但會有個不想要的副作用, 變胖, 卡路里, 體重又過重了.

這種我們有太多親身經驗. 有個有趣的問題: 為何喝酒精飲料第一個時間會想吃零食 ?

喝酒會吃得更多有個簡單解釋, 酒精會降低我們的意志力, 降低我們對於少吃及選擇健康食物堅持的防禦能力. 手上有杯飲料, 馬上想要吃些堅果, 薯片, 麵包或是任何可以看到的食物, 而不會再想到其它事.

"研究證實, 用餐時喝酒或是餐前喝酒, 會吃掉更多食物" Ginger Hultin 表示, 她是位有執照的營養師, Champagne Nutrition 部落格作者, 以及美國營養學會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的發言人. 她表示除了降低我們的防禦能力外, 有證據顯示酒精會影響到吃東西或飽足感相關的激素. 例如酒精會抑制瘦蛋白 (leptin) -- 一種抑制食慾的激素 -- 升糖素 -- 一種像是肽-1 (GLP-1) 會抑制食物攝取的激素.

這裡面可能還有其他機制在運作. 有些研究發現, 酒精會刺激大腦下丘腦細胞進而增加食慾. 另一項研究發現, 酒精會刺激大腦神經元而觸發飢餓, 因而產生強烈的飢餓感.

"動物研究證實, 在排除其他因素, 酒精刺激大腦這部分後, 會觸發食慾, 進而暴飲暴食" Hultin 表示 "身體沒有識別到 '我已經攝取了大量卡路里, 所以我已經飽了', 反而產生相反的情況. 即使已經吃進了卡路里, 但大腦還持續觸發需要更多食物."

酒精還會降低血糖, 進而產生對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渴望. "飲酒會妨礙肝臟把血糖或葡萄糖釋放到血液的能力, 因此影響到血糖的平穩" Hultin 表示. 糖尿病患者飲酒, 低血糖的風險會變高, 特別是空腹飲酒.

飲酒的另一項風險 -- 不同於藥物或毒品 -- 酒精本身熱量就很高, 每克包含 7 個卡路里. 比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還要高, 它們每克才 4 個卡路里.

Hultin 表示, 一杯五盎司的葡萄酒可能只有 120 或 125 個卡路里熱量, 淡啤酒會更少, 混酒, 果汁, 蘇打, 糖漿, 奶油以及椰子, 都會在酒精加入糖及脂肪的熱量. "瑪格麗特 (Margaritas) 和鳳梨可樂達 (pina coladas) 熱量都很高, 估計一種飲料熱量會達 500 個卡路里, 具體數字取決於大小和製作方式."


避免飲酒吃零食

在你飲用葡萄酒, 啤酒或烈酒之前, 學習一些方式來避免吃零食.

配些均衡餐點. "包含全麥, 複合碳水化合物, 健康脂肪和蛋白質, 讓你身體一開始就得到滋養及飽足感" Hultin 表示. 這也確保對於 "零食" 的需求不是來至於飢餓, 不是身體對食物的需求.

不要讓不健康的零食隨手可及. "飲酒所帶來的食慾, 而薯片, 糖果, 披薩以及其它甜點又隨手可及" Hultin 表示, 這些高熱量食物會越吃越多. 如果你在餐廳裡, 請服務員把麵包籃拿走.

讓健康的選擇容易取得. 如果你已經知道喝酒會想吃東西, 切點蔬菜沾鷹嘴豆泥, 水果或氣爆式爆米花都可以當點心.

混水喝 "酒精會引起脫水, 如果想吃些零食, 可以喝些白開水或蘇打水" Hultin 表示. 這不僅能減輕酒精帶來的熱量, 當你想找零食時你會知道你並不餓, 可能就會暫停你的動作.

2018-08-19

法貝熱之家 : 世界最奢華彩蛋背後的故事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faberge-luxurious-eggs/index.html

雖然經過了一世紀, 法貝熱 (Faberge) 總是和財富, 富裕以及世界最奢華的復活節彩蛋聯想在一起. 這個微小, 作工繁複的藝術品 -- 由俄羅斯羅曼諾夫皇室委託金匠珠寶商彼得.卡爾.法貝熱 (Peter Carl Faberge) 所製作 -- 就算是今天, 有些作品仍是世界上最精緻的裝飾藝術.

這些被稱之為皇家彩蛋 (Imperial Eggs), 最初是在十九世紀八零年代被設計為節日禮物. 使用黃金, 鑽石以及像是祖母綠及珍珠等寶石手工製作. 每個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 使用豐富色彩的玻璃琺瑯, 金箔以及金屬花邊.

法貝熱彩蛋大小不一, 從三吋高到五吋都有, 要花上一到兩年才能完成. 打開之後經常會有驚喜: 一個微型肖像, 一個鐘錶或是一個小型自動裝置.

"就是如此神奇, 所以至今大家還是這麼迷戀" 英國珠寶專家傑佛里.蒙恩 (Geoffrey Munn) 在電話訪問中表示 "人們總是渴望精心製作的物品, 而法貝熱彩蛋正好完全符合這個需求. 彩蛋在視覺上表現相當好".

對於法貝熱之家持久的迷戀, 也可能和其歷史背景有關. 這家企業, 以俄羅斯皇室家族及歐洲宮廷官方珠寶供應商而聞名, 1917 年革命結束了羅曼諾夫三百多年暴力統治後解散.

在沙皇家族逃離聖彼得堡, 法貝熱在三十多年所製作的五十顆皇家彩蛋被遺棄. 有些已經失蹤了 -- 到現在, 據信只有四十三顆皇家收藏品還存在.

"法貝熱的故事幾乎就像是部好萊塢電影" 蒙恩表示 "有美麗墮落的王朝, 奢華的宮廷生活. 令人驚訝騷亂的崩解, 這些罕見感性的物品見證了一切. 從來沒有珠寶商參與這麼多陰謀, 神秘以及奢華."

由於幾何圖形和低調風格的裝飾藝術越來越受歡迎, 法貝熱之家的物品在二十世紀二零三零年代有些黯然失色.

但這些彩蛋 -- 法貝熱的其它藝術創作 -- 蒙恩說, 1949 年英國作家亨利.班布里奇 (Henry Bainbridge) 出版了第一本珠寶商專著, 重新喚起收藏家和裝飾藝術愛好者的注意.


豐富的工匠關係

在班布里奇的研究之後, 關於法貝熱的文章出現很多. 這個主題最新書籍之一 "法貝熱: 他的大師和工匠 (Faberge: His Master and Artisans)", 由非傳統觀點來呈現這位珠寶商的作品, 重點放在圍繞於法貝熱周圍的合作者, 從設計家到金匠大師以及銀匠大師, 這些讓想法成真的人們.

"法貝熱之家的運作令人印象深刻" 這本書作者兼珠寶專家 Ulla Tillander-Godenheim 在電話訪問時表示 "這位珠寶商雇用了五百名不同的工匠, 在公司不同領域創作. 聖彼得堡這家企業有座五層樓建築, 有四家分公司在俄羅斯和一家在倫敦."

"法貝熱和他合作工匠關係的建立對於 '品牌' 成功相當關鍵."

她說, 這本書的靈感, 來至於她自己的過去 : Tillander-Godenheim 的曾祖父過去曾經是俄羅斯皇室的金匠, 工作時間和法貝熱同時. 作者還到她家鄉芬蘭尋找材料.

"俄羅斯革命前, 許多工匠都是來至於芬蘭" 她表示 "革命之後他們回到家鄉. 我親自去尋找他們家人, 並收集他們已故親人為法貝熱工作的軼事及記憶."

透過這些在法貝熱之家的信件, 照片以及圖片, 對我來說, 結果是一張描述工匠故事的精美圖像.

"雖然大多數人是透過彩蛋和法貝熱聯繫在一起,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半" Tillander-Godenheim 表示 "是企業的領導者 '工作主管 (workmasters)' 創造出任何物品, 從香菸盒到壁爐鐘."

在 Tillander-Godenheim 描繪下的法貝熱是位領先時代的商人. 首先, 他兩位首席設計師是女性 -- Alina Holmstrom 以及 Alma Phil. 她們是所謂的 "法貝熱工作主管 (Faberge workmasters)", 負責招募以及親自培訓她們所屬的工匠團隊, 同時允許設定自己生產計劃. 法貝熱還授權她們使用自己字首字母商標權利.

"儘管生活在世界上最嚴密的獨裁政府下, 法貝熱還是以早期 '工業民主 (industrial)' 型態來經營自己的企業" 作者表示 "他是俄羅斯財富圈子裡的關鍵人物, 但和他一起工作的多數是文盲, 低下的人, 但經常給予他們藝術創作的自由. 他的作品也因此更加引人注意 : 這裡面有許多不同故事, 以及微觀歷史的一堂課."


持續的吸引力

法貝熱彩蛋這十幾年價格不斷上揚, 在拍賣會上都能取得極高價格. 2002 年 "沙皇冬季彩蛋 (Winter Egg)" 在紐約佳士得以九百六十萬美元賣給了一位匿名電話競標者. 五年後, 一個琺瑯和黃金製成的彩蛋以及鑲滿鑽石的公雞, 在倫敦同一家拍賣行以九百萬英鎊 (當時一千八百萬五十萬美金) 拍出.


"彩蛋的稀少明顯驅動了拍賣會上的競爭, 近十年激發了我們的興趣" 蒙恩表示.

彩蛋很少會出現在拍賣會上, 目前大部分都是在博物館或公共機構中, 像是莫斯科或是克里夫蘭. 收藏最多的是克里姆林宮軍械庫和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 各自擁有十個.

那些消失的彩蛋仍是陰謀話題來源. 2015 年 一顆法貝熱黃金彩蛋在美國中西部的跳蚤市場被一名廢金屬經銷商重新發現. 裡面是一個複雜的金錶.

他花了一萬四千美元購買這項物品, 剛開始他被告知黃金價格低於他所支付的金額. 直到他在錶的背後找到這個名字 -- 江詩丹頓 (Vacheron Constantin) -- Google 後發現他所擁有的是沙皇第三帝國彩蛋 (Third Imperial Easter Egg), 法貝熱之家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於 1887 年所設計, 價值估計三千三百萬美元.

"彩蛋的藝術性, 形式及材質的多樣性, 以及背後的故事, 這些意味著法貝熱彩蛋的誘惑不會很快的消逝" 蒙恩表示 "彩蛋是很傑出的收藏品, 真正意義在於獨一無二. 我已經研究了四十幾年都沒有厭倦. 我想這是不可能會厭倦的."

2018-08-12

不再只是藍色 : 回顧美國空軍一號經典設計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air-force-one-trump-design-history/index.html

目前的空軍一號確實是設計的經典之作. 時間可以回溯至 1962 年, 約翰.甘迺迪總統 (JFK) 和工業設計開創者之一雷蒙德.洛威 (Raymond Loewy) 合作的結果.

但經過五十幾年和十一屆的政府, 優雅的外觀正準備改頭換面. 川普總統表示他不喜歡目前的美學, 想把藍色換掉. 根據媒體平台 Axios 表示, 總統希望讓外觀看起 "更美國 (more American)".

因為目前使用的飛機接近使用壽命, 且新技術不斷產生, 使得飛機有更換需求. 不論川普的版本, 下一架總統專機外觀很可能和現在很不一樣.


不只一架

空軍一號技術上不是飛機的名稱, 而是空中管制人員對於搭載著總統飛機的稱呼, 然而, 一般的情況, 是稱呼總統的專機, 改裝過的波音 747-200B, 在空軍裡的編號是 VC-25A. 一共有兩架, 所以最少會有一架隨時都是準備好的. 這兩架的識別除了尾碼大都是相同: SAM 28000 及 SAM 29000 (SAM 表示特殊航空任務 Special Air Mission).

空軍一號稱呼在 1953 年開始使用, 當時搭載著艾森豪總統的飛機和另外一架商用飛機, 識別尾碼都是 8610, 危險的出現在同一個航空領域. 當時總統座機是一架螺旋槳飛機 -- 洛克希德 (Lockhedd) C-121 星座飛機, 外號哥倫拜恩二世 -- 艾森豪也是第一個乘坐噴射總統專機的, 1959 年啟用改裝過的波音 707. 當時這些都是成熟的軍用飛機, 使用空軍設計的紅色, 橘子色和黑色配色.

至今仍在使用的經典設計, 用於當時全新的波音 707 (或空軍稱為 C-137 平流層), 尾碼 SAM 26000. 1962 年 10 月開始投入服務.

"這源於約翰.甘迺迪總統和知名工業設計師雷蒙德.洛威之間的有趣互動" 空軍一號歷史學家及史密森尼學會前館長馮.哈代斯蒂 (Von Hardesty) 在電話訪問中表示.

法國出生的洛威是那個時代最成功的設計師之一, 創造過像是 Lucky Strike 香菸包裝, 可口可樂販賣機, 灰狗巴士等指標產品, 以及環球航空 (TWA), 埃克森石油 (Exxon) 和 殼牌石油 (Shell) 的流行標籤. "他批評總統使用的飛機外觀, 有個花俏的橘色鼻子, 太像是軍用飛機. 他想要設計出能襯托總統職位, 同時認為這個設計機會會引起眾人目光, 這可以說他確實做到了."


海泡藍

雖然洛威的初始設計有一個包含了紅色, 但設計到最後並未出現. 藍色處於主導地位是約翰.甘迺迪總統的要求. "海泡藍和銀色塗裝在飛機下半部是很傑出的設計, 讓飛機看起來更加水平及光滑" 美國平面設計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ts) 前主席西恩.亞當斯 (Sean Adams) 在電子郵件訪問中表示.

"海泡藍是個驚人的選擇, 但也是個優雅的方案, 使得飛機看起來精緻及現代化, 脫離艾森豪時代空軍一號軍事的外觀. 對甘迺迪政府來說, 飛機呈現出樂觀, 青春及清新" 他補充說明.

據說飛機上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的字體為 Caslon, 很像是獨立宣言上使用的字.

這架飛機一直服役到柯林頓政府, 但 1972 年曾經用另外一架 707 所更換取代過. 這架尾碼 SAM 27000 的特殊飛機在 2001 退役, 服務過七位總統 : 尼克森 (Richard Nixon), 福特 (Gerald Ford), 卡特 (Jimmy Carter), 雷根 (Ronald Reagan), 布希 (George H. W. Bush), 柯林頓 (Bill Clinton) 以及小布希 (George W. Bush).

亞當斯對於改造並不感到興趣. "空軍一號是公平的象徵. 目前是有做到" 他表示 "為何要讓他看起來像是空中的廉價商店 ?"

紅色, 白色以及藍色

在雷根主政期間開始新一代空軍一號, 內裝由當時第一夫人南西所規劃. 但由於一些延誤, 飛機到布希執政的 1990 年才開始服役. 除了塗裝之外, 幾乎所有系統都升級了. "一個好設計確實會有延續性, 需要一個能被信服的理由才有辦法改變. 就是這點, 因為被廣泛接受及讚賞, 所以新的 747 飛機也使用相同塗裝" 哈代斯蒂表示.

這些飛機目前還在使用, 由於 747s 飛機比較大, 洛威的設計有小幅度修改.

"這麼大的飛機要盡可能忠於雷蒙德.洛威的設計. 很難讓 747 看起來輕巧精緻, 但在顏色, 形狀以及塗裝上做得很好. 保留了 1962 年版本所有重點. 特別高興的是在 1980s 時沒有使用當時流行的紫紅色以及杏仁色" 亞當斯表示.

這個月稍早, 波音公司確認他們已經收到兩架總統新座機三十九億美金的合約. 還是 747 型 -- 雖然是新版本的 747-8 -- 老飛機也正被商業航空公司逐步淘汰中.

"由於安全需求, 特勤局要求總統只能乘坐四引擎飛機. 747 還能為總統, 主要工作人員, 以及因應與世界任何人保持聯繫所需要的複雜通訊設備提供更多空間" 航空專家傑納.艾斯曼 (Gene Eisman) 在電子郵件訪問中表示.

重點是, 飛機會全面一新 : "空軍一號會令人難以置信" 川普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訪問時表示 "這會成為頂級產品, 世界最頂級. 會有紅色, 白色及藍色, 我認為這會很合適."

最後的結果會如何還不清楚. 雖然不會但川普甚至可以決定重新塗裝目前的飛機而不去等待新的飛機, 新的飛機只會在 2024 年開始服役 (雖然總統要求飛機要在 2021 年提早準備好).

根據馮.哈代斯蒂的說法, 沒有關於空軍一號的固定施行規定, 所以任何事情都可能會發生. "我喜歡目前的設計. 但或許總統的想法認為飛機應該更明確反應美國愛國主義, 而紅色, 白色以及藍色, 當然可以代表. 如果總統想要審查或是改變目前的制度, 並沒有可以阻擋他這麼做的歷史先例" 他表示.

但他補充說明 "我希望他們能從中提出一些令人愉快的東西, 並讓每個人都能接受. 我只希望這不要變成一些醜陋的辯論."

2018-07-23

Waymo 這家公司想要避免在自駕車上面暈車

原文 : https://money.cnn.com/2018/02/23/technology/waymo-self-driving-car-puke-patent/index.html

Google 成立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 Waymo, 想要確保不會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暈車.

週四一份由 Google 母公司自動駕駛部門的專利申請公布出來, 文件詳細描述如何避免在車上暈車.

這些方法包括找出最不會暈車路線. 例如比較敏感的乘客就給他平緩的道路舒適的行程. 那些比較趕時間的就選擇比較快但比較顛簸的道路.

這份申請書描述如何提醒乘客座車時不要看下面或閱讀. 比較敏感的乘客可以坐到一些特別比較不會有影響的座位上.

Waymo 將檢查確認車輛移動時的加速及前後移動狀況, 以便確定個別路線發生暈車的可能性.

這份專利也提到, 乘客如果感到不適, 可以切換不同的駕駛風格. 這會讓車子和前車保留比較大的空間, 或改道行駛比較不擁擠街道, 以避免車子走走停停.

Waymo 計畫將於今年年底, 在亞利桑那州公共區域推廣自動駕駛汽車, 該公司並未對這項消息立即回復要求評論.

自駕車已經被大肆宣傳可以在上下班時在車上工作, 但乘客還是要能感到舒適.

解決暈車問題並不是只有 Waymo 有興趣. 一月時, 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就獲得穿戴式耳機專利, 該耳機會發出閃光避免在車上暈車.

去年十一月, Uber 申請專利在線上公布出來, 車上的警示燈光系統將會提醒乘客接下來會轉彎.

2018-07-15

這把水槍可以切穿混凝土

原文 : https://money.cnn.com/2018/02/05/technology/business/pyrolance-firefighting-gun/index.html

當消防人員無法接近火源如何滅火 ?

2008 年滅火員所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 當時一架 B-2 隱形轟炸機墜毀在關島美國空軍跑道上.

機組人員成功彈跳出來, 但這架極為昂貴的飛機被殘骸內部的火完全燒毀.

美國空軍總軍士長史考特.克努普 (Scott Knupp) 對 CNNMoney 表示 "消防隊員無法穿過飛機外表複合材料去滅火,"

失去這架飛機讓美國空軍要找出解決方案.

克努普表示 "我們尋找某種技術, 能讓我們穿透進入堅固難以到達的空間把水灑到火源上."

空軍消防隊目前使用一種稱為 PyroLance 的系統 -- 消防用 "槍 (gun)", 可以擊穿鋼鐵, 磚塊或混凝土牆, 甚至是防彈玻璃.

這種手持裝置使用混和石英材質的壓縮水, 可以在障礙物上打出六毫米寬的洞.

一旦超高壓噴霧進到裡層, PyroLance 的噴嘴會持續將細微水霧打入密閉空間, 不到一分鐘就可以把溫度從華氏 1,500 度 (攝氏 800 度) 降到華氏 200 度 (攝氏 100 度).

使用超高壓 (Ultra-High Pressure UHP) 技術來滅火並不是第一次. 佛羅里達庭德爾空軍基地研究實驗室 2000 年中就開始研究 UHP.

他們發現水在高壓下會變成數百萬個水霧. 噴霧將擴大延伸到更大的區域, 有助於使用更少的水更快的滅火.

PyroLance 總裁史考特.亞歷山大 (Scott Alexander) 表示, 他們公司是唯一使用這項技術穿透障礙物來滅火的.

PyroLance 五年前開始供應美國空軍基地使用, 該技術同時也被美國海軍, 以及世界許多機場和消防部門所採用.

該系統成本從 15,000 到 80,000 美元不等, 該公司希望明年在美國及海外可以賣出 350 組.

亞歷山大表示, 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要說服消防人員, 這不是要讓他們沒工作或是 "減少滅火的工作樂趣".

他說, 他們公司是想要減少消防人員暴露在高溫, 致命回燃和有毒煙霧的環境.

"事實上, 我們是想要確保他們的安全" 他說.

2018-07-08

為何電腦遊戲是現代科學的關鍵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1/10/23/tech/innovation/foldit-game-science-poptech/index.html

玩電腦遊戲會花許多時間 -- 許多人在二十一歲之前已經用掉了一萬個小時 -- 用來打擊神話怪物, 射擊外星人以及解救數字城堡中的公主.

阿德里安.崔里 (Adrien Treuille) 想讓這些努力有更好的運用.

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計算機科學家製作了兩個線上遊戲 -- Foldit 和 EteRNA -- 讓電腦遊戲能解答經典科學謎團.

讓像是 "蛋白質摺疊 (protein folding)" 和 "RNA 合成 (RNA synthesis)" 超級無聊的科學謎題, 成為有趣又有挑戰的遊戲.

結果令人震驚, Foldit 和 EteRNA 玩家 -- 加起來大約有四十三萬人, 大部分人玩 Foldit -- 一直找出科學家和超級電腦沒有發現的東西.

例如, 就在這個月月初 (2011 年 11 月), Foldit 玩家協助解決一個可以幫助未來研究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艾滋病 (HIV/AIDS) 的蛋白質謎題. 這項研究已經共同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玩家知道他們在進行科學解謎, 但遊戲本身就很有趣.

"當我們製作 Foldit 的目標之一, 就是把蛋白質做得像是玩具" 崔里最近接受 PopTech 訪問時表示 "讓你會想要玩, 像是樂高或是 Tinkertoy".

"蛋白質不是簡單說得清, 多數人對細節知道不多, 但經由電腦圖學互動下, 變成可以玩的東西, 移動他或拉扯他 -- 對人來說像是真的. 我是認為是真的 -- 像玩具般的蛋白質 -- 讓玩家最終可以理解, 讓他們可以解出電腦程式無法找出來的答案."

為何對蛋白質多一點了解很重要, 崔里表示他是構成生命的基礎. 如果科學家可以更了解蛋白質的形狀, 就可更讓他們自行合成組合, 這可能會產生新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法.

但他們需要有人協助找到使用的工具.

"我們要建造, 像是, 完全新的材質" 他表示 "我們知道如何做一支鐵鎚, 但我們還不知道如何製作 As Gs Cs 以及 Us."

這就是為何有這個線上遊戲的原因.

玩家透過擺弄 RNA 和蛋白質的形狀找出效果最佳者, 最終會讓科學家和電腦知道如何建造基因代碼.

在 Foldit 遊戲中, 使用最少能量製作出蛋白質可以得到分數.

EteRNA 這個今年初 (2011 年) 所推出的遊戲, 史丹佛大學實驗室真的會產生出遊戲序列的基因圖片.

他說 "當你創造出基因裡面的一個分子, 我們會真的合成他 -- 我們實際製作出來並把圖片寄給你".

底下有更多遊戲的說明 :

"我們實際給玩家的任務很簡單, 像是做一個圓, 做一個星型" 他表示 "這些任務已經超越目前科學的極限, 但經由反覆試驗, 經由電腦遊戲像是可以組合實際分子, 我們就可以弄清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這是相當特別的."

崔里對於經由遊戲解謎, 而幫助人類有很高的期望 -- 並因此影響到實際世界.

"人們可以在線上處理解答人類知識邊緣許多複雜的問題" 他在 PopTech 演說上表示 "但我認為我們才剛要開始."

2018-07-01

5G 是甚麼 ?

原文 : http://money.cnn.com/2018/01/29/technology/what-is-5g/index.html?iid=EL

5G 將會是新經濟的命脈活血.

5G 網路很快會對自動駕駛汽車, 虛擬實境, 智慧城市以及網路機器人提供服務. 同時為新型態外科手術提供安全立即反應的通訊, 而開啟另一道窗.

難怪根據 Axios 週日的一份報告顯示, 川普政府正考慮政府資助 5G 公共事業.

不認為這件事會發生. 一項公共資助的 5G 計畫將花費數千億美元. 這項大膽創新, 不同於從登月計畫之後政府所參與的項目.

不論政府是否參與, 5G 正持續進行中. 主要的網際網路公司已經在 5G 網路開發走得很遠, 第一批網路即將在未來幾年啟動營運.


甚麼是 5G ?

就像是每個 "下世代" 無線網路技術, 5G 將讓你的通信速度更快 -- 大約是 4G 的十倍快, 技術專家預期, 足夠播放串流 "8K" 影片或在 30 秒之內下載 3D 電影. (4G 要花上 6 分鐘)

額外的容量會讓服務更可靠, 允許更多小系統同一時間連線到網路上.

5G 可以容納更多智慧型手機. 感測器, 溫控器, 汽車, 機器人, 以及其它新技術都可以同時連上 5G. 目前 4G 網路已經沒有足夠頻寬給這些新設備傳送大量資料.

5G 網路可以將設備和服務之間的延遲時間降至幾乎為零. 對無人駕駛汽車來說, 這意味著車子和其它汽車, 以及資料中心和外部感測器的通訊是不會間斷.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 5G 將傳送在超高頻無線電波. 更高的頻率帶來更快的速度及更多頻寬. 但超高頻無線電波無法穿牆, 穿越窗戶及屋頂, 而且傳送距離不能太遠.

這意味著無線網路公司需要安裝數千個 -- 或許上百萬個 -- 微型信號站在每個路燈, 建築物外牆, 每個家庭, 甚至每個房間裡.

這就是為何 5G 不會完全取代 4G 的原因. 在建築裡面或人潮較多的地區, 5G 可以提供高速傳輸. 但當你在開車在高速公路上, 4G 還是唯一的選擇 -- 至少在某些時段上.


誰來建置 ?

四家全國性手機營運公司 -- Verizon (VZ), AT&T (T), T-Mobile (TMUS) 以及 Sprint (S) -- 正開發測試 5G 網路技術. 包括高通 (Qualcomm) 及英特爾 (Intel) 等晶片製造商, 正在建造支援 5G 通訊的處理器及無線電晶片. 主要網路設備商, 包括諾基亞 (Nokia NOK), 易利信 (Ericsson) 以及華為 (Huawei), 正在建構 5G 骨幹網路及相關設備.

單單研究及開發的成本就很高, 建置 5G 會花更多錢 -- 即使是習慣每年花費數百億美元成本在基礎設施的行業也是如此. 根據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估計, 將 5G 推展到全美國將耗費三千億美元.

政府或許有這些錢可以花, 但現在才要開始也算是晚了. 因為必須先和網路設備商及電信公司簽約, 而這些公司已經開始建置測試他們自己的網路.

Axios 報告提到, 白宮官員認為 5G 網路是政府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 然而該官員表示, Axios 的報告是 "過時 (dated)" 及 "不能代表政府意見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ministration's thinking)" 而拒絕提供更進一步細節.

Verizon 及 AT&T 則拒絕對 Axios 的報告發表評論.


何時開始

無線工業專家預測 5G 網路會在 2020 年開始.

這個月 (2018/01), 5G 清除了一個 3GPP 的重大問題, 國際無線聯盟 (international wireless consortium) 批准下一代網路技術標準. 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可望於明年審查 3GPP 標準. 然後, 無線網路公司就可以採購及銷售 5G 設備, 確保協同工作是沒問題.

與此同時, Verizon 及 AT&T 在測試 5G 網路有所進展. 雖然在 5G 相容設備開始銷售前應該沒有人能夠使用. AT&T 表示他們會在今年推出 5G 網路. 而這件事應該不太可能在 2020 年之前發生.

2018-06-24

無窗飛機是未來的趨勢嗎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emirates-windowless-planes/index.html

(CNN) - 在無窗飛機裡你睡得著嗎 ?

聽起來是幽閉恐懼症的惡夢, 但杜拜的阿聯酋航空新設計要把窗戶從飛機上移除掉.

乘客無法看到實際的雲和天空, 而是要透過 "虛擬窗戶" 的投影來看外面世界.


世界之窗

阿聯酋的新客艙, 該公司宣稱為 "改變遊戲規則", 頭等艙私人套房, 擁有地板到天花板落地滑門和高科技配備.

"窗戶" 使用即時光纖攝影技術來提供外面虛擬視覺.

自從設計公布後, 放棄窗戶成為航空界對話的開場白.

但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沒有窗戶的飛機.

加州設計工作室 ACLA Studio, 聯合創辦人 Victor Carlioz 在今年初對 CNN 表示 "一些未來主義概念展示了無窗飛機, 或許有些無窗結構的好處, 但也有另一種不同想法 : 對外面世界溝通上, 是否其中有可以改善乘客體驗的".

戰略航空研究所 (StrategicAero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 Saj Ahmad, 指出無窗飛機實際上會遇到的問題.

"無窗飛機從工程的角度來看非常好 -- 然而, 實際上, 有幾個問題會讓這種飛機不會出現."

"首先, 在緊急事件發生時, 機組人員經常需要尋找外面參考點來協調疏散. 擁有視覺和空間意識是非常重要, 這種要素在無窗飛機是不存在 -- 特別是在電器故障, 這意味著 "需要電" 的窗戶無法工作, 你無法看到外面."

Ahmad 也回應了 Carlioz 對於乘客舒適的顧慮.

他對 CNN 表示 "乘客只是簡單的想看到外面自然景物 -- 品質和你提供的技術一樣好, 技術是無法打敗肉眼直接看到的".

Ahmad 還指出, 無窗飛機還會牽涉到新的法規及測試.

"其中還有監管問題 -- 變動範圍當然包括新測試方式對於備援系統, 疏散, 消防以及氣壓和其它壓力相關的工程變更."


其他替代方案

其他未來主義者往另一個方向設計, 採用更大的窗戶.

波音夢幻客機 -- 最現代完整設計 -- 配備超大窗戶. 空中巴士也設計出透明艙壁, 並在 2011 年巴黎航空展中展出.

巴西航空 (Embraer) 為他們的 Lineage 1000E 飛機設計的京都艙房, 機艙牆壁大部分區域安裝著全景窗戶.

對於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無人駕駛飛機 -- Ahmad 對於無人駕駛飛機持著無窗飛機相同的懷疑態度.

"這種想法 [無窗飛機] 是可行的 -- 但不一定就會發生" Ahmad 表示 "無人機技術也是如此 -- 不會是明天突然發現所有飛機都沒有駕駛".

2018-06-16

專家說藻類是未來的食物

原文 : http://money.cnn.com/2018/06/01/technology/algae-food/index.html

我有個承諾 -- 對於飲食.

聽過的飲食我都試過. 目前我是個魚素者 (pescatarian 指戒食紅肉, 禽類肉食, 但進食海鮮的人), 以魚類為白質為主要來源. 但我也曾是肉食主義者, 素食主義者, 純素食主義者.

啊, 我想 "未來菜單" 該會有像是藻類和昆蟲.

就在上個月, 我吃過藻類冰沙, 藻類蛋白質棒和藻類薯片. 我並不是美食探險家或特別喜歡這種味道. 事實上我討厭藻類苔癬的味道.

我吃是因為我擔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問題. 我們正在走進自己所製造的麻煩中, 而飲食習慣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天消耗掉 100 公克的蛋白質 -- 大約是身體所需的兩倍. 消耗過度無法持久. 聯合國項目計畫到 2050 年食物生產要增加 70%, 用以滿足額外增加的 25 億人口.

為了生存, 我們需要重新改造我們的農場和吃的方式. 專家認為藻類可能是個解決方案. 不像是多數作物需要淡水來繁殖. 淡水是個很大的需求. 全球可用的淡水大約有 70% 用於作物和蓄牧上.

肉類消耗了像是水和土地的有限資源, 不僅是讓這些動物生長, 還有種植讓牠們吃的食物. 而這些生長在海中黏糊糊的東西, 在池塘和水族箱都可快速生長, 充滿營養, 不需要任何東西就可以成長. 甚至在沙漠都可以.

幾周之前, 我拜訪位於新墨西州哥倫布市沉睡小鎮的藻類農場 Green Stream Farms, 那裏就在和墨西哥的邊境上. 擁有 1,600 個居民小鎮就像是到處可看到的小鎮一般, 很難想像未來食物會出至於這裡.

這裡是健康公司 iWi 大規模養殖海藻的地方. 眼睛看到的都是綠色的海洋. 農場佔地 900 英畝 -- 有 98 養殖區域 -- 全年無休.

在農場裡, 我弄髒我的手. 把綠色海藻塗在大腿上, 手伸進一大桶熟成的 "綠色黃金", 感覺有點冷, 滿手翠綠. 大膽的舔了一下手指滴下的水藻.

嘗起來和我之前吃過的藻類很不一樣. 不是所有海藻都有臭味或是有池塘的土味. 以前吃過的藻類甚至會把舌頭變成墨綠色. 但農場新鮮水藻只有鹹味, 我覺得人們會喜歡這個.

iWi 營運副總瑞貝卡.懷特 (Rebecca White) 表示 "世界藻類有成千上萬種, 有些品種有土臭味有些品種纖維粗糙, 但還是有許多品種不會"

iWi 認為 nannochloropsis 這個品種, 會是未來食物的大趨勢. 公司已經在維他命小舖 (The Vitamin Shoppe) 和亞馬遜 (Amazon) 販售以藻類製成的 omega-3 及 EPA 營養補充品. 現在他們正在開發用藻類製成的零食和蛋白質粉.

"我們生產的蛋白質粉不會是綠色的" CEO 米格爾.卡拉塔尤德 (Miguel Calatayud) 補充說明, 蛋白質粉加到其他食物幾乎是不會被發現, 它 "不會改變食物的味道".

"[它可加入] 你每天吃的每種食物" 他補充說明 "藻類將成為我們食物鏈的一部分. 這對地球來說是件好事"

卡拉塔尤德表示, 如果世界人口由 75 億增加到 100 億, 我們需要更慎重考慮像是藻類這種蛋白質替代品.

"只依賴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是不夠" 他表示 "沒有足夠的土地, 更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的淡水".

iWi 的藻類只會消耗掉 -- 鹹水, 沙地以及二氧化碳 -- 並轉換成一些特別的東西. 40% 以上的蛋白質, 大約是相同土地種植大豆生產蛋白質的 7 倍. 同時還會向大氣釋放氧氣. (世界上的氧氣大約 50% 來至於藻類)

"世界上有許多沙漠地區, 而且地下都有鹹水" 他表示 "我們正在建構成為 100% 的永續性和 100% 的可擴展性".

培養藻類實際上只有兩種方法 : 一種是在像是池塘的開放空間, 另一種是在具有光控生物反應器的密閉環境. iWi 使用空放空間, 利用陽光的力量來養殖藻類.

藻類在稱為 "跑道" 的長形水池生長, 機器持續攪拌著水確保藻類可以曝曬在陽光下. 二氧化碳和小部分養料打入水中幫助藻類成長.

藻類在科學家眼中不只是蛋白質的替代品. 人造肉公司 (Lab-grown meat companies) 像是孟菲斯肉類 (Memphis Meats), 正努力推廣養殖肉類和植物肉類的替代品. 他們的產品在超市都有, 而且有數量可觀的素食主義和純素食主義的跟隨者.

其他肉類的替代品包括蟲類 -- 特別是蟋蟀, 公認為最美味的昆蟲. 炸過後吃起來像是洋芋. 最困難的地方是能不能接受, 吃的時候可以做些其他事分散注意力.

吃起來沒那麼糟. 我還吃過一些好吃的蟲料理. 把蟋蟀碾碎成蛋白質粉末加入麵粉, 就看不出來了. 外觀還是很重要.

因為許多原因, 超過 2,000 種食用昆蟲被全球 20 億人口食用.

"昆蟲含有豐富蛋白質和微量必要營養素, 像是鐵和鋅" 哈瓦德 (Halwart) 表示 "不像蓄牧需要那麼多空間, 更少溫室氣體排放, 更高的飼料轉換率."

他表示, 一磅的飼料餵養食用蟋蟀所生產的蛋白質是拿來養牛的 12 倍.

或許西方國家吃昆蟲, 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而食用藻類對現在來說還有段路要走, 但這種飽含蛋白質細小的超級作物, 未來潛力不容忽視.

2018-06-10

荷蘭即將有個擁有 3D 列印小型社區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3d-printed-houses-netherlands-style-intl/index.html

住在 3D 列印屋即將於荷蘭恩荷芬 (Eindhoven) 成真.

世界第一棟, 單層樓, 三個房間, 使用 3D 混凝土列印房子將於 2019 年可入住. 自從荷蘭建築公司 Van Wijnen 宣布這項計畫, 超過 20 人對這種房子有興趣並已完成登記. 首批 5 棟混凝土房子將蓋在梅霍文 (Meerhoven) 地區的樹林中.

"我們需要在建築領域有技術革命, 以便因應荷蘭及全世界砌磚工人的短缺" Van Wijnen 公司經理 Rudy van Gurp 對 CNN 表示 "3D 列印可以更快, 更好, 更便宜以及壽命更長和使用更少材料. 同時刺激創造力和更高的設計自由度".

通過和恩荷芬理工大學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合作, 該公司於房子內外牆間列印出特殊形狀的混凝土, 並一層層疊上去.

只在需要的地方鋪設混凝土, 所以水泥的用量明顯少, 這有助於降低成本並減少對環境造成傷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Van Gurp 估計 3D 列印的新房子牆只有 5 公分厚, 而一般的房子會蓋到 10 到 15 公分厚.

根據 Van Gurp 描述, 這些隔層不只增加牆的強度, 還增加了隔音及隔熱效果, 而且還可以在施工過程把無線感測器安裝到正確位置.

Van Gurp 補充, "智慧" 屋配備使用智慧型手機無線控制, 像是溫度, 燈光以及安全, 更有效率且更實用.

第一棟屋子將使用混凝土於恩荷芬理工大學列印, 項目的其它四座將在現場直接列印建構.

根據發布文件所述, 這些房子看起來 "在綠色景觀中有點怪異", 使用非常態設計 "可實現關鍵因子的 3D 列印機 : 擁有幾乎可以建構任何形狀能力".

Van Gurp 表示, 目前 3D 建築在研究費用和規定限制, 超過了帶來的好處. 但在未來幾年, 我們或許可以看到這些產品被大規模生產.

其中一個吸引人之處, 就是業主或租屋者能夠 "將自己所想轉換成房子外觀及設計" Van Gurp 表示, 未來 "人們可以設計自己的房子, 並列印出最適合他們的".

這些房子並不會販售, 經過必要的安全測試後, 將由地產公司 Vesteda 出租.

2018-06-03

中國加大對台灣施壓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5/28/asia/taiwan-china-explainer-intl/index.html

香港 (CNN) 北京加快對台灣孤立的腳步, 原本就不多的邦交國, 過去一個月有兩個轉向中國.

中國不僅在外交上和台灣對抗. 中國對許多跨國公司如何稱呼台灣也持續施壓中, 北京堅持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報導顯示中國軍隊在分隔兩地的狹小台灣海峽展現武力, 而且越來越頻繁.

中國和這座民主自治島嶼緊張關係, 讓川普政府和中國已經在貿易, 北韓以及南海的歧見中, 華盛頓北京產生另一道斷層.

華盛頓已經表明更加支持台灣, 六月美國將在台北開幕一座大使館性質多功能建築, 更是立場一致的高態表現, 這座建築是原本的三倍大.

底下是我們要知道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中國如何施壓 ?

雖然北京一直在削弱台灣外交友邦, 但一次兩個 -- 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 和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 在一個月之內是前所未有.

台灣指責北京 "金錢外交", 以金錢誘惑或使用其他誘因 -- 隨著中國越來越富有口袋越來越深, 這種方法變得越來越簡單.

北京也把注意力瞄準不在台灣的公司. 最近有四十四家航空公司受到警告, 網站上不得把台灣和中國分開列出, 並要求限期完成, 這項舉動五月五日被美國形容為 "歐威爾式胡鬧 (Orwellian Nonsense)".

就在最近, 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 (Muji) 被發現衣架包裝上把台灣注明為國家.

中國也連續兩年擋下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決策年會, 即使只是觀察員身分, 這舉動讓全島兩千三百萬人, 被排除在接收全球疾病爆發有利訊息之外.

對象不分大小. 澳大利亞小鎮羅克漢普頓 (Rockhampton) 一項兒童藝術, 據報導因北京要求, 一個小魚形狀台灣旗幟被塗抹掉.


中國的目的 ?

中國和台灣 -- 官方名稱各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華民國, 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在內戰中贏得勝利, 國民黨逃到台灣後分開.

從那時起, 兩邊分開各自管轄, 文化和語言相同 -- 兩邊官方語言都是中文.

收回台灣困擾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七十年, 也是習近平主席的大目標, 他已取得終身治理政權.

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表示, 統一一直是習近平長期目標. 而北京重點是阻止台灣宣布獨立 -- 這對習近平來說是很大的困境.

他表示 "北京很善於對台灣施展心理壓力".

總統蔡英文所屬的民進黨, 對比於台灣另一個著名政黨國民黨, 傳統上傾向贊成從中國獨立出來.

他說, 雖然蔡英文從 2016 年當選後一直 "非常謹慎 (very prudent)", 且試著壓抑黨內更激進的派別, 但北京認為她在期中選舉可能還是會尋求她的基本群眾支持.

不論如何, 北京一直堅持, 中國也鼓勵兩岸融合, 中國台灣事務辦公室宣布 31 項新措施, 以促進和台北交流及合作, 許多辦法讓包含老師及醫生的台灣人, 更容易在中國大陸工作, 經商和受教育.


美國如何因應 ?

雖然台灣和美國沒有正式邦交, 但在臺灣關係法下提供島內武器, 兩者關係相當密切.

面對中國強大壓力, 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 兩院投票通過, 並經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三月簽屬. 這個法案可以讓美國官員拜訪台灣及台灣官員拜訪美國更方便.

另一個雙黨派法案周五由共和黨參議員嘉德納 (Core Gardner) 和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馬基 (Edward Markey) 發起, 確保台灣在世界舞台的空間.

參議員表示 "這項兩黨法案將確保主要國際組織, 不會因中國欺凌而對我們盟友台灣視而不見".

川普政府即將於六月十二日開幕新的美國在臺協會, 相當於大使館層級. 川普政府高層官員可能會出席參加.

然而, 台灣一些分析師擔心, 川普政府可能把台灣當成談判籌碼, 在和中國對北韓和貿易談判中交易出去.

林中斌表示 "台灣和美國目前關係非常好, 但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


台灣可以做甚麼 ?

台灣已經習慣在中國的陰影下生活.

1971 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通過動議案,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後被迫退出. 許多國家一一仿效, 其中包括美國 1979 年在外交承認北京, 但和台北保持非官方關係.

這種非官方關係, 特別是對美國, 還是比其他正式小盟邦來得重要. 台灣在全球有一百多個代表處, 實質為大使館性質, 台灣發放的護照免簽證國家有一百四十八個, 對比於中國只有七十個.

許多台灣人不認為和友邦斷交是甚麼大事 -- 認為政府花錢維護培養這些小國是浪費錢.

關鍵是北京這些壓力是否影響到台灣更強大的盟友, 像是美國, 歐盟或是日本, 或是在那裡做生意的公司.

隨著北京加大壓力, 台灣政府也對北京的作法更大聲的呼籲.

除了已經公開評論屈服於北京壓力的公司外. 和布吉納法索斷交後, 蔡英文上周發表一份警告紅線聲明.

蔡總統表示 "中國這些去我國主權化的蠻橫作為, 已經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 我們不會再忍讓".

"只會更加堅定決心, 繼續走向世界"

2018-05-27

什麼是 GDPR : 歐盟新資料法須知

原文 : http://money.cnn.com/2018/05/21/technology/gdpr-explained-europe-privacy/index.html?iid=EL

企業如何處理你個人資料正發生革命式變化.

一般資料保護法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五月二十五日正式生效, 將引入更嚴格數據隱私的規定.

底下幾點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


這是甚麼 ?

GDPR 是歐盟新數據隱私法.

它能讓人們更好控制自己的個人數據, 強迫企業確定以安全的方式收集, 處理及儲存資料.

歐盟希望從根本改變企業對於資料的思考 -- 核心想法是 "預設是隱私".


誰會受影響 ?

握有或使用歐盟區人員資料的任何組織均須遵守新規定, 不論組織位於何處.

有些企業可能沒有和歐盟有直接往來關係, 但仍需遵守新規定 -- 例如, 他們支援的業務有客戶是位於歐盟區裡.

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客戶服務中心而企業銷售對象是在歐洲, 或網頁瀏覽追蹤都會受到影響.

遵守法規的成本相當龐大. 國際隱私專業人員協會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ivacy Professionals) 及安永 (EY) 估計, 全球前五百大企業為新規定大約要花費七十八億美元.


我們需要做什麼 ?

你要處理你爆滿的信箱. 週五許多公司將會聯繫客戶, 要求客戶同意保留個人資料.

包含谷歌 (Google GOOGL), 臉書 (Facebook FB) 及推特 (Twitter TWTR) 數十家公司, 因新規定在最近幾周已經變更他們隱私設定. WhatsApp 已經把歐洲用戶最低年齡由十三歲改為十六歲.

你必須同意新政策並確認年齡才能繼續使用許多功能服務. 十六歲以下的孩童在大部分歐洲國家必須取得父母同意.


企業還可以繼續收集數據嗎 ?

可以. 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能提出證明他們這麼做有 "合法基礎 (lawful basis)".

他們可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有合約或法律義務允許他們可以這麼作.

他們可以簡單的獲得個人同意, 來儲存和處理個人資料. 這些要求必須清晰明白, 以通用易懂的語言寫成 -- 不能再隱藏於一般條款和條件中一起取得同意.

也可以是為執行符合共眾利益任務的而處理數據 -- 例如警方收集疑似犯罪資料.

或是收集個人資料是為了保護生命. 例如醫院可以收集無意識且有生命危害傷害病患個人詳細資料, 而不必取得同意.


企業必須如何作 ?

企業不得不更關注個人數據的安全, 而且不允許資料持有超過必要時間.

任何人都可以要求企業們從公司機器上刪除他們的個人資料. 只有少數是例外 -- 例如, 法律強制要求, 或是沒有這些資料無法提供服務的情況.

企業還被要求發現資料安全漏洞七十二個小時內, 必須通知主管機關 -- 這項規定可以減少企業發現漏洞到客戶被通知的巨大時間差.

他們還必須證明他們正在正確的處理資料. 這意味著要有更多監控和文件. 有些企業不得不招募資料保護人員.


為何會發生這件事 ?

GDPR 試著擴大並更新從一九九五年以來的規定, 同時把不同的法規變成統一的法律.

歐盟表示, 在嚴重網路攻擊和資料洩漏的現在, 新法律對於消費者的保護是必須的.


如果企業不遵守會如何 ?

他們會面臨龐大的罰款.

歐洲監管機關可以處罰企業全球營業額的百分之四, 對於大科技公司將會是數十億美元. 對於小公司罰款上限將會是兩千萬歐元 (兩千三百五十萬美元).

2018-05-20

非穆斯林齋戒月禮儀指南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ramadan-non-muslims-etiquette-guide/index.html

(CNN) 全世界有七十六億人口. 其中百分之二十四 -- 十八億人 -- 從日出到日落正在禁食. 每天. 整整一個月.

這是齋戒月, 穆斯林行事曆中最神聖的月份. 但如果你不是穆斯林 -- 只是個關懷, 體貼的人. 對於你美國禁食中的朋友不了解, 我們該做些甚麼 ?

簡單的答案: 不需要. 複雜的答案: 還是不需要.

但如果你知道底下幾點, 或許可以得到一些讚賞.


1. 你可以在我們面前吃東西 ...

接下來第三十天, 全世界的穆斯林將在白天避免吃東西及喝東西. 但這並不表示你要比照辦理. (只要不理會我們肚子咕咕叫就可以了)


2. ...工作時盡量不要安排一起午餐

你應該自己吃午餐. 但也不需要像是素食者在牛排館一樣, 感到不舒服. 愉快用餐時間也就一個小時. 你穆斯林同事會清楚了解.


3. 你不需要約我們一起吃飯 ...

你可以想想我們的感受. 雖然不會傷害我們的感受 -- 即使我們是最好的朋友.


4. ... 但你可以參加我們開齋

開齋是齋戒月期間太陽下山之後. 我們喜歡大家一起來聚餐. 你應該要來.


5. 你不需要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

齋戒月不像是聖誕節或感恩節有固定時間. 因為伊斯蘭曆法是陰曆 (以月亮為主的曆法), 所以時間不固定. 開始時間取決於何時看到新月. 這也是為何每年時間都不一樣.


6. ... 我們需要一些彈性

確認齋戒開始時間守舊派會說 : 你應該自己去看月亮 (即使目前已經有 apps 可取代). 這就是, 如果你的同事說 "明天開始, 我要早點來工作, 早點離開 ?" 請試著包容他們.


7. 我們還是會和你們一起喝咖啡 ...

不, 我們不能喝東西. 即使是水也不行. 但是如果你要去休息一下, 我會和你一起去.


8. ... 請和我們保持距離

因為: 口臭. 你可以試著一天不吃不喝就知道. 這也是為什麼談話時我們要離你們一英尺遠.


9. 你可以說 "齋月穆巴拉克 (Ramadan Mubarak)" ...

這不是 "聖誕戰爭 (war on Christmas 把節日問候和裝飾之類的事情變成了製造潛在分裂的政治宣言)" 這種高度爭議的問候 (只是 "齋戒月快樂"). 穆斯林同事會很讚賞你的體貼.


10. ... 請不要說 "我也該禁食, 我需要減肥"

齋戒的原因不是這個. 齋戒的另一個副作用是肥胖. (太陽下山後開齋的暴飲暴食).

2018-05-13

建築工業可以擺脫混凝土嗎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concrete-alternatives-future-building/index.html

混凝土 : 我們無法忍受, 又不能沒有. 混和著水泥, 水和碎石或沙, 表面看起來毫不起眼. 但它建構起最近幾世紀的建築, 特別是現代.

為了我們和地球的未來, 我們需要重新評估我們對於混凝土的喜愛 ? 生產水泥對生物圈是件災難, 一些建築專家預測, 未來許多混凝土建築面臨的退化問題將會很頭痛.

許多替代方案被提出, 例如改變製造混凝土的方式, 開發壽命更長的替代品或完全不用. 但我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混凝土的世界嗎 ? 那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


"如果不希望崩解, 就不要用毀凝土"

倫敦帝國學院乾淨能源教授保羅.芬內爾 (Paul Fennell) 表示 "除了淨化水, 人類製造最多的東西就是混凝土, 比任何東西還多". 一份 2015 年的報告估計, 每年生產的混凝土分配到地球每個人大約是三噸 -- 大約是兩百二十億噸. 作個比較, 一項最近的研究估計, 以前到現在我們所生產的塑膠全部是八十三億公噸.

芬內爾表示, 製造水泥, 混凝土的黏合劑, 是相當耗能. 普通的波特蘭水泥 -- 混凝土最常使用 -- 經由石灰在窯中燒製而成, 每噸水泥大約會排放一噸的二氧化碳.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資料, 生產水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佔全球人為排放的百分之五.

芬內爾指出, 水泥會由大氣中持續吸回二氧化碳. 2016 年的一項研究估計, 1930 年到 2013 年全球生產混凝土窯燒排放的二氧化碳, 大約有百分之四十三被重新吸收回去 -- 這個數據不包含加熱燃燒石化燃料的排放, 這部分排放在製造過程占重要地位.

不幸的, 這種吸收是要代價, 特別是水泥使用在有鋼筋結構的混凝土裡.

芬內爾表示 "二氧化碳在水泥中移動會改變周圍酸鹼度". 混凝土失去鹼性, 當濕氣和氧氣同時存在, 會讓鋼筋生鏽.

建築保護國際顧問蘭多夫.朗根巴赫 (Randolph Langenbach) 表示 "如果把所有氧化鐵疊在一起, 生鏽的鋼筋會用很大的力量膨脹到九倍大". 這種力量會讓混凝土龜裂, 剝落和崩解.

他認為退化是個很大的問題, 而問題根源不僅是生鏽的鋼筋. 從混和鋪設混凝土所留下的氣洞, 到面海牆壁受含鹽空氣的侵襲, 或是用到海砂的混凝土, 都會減少建築的壽命.

就如同一位專家對朗根巴赫所述 "如果不希望崩解, 就不要用毀凝土".


保守的工業

如果對環境有衝擊還會擔心結構壽命, 為何我們建築還要繼續使用混凝土 ?

簡單來說, 混凝土便宜, 多功能, 快速而且不需要額外防火施工. 也是使用的建材中, 可以承受極大重量的. 用了 "綠色" 配方, 所謂 "新型" 水泥, 已經被開發出來, 但芬內爾認為, 工業標準需做很大的改變, 像是施工時的注意項目.

"如果你要建造下個哈里發塔 (Burj Khalifa), 你不會大量使用新型水泥" 芬內爾表示 "因為大家不知道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後的退化情況". 2017 年一份英國政府委外的報告表示, 無法證實任何公開新水泥壽命的研究或案例.

朗根巴赫對此表示質疑. "製造混凝土 (...) 是項很大的生意, 大到被認為黑手黨已經插手進來 -- 最少這個國家 (美國) 是如此". 從歷史來看, 這個行業曾經和紐約黑幫有關聯, 所以當然是有利可圖.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估計, 2017 年單就美國的水泥銷售 "僅值六百五十億美元".


一些舊的, 一些新的

有些建築師正使用更持久的材質嘗試解決混凝土的問題 -- 不論是舊的材質或是新的.

加州 Aidlin Darling Design 公司一直以其道德建築而自豪, 他們參與設計了 Windhover 沉思中心 (Windhover Contemplation Center), 這座獲獎建築位於史丹佛大學是他們精神避難所, 建築使用了巨大的夯土牆.

夯土是混和未經烘烤的材料 -- 例如礫石, 沙子和黏土 -- 以及當地採集的土壤, 在框架中壓實, 當成建築材料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 最近在高端建築中重新被使用.

合夥人約書亞.艾德林 (Joshua Aidlin) 談到低影響材料時表示 "這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 Windhover 的牆有二十四英吋厚, 且 "最後比我們許多混凝土牆更密實" 艾德林表示 -- 但他提到建築要主管機關批准時有 "障礙", 因為他們不熟悉這個.

舊材質 -- 使用在古蹟中的 -- 建築材質和技術可以改善得讓建築更長壽. 朗根巴赫專門處理地震後調查及災難回復. 他表示鄉土建築 -- 居民使用當地材料作為建材的建築 -- 經常是很強韌, 伊朗為例, 七百到一千年未燒製黏土建築歷經了強烈地震, 而倒塌的都是新建築.

朗根巴赫補充說, 海地十九及二十世紀的 "薑餅屋" 提供了另一個例子. 他表示這些 "混合式" -- 或半木構 -- 建築在 2010 年毀滅地震中表現很傑出. 奧洛夫森酒店 (Oloffson Hotel) 是座著名哥德薑餅式豪宅建築, 使用無鋼筋磚石建造, 當該國大半地區處於停擺狀況這座建築仍可持續運作.

然而, 美國防災委員會 (US Resiliency Council) 結構工程師及執行董事艾文.雷斯 (Evan Reis) 認為, 由統計數據來看, 混凝土建築在抵抗強震上, 遠比無鋼筋固定磚造建築好.

他表示混凝土在抵抗其他天然災害也相當優秀.

他對 CNN 表示 "混凝土已經顯示對於地震, 颶風, 水災, 火災, 有很強的適應力, 如果我們長期觀察, 可以看到這些建築已經在這些災難過後存活下來".

"如果建築損壞必須維修, 那就要考量拆除建築的環境能源成本, 把這些建材運往垃圾場並維修毀損建築. 所以不能只看初期建造的環境成本, 要看長期對這座建築的投入."

"如果一座建築在五十年或一百年之中必須整修許多次, 最後這座建築又能有多麼綠色 ?"


更耐久的混凝土 ?

一家日本設計公司把二氧化碳注入二氧化矽生產出一種稱為負碳 (carbon-negative) 的建材; 一支荷蘭團隊正實驗可自我修復 "活" 的混凝土; 英國開發出一種由回收二氧化碳所製成的 "CO2NCRETE" 建材; "Hempcrete" 是由麻和石灰混和製成; Enviroblocks 是由回收建築廢料所製造. 還有各種加入石墨烯 -- 世界最強韌的材料 -- 都在進行開發中.

這些高科技的解決方案聽起來很有前景, 但要主流接受這些替代方案都會遇到一些問題 -- 不是無法大量製造, 就是無法達成原本要求. 或許繼續生產使用壽命更長的混凝土就是答案 ?

"混凝土是現代社會的關鍵" 芬內爾表示 "我們必須從源頭找到一種方法, 讓它壽命更長". 他補充表示, 水泥這個行業,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在燒生物廢棄物 -- 像是農業副產品等有機材料 -- 在水泥窯裡面.

歐洲創議的 LEILAC (低排放強度石灰及水泥 Low Emission Intensity Lime and Cement) 計畫, 要開發一種技術來捕抓並儲存水泥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 -- 而不是讓它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芬內爾認為碳捕抓技術, 結合上替代燃料, 能幫助歐盟在 2050 年把 1990 年的排放紀錄下降百分之八十.

增加混凝土建築壽命也能減輕負擔. 如果施工正確, 混凝土可以比較經得起時間考驗. 羅馬的萬神殿, 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穹頂建築, 已經有近兩千年歷史. 但現代建築中很少有能夠和這項建築奇蹟匹敵.


很難回答的問題

所以我們真的可以沒有混凝土 ? 朗根巴赫並不樂觀認為 "我們已經建造了很多鋼筋混凝土建築, 或許未來七十五年或一百年, 還會繼續建造下去, 特別是在中國". "這些建築幾乎在五十年到一百五十年間, 都要拆除換新, 或是對主要結構維修. 只要了解知道這規模, 就會讓你的眼睛越睜越大".

艾德林也有類似保留看法 "這是最快, 最簡單的建築技術 (材料)", 特別對開發中國家或資源缺乏的地區. "但絕對不會一直如此"混凝土能提供的, 希望多於期待.

就目前來說, 不論如何, 我們已經大量使用 -- 即使未來不再使用.

2018-05-06

新傳統: 日本七百年歷史的 '桶 (oke)' 工藝經歷現代化改造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nakagawa-mokkougei-wooden-buckets/index.html

很難想像水桶這種日常用品能成為藝術品, 中川周士 (Shuji Nakagawa) 在京都工作所製作的作品價值可達數千美元, 而且有忠實的跟隨者.

光滑細緻, 帶著檜木芬芳氣息 -- 由日本柏樹所製成 -- "木桶 (ki-oke)" 用途很廣, 從存放大米和味噌醬到洗澡水.

建立在可回溯至七百年之前傳統方法的基礎, 再經歷一世紀工藝的磨練, 創造出無懈可擊的完美作品, 在桶身和木板之間幾乎看不到接縫.

中川表示 "對我來說, 木桶裡有高超技巧, 歷史和哲學"

隨著他作品受到肯定, 跟隨者越來越多 -- 他是 2017 年羅意威工藝獎 (Loewe Craft Prize) 進入決賽的選手.


十歲第一份工作

故事開始於他祖父, 龜一 (Kameichi), 九十年之前要進入當時知名的木工工坊 Tarugen 工作 -- 當時他才十歲.

四十五歲的龜一離開原本工作開了自己的木桶公司, 中川木工芸比良工房 (Nakagawa Mokkougei). 目前公司由中川清司 (Kiyotsugu) 營運 -- 龜一的兒子以及中川周士的父親 -- 該公司仍然運作著, 是日本最受尊重的傳統木工公司之一.


壓縮的時間表

中川剛開始不願意跟隨他父親的事業, 但在京都精華大學 (Kyoto's Seika University) 取得美術學位之後, 最終還是加入家族事業. 他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個小時來學習工藝.

2003 年他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 -- 仍然是家族事業的分支 -- 在滋賀縣鄉下, 距離他所成長的京都市區工作室開車要九十分鐘.

他說一般作品大約要花他一天時間, 但像是參加羅意威工藝獎的精品, 就要花上一個月.


需求改變

然而時代已經轉變, 隨著廉價, 塑膠和大量生產的用品變得容易取得. 祖父和父親時代的需求已經不存在. 這第三代的木匠不得不改變他們公司的設計, 生產, 以及 -- 最終 -- 銷售他們的產品.

他說 "對於我祖父和父親來說, 他們產品總是有足夠的需求, 所以不需要思考創新"

"由於人的生活方式改變, 不經常使用木桶, 或已經不用了. 但這對我來說, 木桶存在著高超技巧, 歷史和哲學."

"'勿體無 (日本語, 表示當一件事物失去了它該有的樣子,對此感到惋惜感嘆的心情)' 的失去 -- 將會非常遺憾 -- 對於我. 所以如果我能傳承這項工藝, 歷史及哲學, 外在就不是那麼重要. 如果可以傳給下一代, 只要本質還存在, 外表是可以因時代而改變."


推廣

作為當代藝術家及大師級工匠, 中川幾乎都是獨自工作, 但最近他和各類藝術家和設計師一起展出他的產品, 擴大了他作品給人的印象.

和他合作的包括丹麥 OeO 設計公司, 義大利設計師 Denis Guidone, 日本設計大師 Nendo 和當代知名藝術家 Hiroshi Sugimoto.

新的合作成果, 一種木桶新使用方式 -- 冷凍香檳 -- 這兩年來, 他是日本唐培里香檳王 (Dom Perignon) 香檳桶的官方供應商.

他也是一個稱之為 GO ON 專案的成員, 這個專案他和松下電器基於 "未來家用電器運用" 這個主題合作製造概念性產品. 作品將於四月對外展示.

他還和 OeO 以傳統木桶線條和工法製作出 "木桶凳", "靛青梯度桌" 也是循著相同設計方式做出來的.

他表示 "特點在於我們都是年輕一代 -- 多數都是三四十歲".

"當我們聚在一起, 我們意識到我們所認為獨特的銷售問題是可以一起解決. 這不像是老式工會, 我們都是在不同領域工作, 所以這真的是跨-類型的團體."


海外

他表示自從在他祖父和父親的中川木工芸比良工房工作後, 日本對於傳統手工藝的態度產生變化 -- 目前最感到興趣的是來至於海外.

"如果我們前進海外, 人們會認為我們是創意企業並有正面的看法."

儘管一再的為自己美麗作品宣傳, 中川表示, 他不會強迫自己孩子 -- 目前七歲 -- 進入家族企業.

"除非他們願意, 我不會強迫他們進入家族企業. 日本傳統工藝習慣上是由長子來接掌, 但我認為不需要."

"我會願意接收新學徒和職員. 增加了解如何製作木桶技術的人數才是我們要做的."

2018-04-29

開始一個新 (好的) 習慣, 戒除一個舊 (壞) 習慣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1/05/health/habits-wisdom-project/index.html

(CNN) 你可能現在正戒除一個壞習慣, 或是建立一個好習慣. 身為人類我們總是致力於自我改進, 多數人認為習慣是達成目標有效的手段.

習慣 -- 是在無意識下進行的行為, 通常在不知覺下被外部事件所觸發 -- 對於行為有強大影響, 可以成為正向改變的最大助力. 但因為很難戒除, 習慣也經常是個人進步的破壞者.

格雷琴.魯賓 (Gretchen Rubin) 在她的書 "比以前更好: 掌握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 (Better Than Before: Mastering the Habit of Our Everyday Lives)" 總結 "習慣是個好僕人, 但也是個壞主人". 這是我最近連續看過三本有關習慣養成的書籍之一; 其他兩本分別是查爾斯.杜海格 (Charles Duhigg) "習慣的力量 (The Power of Habit)" 以及傑里米.狄恩 (Jeremy Dean) "養成習慣, 戒除習慣 (Making Habits, Breaking Habits)". 這些書可以協助我們更深入了解習慣控制的重要性, 如何選擇一個習慣去養成或戒除, 以及堅持習慣的機制.

首先要知道, 每本書都有提到, 我們日常生活大部分行為都是重覆及自動產生. 心理學家及哲學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寫到 "我們的一生 ... 只是一大堆習慣", 雖然 2006 年的一項研究表示日常習慣行為大約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 但其中多數為無意識行為.

我們不用思考如何或何時喝咖啡, 刷牙或開車去工作這是有幫助的. 如果沒這麼作, 那就會浪費許多時間重新思考或重新學習這些事情, 就沒足夠時間完成所有事.

秘訣是讓習慣為你工作, 而不是和你對抗. 狄恩解釋認為, 自我控制是項有限資源, 所以一個好習慣意味著, 你需要去做對的事情的時候不需要付出努力.


成長空間

首先你自己確認一下你所想要關注的習慣, 不論是要開始一個新的 (好的) 或要結束一個舊的 (壞的). 順便提一下, 這裡有些小差異. 吃得健康就是少吃一些垃圾食物. 運動多一些就是不要坐太久. 一個習慣的經常是另一個的反向.

這個階段要誠實自我評估. 生活缺少什麼 ? 什麼性格缺點阻礙了你 ? 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些 ?

我們知道許多經常被提出來要改善的部分, 至少提得出要解決處理的. 人們要減重, 吃得好一些, 更謹慎, 花錢理智, 睡得好以及改善關係. 經由戒除壞習慣及開始新的, 你可以在大部分領域獲得成功.

有個經濟理論學家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 所創造, 經常使用於目標設定的英文縮寫 SMART. 研究證實可有效的解決問題, 明確 (Specific), 可衡量 (Measurable), 可達成 (Achievable), 相關 (Relevant) 及 時限 (Time-bound).

在看完第一本書之前 (狄恩寫的, 這本是最完整並以科學方式作研究), 我決定來處理兩個我自己的習慣. 第一個是更關注更細心對待我的小孩. 第二項是停止在工作時尋找並吃掉免費無營養的食物. 開始一個好習慣, 戒除一個壞習慣.

魯賓自己親自碰觸這項主題並尋找適合她的特定技巧, 她的建議是開始一項習慣的同時也能是一個人生巨大的轉折, 像是懷孕, 結婚, 醫療, 親人死亡, 周年紀念, 一次長途旅行或新的年度.


戒除並取代你的行為

這幾本書的共同結論是, 要有效率的養成習慣是用一個更好的取代壞的. 狄恩比喻習慣為一條行為舊的河道, 在你生活中流經可預測的區域. 要有效的停止流向有害的方向, 與其阻擋倒不如改變流動方向. 例如許多人用口香糖來戒菸.

關鍵是壞習慣很難戒除, 就像是騎腳踏車一樣, 你的大腦絕對不會忘記已經學到的.

所以這可以是簡單的養成習慣來取代不想要的行為, 甚至是新的 "好" 習慣. 這對於我在工作中吃零食很有意義. 我開始購買健康但依然美味的零食 : 早餐用優格取代甜甜圈, 木瓜乾取代巧克力, 甜米糕取代昨天剩下的甜甜圈. 提供健康零食的選擇, 讓我大致上依循舊的飲食習慣下, 有新的行為過程.

要去更關注我的小孩, 就要避免反向的行為, 例如和他們一起的時候又去檢查工作手機或思考工作計畫, 如此就能專注於他們的需求和想法.

杜海格說明, 對於習慣的 "反向療法 (reversal therapy)" 是合法的技術, 用於像是抽蓄及強迫症, 以及賭博, 抽菸尿床等偏好.

雖然行為有所重疊, 但區別出壞習慣和成癮的差異是很重要. 成癮比起戒除習慣需要更多的介入.

狄恩對於成癮特徵描述為不受控制, 也沒有意識到行為過程所花費的時間/精力. 成癮的人尋求癮頭的撫慰, 且一再的要求更多相同效果. 如果無法得到滿足就會退縮. 和壞習慣不同, 成癮會吃掉像是關係和工作等重要活動. 會傾向脫離正常生活並經常隱藏在人群中.


關於觸發點的神奇之處

我們都會認為在任何情況之下我們都擁有自由意志, 但我們很多行為是可以經由外界觸發而變得可以預知. 如果這些事件是你每天或每周例行工作的一部分, 我們巴夫洛夫 (Pavlovian) 制約傾向就會很明顯. 穿上睡衣: 刷牙用牙線的時間. 拿杯咖啡: 享受甜甜圈的時間. 喝完啤酒: 來根香菸. 觸發點也可以是感覺, 例如壓力或無聊.

意識你的觸發器是學習如何阻止造成破壞, 並轉變為幫你工作的第一步. 經歷一天工作或完成一項任務, 是否想要享受一下輕鬆 ? 當你感到有壓力你總是做哪些事 (跑步或喝酒) ? 睡前做甚麼才能讓你的大腦知道該睡覺了 ?

你可以創造一些條件避免觸發, 但這並不完整. 因為如果觸發器已經根深蒂固, 而想要回到多年之前, 當你把他停掉也會跟著破壞掉一些東西. 這種情況需要一些應變措施. 狄恩稱之為 "如果 ... 當" 計畫. 當觸發器 X 觸發了, 我不想讓經常會去做的壞習慣 Y 跑出來, 我可以用健康的 Z 行為來取代.

我最喜歡用來說明有效觸發器規劃的例子是星巴克, 一家對於客戶服務投入資源, 高於其它他們所銷售的產品 (以習慣出發) 公司. 杜海格喜歡他書中對於麥爾坎.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風格的案例研究, 這家連鎖廳裡面訓練有素的咖啡師, 當他遇到一些問題發生, 像是弄錯訂單讓客戶火大的情況. 他們不會當下即興創作或想替代方案, 他們會立刻反應出之前所學過的 -- 例如道歉並提供免費替代飲料 -- 這種培訓會一直持續到變成第二天性.

同樣的你也要有個計畫, 用來應付強大或少見的觸發威脅要引發你的壞習慣. 通常我不會在工作時吃杯子蛋糕, 但是當我錯過了午餐到了下午, 我還有重要工作要做要善待自己, 就會有充滿花生醬的杯子蛋糕.


神奇數字 66

根據狄恩和魯賓的研究, 要經歷 66 天才會轉換成習慣, 這個數字會隨著個人和活動而不同. 例如, 參與研究人員在二十天內就養成每天喝一杯水的習慣, 六十天午餐會吃水果, 以及八十四天每天做五十個仰臥起坐. 有些習慣要經過一年時間. 但六十六天是個好目標.

我會避免在工作時吃零食, 同時在六十六天之內強化正向意志. 或是說在六十六天之內辛苦監控這些習慣, 因為成功養成習慣之後就不需要刻意注意. 即使像是 "更關注我的小孩" 這種目標, 也可以在每天晚上進行自我評估.

另一種習慣養成 (或是替代習慣) 是取得責任. 告訴其他人. 在社群媒體分享 (除非社群媒體是你想改變的習慣). 告訴你的朋友和家人支持你的努力. 讓別人參與, 或只讓他們知道, 這會讓你很難放棄. 而其他人的支持可以激勵並取得幫助.


善待自己: 獎勵

不像是追蹤和責任, 獎勵是個待商榷的策略. 杜海格認為這是運作的核心, 因為習慣是以獎勵為出發點. 魯賓總結認為, 外界獎勵會遠離新習慣背後正確動機的內化過程.

對我來說, 獎勵是關鍵. 五年之前, 我建立一個精心設計的獎勵系統, 減輕了二十五磅並持續保持.

如果你想獎勵自己保持習慣, 需確保不會弄巧成拙. 或許不會想要用半加侖的冰淇淋來獎勵戒掉甜甜圈.


持續進展

經過六十六天之後, 我停止追蹤我的新習慣, 發現大致上已經成形了. 當我結束工作回家看倒我女兒的臉孔, 都提醒了我要專於於她身上. 我很少 (至少不是主動) 檢查我手機上工作的更新, 並把我個人的事情延至睡覺之後. 同時把公司零食用私人購買更具營養的替換掉; 相同的觸發器, 換成熱量更少的.

真正考驗的是時間. 六十六天每日追蹤後六個多月, 依然時時注意著. 雖然在零食方面偶而會違反. 我不會說這是失敗, 因為我在健康零食方面建立了一個長期習慣, 而且比起之前我吃了非常少垃圾食物.

魯賓稱呼為 "絆腳石" 的東西, 會出現在習慣遊戲中. 而絆腳石不應該是我們退出的理由.

你或許也想閱讀其中一本討論習慣的書. 這三本書內容相互有重疊並相互呼應, 但我個人偏好魯賓所寫的, 主要是我感受到她對於生活的熱愛, 以及反省及心理學內容感到親切.

她是暢銷書 "幸福工程 (The Happiness Project)" 的作者, 這本書結論說明習慣是實現快樂的最佳方法, 這本書之後才寫了前面提到的那本.

但我給各位一句來至於班哲明.富蘭克林 (Ben.Franklin) 的話, 這個建議會讓所有這些書都變得不需要了. "防止壞習慣產生比戒除來得簡單" 他在他的書中寫道.

2018-04-22

深呼吸一口氣就可能擁有 '海上游牧民族' 的基因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4/19/health/bajau-divers-sea-nomad-study/index.html

(CNN) - 東南亞的巴瑤族, 是大家所熟知 "海上游牧民族", 以驚人潛水技術而聞名.

有些人可以屏住一口氣好幾分鐘, 潛下海平面下數十公尺只需要帶蛙鏡和配重.

他們有百分之六十的時間是在水中捕魚採海參, 但不知道這驚人的潛水技巧是否和基因有關.

演化基因學家梅麗莎.伊拉多 (Melissa IIardo) 表示 "實在無法和一般人類相比. 最接近的生物是海獺." 最近她研究專注於印尼蘇拉威西島的巴瑤族.

她的發現周四在細胞期刊上和她哥本哈根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同事一起發表. 最新研究或許可以揭露巴瑤族基因適應下讓他們可以長時間沒有氧氣 -- 或許和他們巨大的脾臟有關.


自由潛水

"他們潛水非常自然" 伊拉多表示 "很難在其他地方看到像他們在水中的情況."

伊拉多對於所看到的巴瑤族非常訝異 "水中適應得令人不可置信". 她回想表示, 一個巴瑤族在他旁邊突然跳下水中, 自由潛水到三四十英尺下撈取一顆巨大蛤蜊 "就像是一切都是輕而易舉."

伊拉多解釋, 要了解團隊發現什麼, 必須先知道人體潛入水中會有什麼變化.

首先心臟會變慢, 降低氧氣消耗總量. 四肢血管也會收縮, 將飽含氧氣的血液流向重要器官. 最後脾臟會收縮.

"脾臟是很奇特的器官" 伊拉多表示 "我對脾臟的了解並不多. 但人沒有脾臟是可以活, 所以有點 '那脾臟是用來做甚麼的 ?'"

脾臟大約是拳頭大小, 位置在胃的旁邊. 主要功能包括過濾老細胞核和支援免疫系統. 但脾臟也可以用來儲存帶氧紅血球細胞; 當他收縮時, 就如伊拉多所說的 "氧氣加速", 可讓屏氣的時間更長.

研究證實, 較大的脾臟和較長的潛水時間有關聯.

伊拉多表示 "如果自然的作用可以給海豹較大的脾臟, 那或許在人類也會有相同情況."


大百分之五十的脾臟

伊拉多用超音波機器發現, 巴瑤族的脾臟和印尼蘇拉威西島長居陸地鄰居相比, 大約大了百分之五十. 且不論這個巴瑤族人是否潛水, 顯示原因不只是過度潛水所造成.

之後又對巴瑤族人掃描基因尋找線索, 研究人員確認脾臟過大可能原因 : 一種稱為 PDE10A 的基因變異, 歐洲人有甲狀腺激素過高也會類似變異.

無法得知人體甲狀腺激素和脾臟大小是否有關連 -- 但這種關聯在老鼠身上是存在的, 而研究人員並未量測巴瑤族參與者甲狀腺激素的情況.

伊拉多表示, 基因變異並不是巴瑤族人特有, 應該還有其他影響脾臟大小的基因.

史丹佛大學生物學教授及大學計算科學, 演化及人類基因中心聯合主任馬克.費爾德曼 (Marc Feldman) 表示 "這就需要大規模研究了, 要求每個人看能屏住呼吸多久,"

"人們在這種特殊表型 (或特徵) 會有差異, 但一般不會經常測試. 他不像 (身體質量指數), 身高或高膽固醇水準."

費爾德曼表示, PDE10A 基因, 脾臟大小和潛水能力之間的關係不能僅依賴四十三位巴瑤族人就來證明; 需要數千人或更大規模的參與者.

"沒有足夠的人數花這麼多時間在水底下做出一個明確的統計報表," 費爾德曼表示.


更多基因參與運作

伊拉多的團隊發現, 另外有三種基因異變可能和巴瑤族潛水能力有關.

作用最強的是一種稱為 BDKRB2 的基因, 他會造成外周血管收縮. 研究人員寫到, 這些血管越是收縮, 越會將含氧血液送到關鍵器官 -- 像是大腦和心臟 -- 就可能延長潛水時間.

伊拉多認為, 巴瑤族的這些基因經歷數代之後, 或許可讓他們在自由潛水深海狩獵中生存並為他們家庭採集食物.

"自由潛水是極端危險, 即使是高度訓練的自由潛水者也經常死亡, 因為他們會在上升時失去意識而淹死," 伊拉多表示, 她從四歲起就開始自由潛水.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數千年, 那這些還活著的人就會帶著這些讓他們有利的基因."

雖然演化都是被視為是數百萬年的量級, 但巴瑤族一直用這種方式潛水 -- 屏住呼吸 -- 只有數千人.

費爾德曼表示 "我們討論的是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如何演化,"

這不是唯一 "最近" 所發現人類演化的證據. 例如, 研究人員確認西藏人有 "高海拔的適應基因".

什麼讓巴瑤族人變得不同, 伊拉多表示, 在他們航海生活和捕魚習慣的歷史或許推動了演化過程.

她認為 "這不是去適應惡劣環境. 這是人類文化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共同演化,"

2018-04-15

世界各地學校午餐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4/09/health/school-lunches-in-other-countries-parenting-without-borders-intl/index.html

(CNN) 對於許多小孩來說, 這或許是他最喜歡的學校生活 : 午餐時間.

隨著居住不同地方, 每天午餐吃的可能都不一樣, 同樣的是學校午餐會影響到小孩學習.

馬薩諸塞州梅里馬克學院 (Merrimack College in Massachusetts) 健康科學助理教授及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兼職助理教授朱莉安.柯恩 (Juliana Cohen) 表示 "如果小孩吃到健康食物, 對他的認知功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進而轉換為更好的學習成績".

她說 "所以真的, 健康學校午餐對於孩童及學校是雙贏,"

在世界許多地方, 學校都無法負擔教學用具, 更不用提學校午餐, 但非營利組織或政府機構通常會透過供餐計畫提供包含肉類和蔬菜的免費餐點.

在其他地方, 學校餐廳會販賣熱食, 三明治和小牛奶盒; 孩童或許自行攜帶家裡煮好的食物; 或是回家吃午餐.

隨著全球孩童肥胖問題蔓延, 小孩午餐吃什麼就廣為大家所注意. 肥胖會增加慢性疾病風險, 包括糖尿病, 心臟病, 中風, 關節炎甚至部分癌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 全球五歲及五歲以下兒童體重過重人數, 由 1990 年的三千兩百萬人爬升至 2016 年的四千一百萬人.

所以他們午餐吃甚麼, 以及如何影響到他們健康 ? 底下就世界部分區域兒童午餐作說明.


美國的情況

柯恩表示 "事實上美國有全世界最好的學校午餐營養標準提供給孩童健康食物的準則,"

然而她表示, 和營養無關的各種因素 -- 例如就學時間或午餐時間長短 -- 都會影響到學校午餐對於兒童健康.

這點在美國特別明顯, 她補充說明.

柯恩說明 "我們國家沒有規定午餐時間長短, 所以每個學校有很大的差異. 有些孩童午餐時間少於十五分鐘. 有些比這時間還多,"

2015 年她所帶領一項研究發現, 午餐時間較短的孩童和健康飲食不足有關聯, 這項研究發表在營養及營養學學院期刊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the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上.

這項研究調查橫跨馬薩諸塞州六所低收入學區小學和初中, 一千零一位三年級到八年級學生. 學生用餐時間在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不等.

研究人員發現, 用餐時間低於二十分鐘對比於低於二十五分鐘, 學生會明顯不選擇午餐吃水果.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 用餐低於二十分鐘對比於低於二十五分鐘的學生, 主食會少吃百分之十三, 牛奶少吃百分之十, 蔬菜少吃百分之二十五.

柯恩表示 "我們研究發現, 孩童理想用餐時間最少要三十分鐘, 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到餐桌並吃完食物,"

她說 "此外研究還發現, 讓孩童先進入休息狀態再用餐, 會明顯改善他們的健康飲食" 對比於午餐後馬上休息還好.

談到學校午餐的營養時, 柯恩指出當學校和專業廚師一同開發美味健康午餐菜單時, 學生會更願意吃水果及蔬菜.

對於一些學生來說, "學校可以提供一些孩童沒有吃過的食物, 這些是他在家裡無法接觸到, 讓學生有個機會吃到這些健康的食物" 柯恩表示.

在美國, 有些聯邦計畫提供學童營養所需, 包括學校午餐計畫, 聯邦補助飲食計畫運作於公立學校及非營利私立學校以及學童住宿機構, 每個上學日提供低價或免費午餐. 這項計畫開始於 1946 年.

2014 年這項計畫耗資一百二十七億美元, 有三千萬學童受惠. 兩年後 2016 年, 這項計畫提供超過三千零四十萬位學童的午餐減免或免費, 花掉一百三十六億美元.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的數據, 從 1970 年到現在, 在美國受到肥胖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增加了三倍, 所以營養午餐很重要.

據估計, 將近五分之一的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是肥胖的.

去年, 川普政府開放了歐巴馬在 2012 年所制定的學校營養需求, 解除各州在學校午餐菜單中的穀類, 鹽和牛奶的原本規定.

這些改變包括允許學校提供 1% 的調味奶取代原本無脂調味奶, 並解除原本百分之百全穀物的規定.

地球另一端, 日本是柯恩認為學校午餐品質可以站得住腳的國家.


非常美麗的理念

柯恩表示 "我非常幸運可以親自看到那裡的學校午餐, 其中我認為非常好的事情是那裡的學童會相互服務,"

"他們坐在教室裡面, 一個很放鬆的環境來享用食物, 有一點很特別的是, 學童會願意嘗試餐盤中每種不同的食物 -- 部分原因是向提供這份食物的人致謝" 她表示 "我認為這是非常美麗的理念."

然而, 根據公共衛生營養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期刊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 在日本校外, 家庭收入會影響到學童食物及營養攝取.

這項研究包含東日本十九所學校五年級 409 名男生及 427 名女生. 這些學童在父母協助下, 在四天內拍攝每天飲食照片. 兩天在學校吃午餐另外兩天不是. 同時他們父母也填寫關於他們社會經濟地位的問卷.

研究員在報告中寫道 "我們研究證實, 家庭收入和日本學童攝取的食物及營養有關連, 建議學校可以讓午餐發揮作用, 減少來至不同收入家庭所造成的差距."

在一些國家, 學校午餐不只是減少差距的方式, 還是對抗飢餓的方法.


學校供餐無所不在

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 (World Food Programme) 所提供數據, 巴西擁有世界上最長久的學校供餐計畫, 提供給每天全國四千三百萬的兒童.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的資料, 從 1955 年開始巴西小學及中學強制學校供餐, 2009 年開始, 要求最低要有百分之三十使用來至當地農民的有機產品.

巴西聖卡琳娜聯邦大學 (Federal University of Santa Catarina in Brazil) 營養部門研究員馬賽拉.麥拉 (Marcela Veiros) 表示 "在巴西, 關於加工食品或一般食物的含糖, 含鹽, 及飽和脂肪有一定限制,"

"一開始在學校我們就提供新鮮食物給處理人員. 菜單是由市政府或州政府的營養師開發及監管. 聯邦政府支持並改善由當地或家庭農場所生產的食物提供給學校" 她表示 "在專重文化及食物習慣和自然環境下, 使用本地和傳統產品."

印度擁有世界最大的學校供餐計畫之一. 透過阿莎亞帕提拉基金會 (Akshaya Patra Foundation) 及邦政府資助, 對十二個邦的一百六十萬學童提供免費午餐.

人道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 2016 年在 69 個國家施行或支援學校供餐計畫. 根據他們網站資料, 這項計畫對一千六百四十萬名學童供餐.

根據世界糧食計畫署的資料, 突尼斯有些接受供餐學生同時被雇用為雇員, 一些地方像是埃及, 約旦和黎巴嫩, 有些是敘利亞難民.

世界其他地方, 學校午餐並不常見.

去年低資源環境醫療保健 (Healthcare in Low-resource Settings) 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 調查尼日東部小學的衛生服務狀況, 發現只有一所私立學校提供午餐. 有家公立學校曾經提供過, 但後來取消.

報紙談到私立學校沒有提供午餐, 都把原因歸咎於費用, 以及那些願意幫小孩準備餐點父母的反對.

不論是人道組織還是政府提供, 學校午餐要花掉多少錢 ?

2013 年食品及營養公報 (Food and Nutrition Bulletin) 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 學校供餐計畫平均每年每位學童費用大約是 173 美元, 低收入國家是 54 美元, 高收入國家是 693 美元.

該研究也顯示, 低收入國家在 2005 年到 2008 年費用下降了 35%, 研究人員檢視這兩年的成本發現, 是這兩年施行一些成本控制所致.

這項研究調查了 74 個國家不同來源的資料, 包括聯合國資料庫, 世界糧食計畫署, 政府部門報告及先前所發表的報告.

該項研究的研究員寫道 "學校供餐在高收入, 中收入及低收入國家都有,"

"此外, 資料顯示許多國家並未嘗試停止對學童供餐" 報告中寫道 "實際上, 許多國家似乎努力擴大計畫涵蓋範圍, 並作為國家計畫納入主流國家政策之中."

2018-04-08

離可以把夢記錄下來還要多久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4/04/health/recording-our-dreams/index.html

(CNN) 雖然一個晚上會作四個到六個夢, 但作完夢後十分鐘會忘掉內容的百分之九十.

蒙特婁大學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心理學教授安東尼奧.扎德拉 (Antonio Zadra) 表示, 夢本來就是來遺忘的. "作夢的經驗不能和真實混淆是很重要."

即使多數夢境無法記得起來, 有些專家覺得作夢還是很重要. 有些專家則不同意他們的看法. 哈佛醫學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心理學教授黛蒂爾.巴瑞特 (Deirdre Leigh Barrett) 表示 "在夢的研究者之間, 對於夢的功能還沒有共識", 這裡面還有許多理論的競爭.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認為夢可以完成我們最大的願望. 哈佛醫學院睡眠與認知中心 (the Center for Sleep and Cognition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心理學教授羅伯特.斯蒂克戈 (Robert Stickgold) 認為 "允許我們, 在意識經驗的框架裡, 去想像事件及它的意義."

哈佛精神學博士約翰.艾倫,霍布森 (John Allan Hobson) 及 羅伯特.麥卡利 (Robert McCarley) 提出激發合成理論 (the activation-synthesis hypothesis), 表示夢什麼都不是. 我們夢中所有感知都是大腦在醒來之後, 試圖理解腦幹在快速動眼睡眠時所發射的大量電脈衝.

其他人認為, 夢是一種威脅模擬模式 (mode of threat simulation), 為了喚醒大腦生命威脅而開發的進化訓練.

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 (the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助理教授摩蘭.瑟夫 (Moran Cerf) 表示, 一些人認為作夢是把短期記憶轉成長期記憶, 或是提升壓抑思想的方式.

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可以讓大腦傾倒多餘訊息, 讓我們專注於重要資訊, 但其他人相信夢幫助我們處理情緒.

不論夢是什麼, 人們為大腦所創造出來世界所著迷. 許多人記著夢的內容, 使用夢當成生活指南或試著藉由清醒夢 (lucid dreaming) 來控制夢. 隨著技術進步, 許多人認為有朝一日我們可以把夢境記錄下來.

科學家正在研究這個想法. 瑟夫表示 "我們已經被夢吸引了數千年,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如何把夢境記錄下來 ?

英國生物學家, 物理學家, 精神科學家及 DNA 發現者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 Crick) 寫道 "我們的夢會忘記 (We dream to forget)". 但如果我們不會忘記 ? 可以重新贏得樂透, 遇到你喜歡的名人或飛越大峽谷 ? 全世界第科學家正研究如何解讀夢的內容, 影像, 動作及談話.

獨立夢研究者及 "清醒夢宣言 (The Lucid Dream Manifesto)" 一書作者丹尼爾.奧迪斯 (Daniel Oldis), 和奧斯丁德州大學的大衛.史奈爾 (David M. Schnyer) 一同進行紀錄夢境的動作和談話. 史奈爾負責該大學認知精神科學實驗室, 實驗室裡使用電肌圖 (electromyogram), 或電肌圖檢查 (EMG) 來量測睡覺時送到肌肉的神經脈衝.

奧迪斯解釋, 即使作夢時我們沒有實際動作, "神經脈衝還是會持續送到肌肉" 及手臂, 腿和下巴上面用來量測的電極. 他們試著確認像是走路, 撿東西或握手的基本動作, 把電極收集訊息連結到夢中進行的動作.

除了動作之外, 奧迪斯和實驗室會在參與者嘴唇及喉嚨放置六個電極, 試著解讀夢中交談語言.

每次實驗兩個學生參與. "在睡眠實驗之前, 他們發音每個聲調 (特別是英語發音) 都會被記錄肌肉運動模式," 奧迪斯解說. "這些會成為他們夢中說話的模式模板."

他表示要驗證參與者在夢中實際所說的, 參與者所記憶的, 以及設備所解讀是項挑戰.

當奧迪斯致力於夢境動作及談話之際, 日本京都大學神谷之康 (Yukiyasu Kamitani) 教授正進行影像解碼.

神谷教授最近公布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s 透過血液流動偵測腦部活動, 再以磁共振功能成像) 技術重建清醒人腦中影像研究成果.

他在推特上發布原始影像及重建影像的例子.

神谷教授解說 "我們的方法可以重建各種主觀狀態, 諸如幻想, 幻覺和夢境, 從而由大腦內部提供出一個新窗口,"

他的研究是由二零一三年一項功能性磁振造影資料的機器學習所延伸, 該項研究要呈現睡眠或清醒時大腦活動所產生的視覺體驗. 在這理論上, 研究人員可以基於大腦活動模式預測夢的內容.

扎德拉曾經表示 "直到我們可以說 ... 看著某人清醒的大腦 (然後說) '這就是他的想法和影像', 然後認為在夢境也可以作得到, 是項不切實際的想法". 神谷教授的研究是這目標的第一步.

同樣的, 瑟夫和他的團隊正和接受腦部手術患者合作, 直接在腦中安裝電極而且 "聆聽特定腦細胞的動作". 瑟夫解釋研究人員可以獲知夢的主題或要點, 但不能知道你所看到的. "我們可以知道夢是關於你的母親或父親" 他說 "但是我們無法確定你母親的穿著."

如同奧迪斯所指出 "目標是把這些放在一起, 然後製作出一部夢的影片."


夢會成真嗎 ?

紀錄夢境聽起來像科幻電影 (事實這裡就有一部, 文.溫德斯 (Wim Wenders) 導演的直到世界末日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但檢視夢境有許多超過娛樂的好處. 巴瑞特表示 "當我們關注於自己的夢, 我們可以學到許多自我."

但斯蒂克戈提出警告, 紀錄夢境其中一項危險是過度解讀或依賴夢境. 他說, 比起我們清醒的時候 "夢境會過於天真".

比起紀錄, 瑟夫擔心的是駭入夢境. 他的想法是相對無害的, 擔心廣告商會利用睡覺時發送潛意識訊息. 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已經在他的鉅作 "全面啟動 (Inception)" 加入這些 : 是否可能醒來時會想買高露潔牙膏或蘋果的產品 ?

奧迪斯說得更遠些 : "如果我們可以在我們的許可下紀錄自己的夢境, 那如何阻止別人來記錄你的夢境 ?" 是否未來軍事調查可以駭入囚犯夢境中取得資訊 ?


多快可以開始記錄我們的夢境 ?

"Alexa (亞馬遜的虛擬助理), 重撥昨晚的夢" 這或許聽起來不可置信, 但這是一項未來技術. 然而可能要花上好幾年.

更接近實際的設備或許可以告訴是否作夢, 以及夢的主要內容. 瑟夫宣稱大約幾 "個月到一年" 就可以看得到一個可以告訴你夢裡有哪些人的裝置. 但它無法紀錄影像, 和第一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相比: 非常簡單.

CNN 無法確認包括 Google, Microsoft 和通用電子在內的任何公司是否正在開發類似產品.

奧迪斯和其他人相信, 可記錄類似電影般體驗的產品紀錄器可能要十年, 或再加倍.

他想像中的更先進消費性產品, 像一套內建肌肉感測器的睡衣, 一頂有著下巴帶子的睡帽, 用來記錄作夢時的動作和談話. 睡帽用來記錄圖像 "不是使用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就是近紅外光譜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技術. 所有資料將被處理並串流為夢境電影到你的電腦, DVR 或是臉書, 所以你所有朋友可以觀看分享你的夢境."

雖然這樣的紀錄呈現出迷人的可能性, 但現在, 一切還都是夢.

2018-04-01

當我們減重的時候, 脂肪跑到哪裡了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3/26/health/lose-weight-where-does-it-go-partner/index.html

全世界都癡迷於時尚飲食和減重, 但很少人知道脂肪是如何消失.

即使我們所訪問的 150 位醫生, 營養師和個人運動教練, 令人驚訝的, 答案和健康常識有段差距. 大多數錯誤的認為脂肪會轉換為能量. 問題是這個說法違反物質不滅定律, 所有化學反應都應該遵守這個定律.

有些受訪者認為脂肪會變成肌肉, 這是不可能的. 還有其他人認為會經由腸道排泄出去. 只有三位受訪者給出正確答案, 這意味著我們所調查的健康專業人士中, 98% 不知道減重的過程.

如果不是能量, 肌肉或排泄, 那脂肪跑到哪裡了 ?


脂肪代謝的真相

正確的答案是脂肪會轉換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會被呼吸出去, 而水會透過循環系統藉由汗或尿排出體外.

如果你少掉 10 磅的脂肪, 精確的說會有 8.4 磅經由肺排出, 剩下 1.6 磅會變成水. 換句話說, 減掉的體重大都變成氣體排出體外.

這會讓大部分人驚訝的事實, 幾乎人吃的東西都會經由肺排出. 你吃的每種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也是如此.

蛋白質和脂肪很像, 差別在於有一小部分變成尿素和固體排出體外.

只有一種食物是你的腸道完全無法吸收, 就是膳食纖維 (像是玉米). 無此之外, 吞進去的任何東西都會被吸收進入血液和器官, 然後, 最後被汽化排掉.


進入的重量出去的重量

我們在學校都學過 "能量不滅定律". 但能量的觀念是很容易被混淆, 即使對於那些研究健康的專業人士和研究肥胖的科學家.

如果我們紀錄追蹤所有的重量, 那體重增加或減輕的原因就不再神秘了, 更不用怕那些奇怪的卡路里或焦耳.

根據最新的政府數據, 美國人每天消費 3.55 公斤 (125 盎司) 的食物和飲料. 那是 430 公克 (大約 15 盎司) 固體高能量營養素, 17 公克 (0.6 盎司) 纖維和剩下 3.11 公斤 (110 盎司) 的水.

報告裡面沒有提到我們吸入超過 660 公克 (23 盎司) 的氧氣, 這個數字對我們腰圍同樣重要.

如果我們把 3.55 公斤 (125 盎司) 的食物和水吃進我們身體, 再加上 660 公克 (23 盎司) 的氧氣, 那就有 4.2 公斤的東西要排出體外, 不然就會變成增加的體重. 如果你希望減輕體重, 那就要排掉超過 4.2 公斤.

大部分美國人每天吃 430 公克 (15.2 盎司) 的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質和酒精, 將會精確產生 770 公克 (27.1 盎司) 的二氧化碳和 290 公克 (10.2 盎司) 的水, 以及大約 31 公克 (1.1 盎司) 的尿素和固體排泄物.

體重 75 公斤 (165 磅) 的人, 靜態代謝 (不移動身體使用能量的速度) 每天會產生 590 公克 (21 盎司) 的二氧化碳. 儘管有些減重廣告很誇張, 但沒有任何藥品或處方可以增加這個數字.

好消息是每天晚上睡覺會排掉 200 公克的二氧化碳 (7 盎司), 所以每天起床你已經排掉每天目標的四分之一.


吃少, 排出多

如果脂肪會變成二氧化碳, 那是否可以簡單透過呼吸來減重 ?

不幸的是不行. 呼吸超過身體所需稱為過度換氣, 只會造成頭暈甚至昏倒. 要有意識的讓身體增加二氧化碳只能運動肌肉.

好消息是, 簡單的站立和換衣服代謝率可以增加兩倍. 就是說, 如果你二十四小時一直換衣服, 你將排出超過 1,200 公克 (42 盎司) 的二氧化碳.

實際一點, 走路代謝率是三倍, 煮飯, 吸地板和打掃也一樣.

代謝 100 盎司的脂肪要消耗 290 盎司的氧氣, 產生 280 盎司的二氧化碳和 110 盎司的水. 這個數字和吃什麼沒有關係.

所以不論你吃甚麼, 要減掉 100 盎司的脂肪, 就要排出 280 盎司的二氧化碳.

秘訣就是吃進去所提供的, 少於燃燒掉的 "燃料", 但還是有許多關於減重的誤解, 而我們很少人清楚知道.

2018-03-25

十天變直接到達 : 倫敦飛澳洲的轉變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london-australia-flights-nonstop/index.html

飛到世界另外一邊聽起來很浪漫, 但之前是十天史詩般的旅程, 現在將被縮短到十五個小時直飛.

澳洲航空 (Qantas Airways) 將於二零一八年三月第一次由英國直飛至澳大利亞的珀斯 (Perth), 以前這段航程是由豪華的水上飛機, 進行多階段馬拉松式的飛行.

任務將由去年十月十七日交機, 最先進的波音七八七夢幻客機負責, 象徵讓世界變得更小偉大航空冒險最後一個環節.

由 AirlineRatings.com 和澳州航空所提供的照片, 可以簡單了解過去八十年的轉變.

AirlineRatings 總編輯杰弗里.托馬斯 (Geoffrey Thomas) 表示 "這種經驗, 可以說是現在世界上最好飛機, 和一九三八年馬拉松之旅形成鮮明對比, 當時航程要在十天之中飛行三十七次,"

"來回的費用大約要四百英鎊 -- 相當於兩年的最低工資, 讓這段旅程很適合有錢人和名人."

最早行程分兩個部分, 開始由英國南安普敦到澳大利亞北方城鎮達爾文, 這段長的旅程由當時最先進可搭載十五人蕭特兄弟出產的 C Class 水上飛機負責.

儘管對豪華水上飛機有浪漫印象, 吸菸艙房, 散步甲板和投環及高爾夫遊戲空間, 但現實往往完全不同.

托馬斯表示 "在那些沒有氣象雷達的年代, 一萬英呎高空飛越熱帶通常是很辛苦, 會有嚴重的搖晃,"

然而, 接待和機上服務是最高級, 根據法蘭克.剛恩 (Frank Gunn) 所寫失敗的距離 (The Defeat of Distance) 描述 "個人照顧及服務的空中先驅 (aerial pioneers of personal care and service)"

"餐點很豐富" 書中寫道 "早餐有葡萄柚和麥片, 雞蛋培根, 麵包卷配茶, 咖啡或可可; 然後, 烤羊肉配豌豆和土豆, 或選擇火腿, 燉牛肉或牛舌配沙拉, 然後是蜜桃梅爾巴 (Peach Melba), 櫻桃餡餅, 或奶酪水果."

後一部分行程由達爾文到澳大利亞西邊海岸珀斯, 由當地麥克羅伯遜米勒航空公司 (MacRobertson Miller Airlines) 可載六至十人的德哈維蘭 (De Havilland) DH-84 及之後的 DH-86 飛機負責.

當時沒有夜間飛行, 乘客住在飛機航線停駐點最豪華的旅館, 雖然當時西澳大利亞的旅館有就是最好了.

這些水上飛機之後被澳州航空和英國航空用改裝後的蘭開斯特轟炸機所取代, 然後是四部引擎的洛克希德星座飛機. 根據托馬斯所述, 這是 "很大的突破 (quantum leap forward)".

一九五四年, "袋鼠航線 (Kangaroo Route)" 增加旅遊和經濟等級, 兩年之後這部分乘客佔了百分之四十四.

之後, 越快更長距離的超級星座, 將飛澳大利亞四天航程縮短至五十四小時多.

噴射飛機時代, 英國航空 (當時的英國海外航空 BOAC) 採購了彗星, 波音 707s 和 VC-10s, 而澳洲航空選擇了波音 707.

六零年代初, 更有力的渦輪扇葉噴射引擎加入, 提供更遠的航程, 像是達爾文這種中途停靠站就不用了.

托馬斯表示 "噴射飛機能飛得更高 -- 超過四萬英呎 -- 因此可以避開氣候因素. 平穩不顛簸或震動的飛行, 使得許多小孩子用卡片或火柴搭建房子的宣傳鏡頭出現,"

巨型時代停靠兩站還是需要, 但在一九八九年更大動力更經濟引擎的 747-400 問世後, 點對點直飛就變成常態.

現在夢幻客機將可直飛所有航線.

托馬斯表示 "像是 777-200LR 這類飛機已經可以不中途停靠甚至飛更遠的距離, 但新一代飛機, 像波音 787-9 和空中巴士 A350 可以更經濟讓這些航線成為可行,"

"新一代飛機 (787 和 A350) 使用碳纖維結構, 可減少機艙高壓及高濕度問題, 降低時差的影響 -- 使得長途不停飛行變得輕鬆些"

"而且票價已不需要花兩年薪資, 787 直飛不中途停靠經濟座位大約是英國居民一周半的平均薪資."

從十天到十五個小時, 這個世界還真小.

2018-03-18

這是二零一八年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worlds-happiest-countries-united-nations-2018/index.html

喜歡馴鹿嗎 ? 根據最新世界幸福報告, 芬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挪威, 去年第一名, 在二零一八年掉到第二. 跟著的國家是丹麥, 冰島和瑞士.

世界幸福報告在三月二十日世界幸福日之前, 由聯合國永續發展方法網路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所發表.

這項報告以六項支持幸福的要素來排名這些國家: 收入, 自由, 信任, 健康生活的期待, 社會協助和寬容.

報告共同作者,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約翰.哈利維爾 (John Helliwel) 名譽教授表示 "前五名國家在這六項支持幸福的要素幾乎一樣高, 而這四個國家 -- 丹麥, 瑞士, 挪威和這次的芬蘭 -- 從第一次發表幸福國家報告至今六次都曾經排過第一名,"

他表示 "因為這些國家都很優秀, 所以改變是很正常的"

芬蘭也是移民最幸福的國家, 這是今年報告中特別注重的.

前五個國家差距很小, 可預期每年都會是這些國家.

荷蘭今年排名第六, 跟著的國家是加拿大, 紐西蘭, 瑞典和澳大利亞.

二零一八年前十名和二零一七年相比, 有些上上下下, 但沒有一個國家掉到前十名外 (這也意味著沒有新國家進入前十名).


世界上移民最幸福的國家

前十名最幸福國家在移民幸福上占據前十一名的位置. (墨西哥在整體排名第二十四, 但移民幸福排名第十)

哈利維爾教授在新發表報告中表示 "這份報告特別引人注意的是, 移民幸福感和當地出生居民的一致性,"

哈利維爾教授表示 "雖然移民來至於幸福感程度差異很大的國家, 這份報告會評估在新國家生活之後是否和日趨和當地居民一致,"

"搬到比較幸福的國家就變得比較幸福, 搬到比較不幸福的國家幸福感就會減少."


美國的排名下降

美國排名十八, 和去年相比掉了四名.

報告共同作者, 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 (Columbia University's Cen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所長傑佛瑞.薩克斯 (Jeffrey D.Sachs) 教授表示 "各國政府越來越使用幸福指數當作政策制定決策,"

"美國政策決策者必須注意, 美國幸福指數下降中, 部分原因是肥胖, 藥物濫用和未治療的憂鬱."

其他大國都沒有擠進前十名, 德國是十五名, 英國是十九.

日本是五十四名, 俄羅斯五十九, 中國排名八十六.

在評估的一百五十六個國家中, 蒲隆地 (Burundi) 生活最不幸福, 接著是中非共和國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一百五十五, 南蘇丹 (South Sudan) 一百五十四, 坦尚尼亞 (Tanzania) 一五三和葉門 (Yemen) 一百五十二.


起源於不丹

不丹這個小國排名九十七, 呼籲把幸福當成關注人們的標準. 他們總理在二零一一年向聯合國提出世界幸福日的想法, 讓國際關注人們的快樂幸福.

一年之後聯合國大會 (U.N General Assembly) 發布三月二十日為世界幸福日, 認為 "關切快樂幸福是生活在全世界人們普世的目標和期望, 也是政治政策重要的要素."

從二零一二年之後發表了六次. 二零一五年到二零一七年, 由一百五十六個國家中分析數據來決定最幸福國家排名. 而移民幸福分析來至於一百一十七個國家於二零零五年到二零一五的資料.

2018-03-11

澳洲海邊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瓶中信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oldest-message-bottle-australia/index.html

(CNN) 一位澳洲婦女發現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瓶中信, 專家表示這個瓶中信被丟入海中已經過了一百三十二年.

譚雅.伊曼 (Tonya Illman) 在西澳大利亞海灘發現這個半埋在沙裡的瓶子, 位置在首府伯斯 (Perth) 北方一百八十公里(一百一十二英里) 韋奇島 (Wedge Island) 北邊.

訊息顯示, 德國三桅帆船寶拉號 (Paula) 經威爾斯卡地夫 (Cardiff, Wales) 要到荷蘭東印度群島 (目前的印尼), 一八八六年六月十二日把瓶子丟入印度洋.

西澳大利亞博物館表示, 這個瓶子是為期六十九年德國實驗中, 數千個被丟入海中瓶子中的一個, 實驗要研究全球海流以便找到最快的航行路線.

根據博物館表示, 在此之前, 最早的瓶中信從被丟入海中到被發現是一百零八年四個月又十八天.

德國和澳洲的專家都證實這項發現的真實性.


可愛的舊瓶子

博物館引用伊曼的說法 "我和我的朋友葛瑞絲.里奇亞多 (Grace Ricciardo) 在沙丘散步, 發現有東西伸出沙堆就走近查看"

"一個看起來很可愛的舊瓶子, 想說放在書櫃應該是很不錯. 當我撥掉沙子我兒子的女朋友發現裡面有東西."

"紙是潮濕的, 捲起來用繩子綁起來. 我們拿回家把它弄乾, 打開之後發現是印刷品, 上面有手寫淡淡的德文."

伊曼把東西拿到博物館, 館方認為瓶子是十九世紀荷蘭杜松子酒瓶, 紙由材質和色澤被認為是十九世紀的產物, 來至於一八八六年由卡地夫到印尼望加錫 (Makassar) 的德國三桅帆船寶拉號.

博物館海事考古助理館長羅斯.安德森 (Ross Anderson) 表示 "很難以置信的, 在德國的檔案中發現寶拉號的原始航海日誌, 其中一八八六年六月十二日船長記錄了這個瓶子被丟入海中."

他補充說明 "日期和座標和瓶子裡面的資料完全符合"

洋流實驗被丟入海中的所有瓶子, 有六百六十三個訊息已經返回漢堡 (Hamburg). 其中唯一一個 - 韋奇島發現的 -- 也已經歸還.


2018-03-04

為何印度要慶祝侯麗節 (Holi) : 彩色慶典背後的傳說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3/01/asia/india-holi-explainer-intl/index.html

新德里 (CNN) - 印度在廣告中最常見的形象, 也出現在影片或音樂視頻: 人們聚在一起唱歌, 跳舞並向他們的朋友家人噴灑彩色粉末和水.

就連像是新力 (Sony) 和佳能 (Canon) 知名品牌都使用了這項充滿活力的慶典來展示他們的產品. 英國航空 (British Airways) 各個城市空服人員最近也加入慶祝樂趣.

甚至酷玩樂團 (Coldplay) 的克里斯.馬丁 (Chris Martin), 也在音樂視頻 "週末的讚美詩 (Hymn for the weekend)" 加入侯麗節這項傳統, 雖然他因為這部音樂視頻倍受爭議而厭煩.

在你前往慶祝這個節日之前, 可能要知道一些問題: 侯麗節是甚麼 ? 以及為何印度要慶祝這個節日 ?


春天的開始

侯麗節是印度教象徵春天開始的節日.

全印度都會慶祝的這項古老的慶典, 最早可追溯到四世紀的一首詩.

七世紀印度皇帝哈爾沙 (Harsha) 所寫的梵文劇 "拉特納瓦利 (Ratnavali)" 裡面甚至有詳細描述.

哈爾沙寫道 "見證這偉大愛神節日的美麗, 村民因灑出褐色水而跳舞, 這更激起人們的好奇 ... 每個東西都是黃色紅色, 被飛揚的粉末堆積而成,"


現況

雖然這是印度教的節日, 印度全國都在慶祝侯麗節而且不分你我及長幼. 小孩可以用水灑向老者, 婦女可以向男人潑灑顏色, 種姓和信仰的規定每個人在這個時候會短暫忘記.

晚上是拜訪朋友和親戚的時間.

這是個國定假日, 印度教陰曆月最後一個滿月, 一般都是三月. 今年節日落在三月二日星期五.

西孟加拉邦 (West Bengal) 東邊各邦和奧里薩邦 (Odisha) 會早一天開始. 北方邦 (Uttar Pradesh) 北邊一些地區慶典會進行一個禮拜.


神話起源

慶典根源於印度教傳說中的女妖侯麗卡 (Holika), 以及他國王哥哥金床 (King Hiranyakashayap).

金床認為他能統治全宇宙, 能力超過所有的神. 但他的兒子缽羅訶羅陀 (Prahlad), 已經跟隨了宇宙保護者毗濕奴神 (Vishnu). 缽羅訶羅陀別無選擇的背棄他的父親. 金床和侯麗卡一起陰謀要殺害缽羅訶羅陀.

一個看起來相當簡單的計畫; 侯麗卡把缽羅訶羅陀抱到她腿然後一起跳到火裡面. 因為侯麗卡有個魔法披肩可以保護她不被火所燒傷, 所以她能活下來.

但計畫失敗. 缽羅訶羅陀被毗濕奴神法力轉移的魔法披肩所救, 沒有披肩的侯麗卡就被燒死了. 不久, 毗濕奴神殺死了金床, 缽羅訶羅陀成為國王.

故事的含意是邪不勝正.


侯麗節背後的愛情故事

現代侯麗節活動中, 侯麗節前一天晚上會點起象徵侯麗卡的篝火, 就是大家所謂的燃燒侯麗卡 (Holika Dahan). 些印度教教徒會收集灰燼塗抹在身上作為淨化.

侯麗節慶典 (Rangwali Holi) 於第二天開始, 是全天的活動, 人們相互丟擲塗抹彩色粉末.

丟擲彩色粉末和水, 相信是起源於茹阿達 (Radha) 克里西那 (Krishna) 的神話愛情故事.

克里西那是印度教中的神, 有著暗藍色皮膚, 他向他母親抱怨茹阿達亮麗的膚色.

為了緩解他兒子的悲傷, 他母親建議可以對茹阿達的皮膚塗上顏色. 據說這是侯麗節期間親人相互塗抹習俗的由來.

2018-02-25

一場暗殺金正日的秘密計畫, 最後為何以叛變及謀殺收場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2/18/asia/south-korea-failed-assassination-squad-unit-684-intl/index.html

實尾島 (Silmido Island), 南韓 (CNN) - 他們是高度機密的暗殺部隊, 任務是攻擊當時北韓領導人金正日.

大膽的首爾總統攻擊事件證實為北韓所為之後, 南韓於一九六八年組織了 "684部隊 (Unit 684)".

精心設計的刺客部隊實驗最終卻以災難收場. 七名隊員喪生 -- 偏遠離島艱苦死亡訓練, 逃跑或犯罪行為卻遭處決. 剩下二十四位成員夾持他們的軍事教官, 在血腥叛變中殺掉大部分人.

實尾島發生罕見死亡事件被掩蓋下來, 直到二零零六年南韓國防部真相委員會 (South Korean Defense Ministry Truth Commission) 把細節揭露出來. 事件也成為熱門電影的主題.

故事在南韓引起迴響, 要求籌組一支新的斬首部隊 -- 面對擁有核子武力的鄰居, 是非常有其必要性.

南韓國民大學 (Kookmin University) 朴熙海 (Park Hwee-Rhak) 教授表示 "這訊息傳達的是, 如果北韓用核武攻擊南韓, 南韓將去抓金正恩 (Kim Jong Un) 並處死他".


籌組 684 部隊

剛開始南韓國家情報院 (South Korea's intelligence agency) 計畫招募確認死刑的囚犯. 二零零六年國防部報告提到, 情報院官員 "招募平民, 並交給他們攻擊金正日住所任務."

楊東洙 (Yang Dong-soo), 前 684 部隊教官, 對 CNN 表示招募成員主要是以外型體格為考量.

"情報官員喜歡招募那些看起來有在運動, 並且擁有強健體格的人" 他說.

"這些人不是鞋童, 送報員, 電影演員或保鑣".

一九七零年, 楊二十一歲正在空軍服役, 志願到南韓西方海岸的實尾島上.

現在這個島無人居住. 每天有幾個小時海水下降露出沙洲, 可以由鄰近島嶼走過去.

有張一九七零年的褪色照片, 楊穿著實尾島制服站在帳篷和一個木製暗殺小隊標誌前, 標誌是一個恐怖的骷髏和交叉的骨頭.

楊說 "這是真的人骨"

楊表示他負責教授招募隊員面空手博鬥.

他回憶 "我教導這些技巧因為他們要存活下去. 這是很重要的一堂課 '要存活, 你必須殺戮 (to live, you must kill)'"

島上的教官和隊員都被禁止對外界溝通. 然而訓練是無情和殘酷的.

"海中生存訓練時, 有個隊員因過於勞累而死亡" 楊表示.

實際上, 從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一年, 三十一位隊員中有七位喪生. 根據國防部所述, 兩位隊員逃跑而被處決. 一位隊員威脅教官而被處死. 三名隊員死亡或被處決, 因逃離並強姦當地一名婦女.


急轉直下

在島上三年, 684 部隊隊員從未到北韓執行任務. 除了處決, 死亡和隔離, 基本上招募時所有承諾都沒實現.

二零零六年真相委員會的結論, 在頭三個月之後, 指揮官停止支付隊員薪水, 並提供劣質食物.

然後情況直轉直下. 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三日早上, 這些隊員夾持了指揮官.

楊表示, 當天早上他正準備前往本島進行每個月的補給時聽到槍聲.

楊說 "剛開始我以為是北韓的特種部隊來接管這個島"

有個隊員對他脖子開了一槍. 子彈由背部脊椎旁射入, 由左側的脖子穿出. 六十八歲的楊讓我們看他脖子淡粉紅的疤, 子彈射入穿出的傷痕.

"當我醒來, 我的血由脖子湧出, 所有教官不是被殺死就是都逃跑了, 死亡的人被隊員又射殺一次, 確保他們真的死掉了" 楊回憶表示.

"一切都很混亂"

楊說他把自己拖到暗處, 海岸線一顆滿是牡蠣的石頭. 他大量出血, 躲在石頭下向上帝祈禱他的學生不會找到他.

隊員沒有找到楊, 684 部隊隊員在島上殺了十八位教官. 但事情並未結束.

暗殺隊員來到本島, 劫持了一部前往首爾的巴士. 途中和軍隊及警察發生衝突. 數十名安全部隊和平民受傷或死亡.

戰鬥到最後, 他們引爆巴士造成二十名隊員死亡. 有四位隊員在爆炸中倖存. 他們被秘密審判, 並於一九七二年三月十日全部處決.

二零零六年國防部報告寫到 "處決之後, 他們的遺體並未交還給家屬"


掩蓋

真相委員會表示, 負責 684 部隊的空軍指揮官對於相關失敗致命文件進行掩蓋及燒毀.

"事件真相被以最高機密關閉" 委員會結論中表示.

在 684 部隊血腥失敗後半個世紀, 有跡象顯示, 南韓軍方籌組了新的暗殺部隊並避免之前的失敗案例.

官方提出一些這新組織的資料, 組織名稱為 "特殊任務旅 (Special Task Brigade)". 組成人員不像之前 -- 都是自願的公民 -- 由軍方高度訓練現代化特種部隊招募而來.

去年九月國防部長宋永武 (Song Young-moo) 對議員表示, 新部隊要一年時間才能訓練完成. 十二月南韓軍方舉行公開儀式象徵斬首部隊成立.

一位國民議會官員對 CNN 表示, 南韓國防部計畫在未來幾年投入五百七十七億韓元 (大約是五千萬美金), 採購這支部隊所需的武器及彈藥.

另一位國會工作人員證實, 採購清單包含透牆雷達, 自殺性無人機及榴彈發射器.


旅遊景點

二零零三年韓國製片把這個發生在實尾島故事改編成賣座電影, 並在島上原址重現軍營和訓練場地.

電影劇情類似二戰經典決死突擊隊 (The Dirty Dozen), 684 部隊成員被描述為罪犯, 被迫參與政府組織的暗殺團體.

國防部真相委員會和楊這位 684 部隊倖存者都堅持表示, 隊員組織裡面沒有罪犯. 雖然有爭議, 這部電影還是讓實尾島事件在該國引起廣泛討論.

目前當地政府在島上豎起電影海報. 展示著演員照片以及 684 部隊惡名昭彰的骷髏和交叉骨頭標誌.

原始訓練場地在可以俯瞰大海的山丘上, 目前剩下一口雜草叢生的井和一些基礎設施.

楊最後身體在創傷中恢復, 在學校中教了三十年藝術. 也發表了 684 部隊回憶錄, 並經常在教會團體中講述聖靈如何在島上救了他.

他拒絕譴責任何一位在這場流血事件的人.

"他們 (684 部隊成員) 不該被稱為叛亂份子. 他們是受害者. 他們是被犧牲掉的年輕人" 楊表示 "像我一樣的教官, 我們也是受害者."

2018-02-11

如何拯救雨林 : 設立健康中心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7/11/20/health/health-center-clinic-save-rainforest-partner/index.html

當公雞還在睡覺, 薇兒 (Sri Wayunisih) 喚醒她的女兒布蒂 (Puteri). 她們不能睡到天亮.

薇兒向她工作的棕櫚油工廠請一天假, 布蒂也因為今天行程沒去學校. 她們兩個要去蘇加丹那 (Sukadana), 這個地方位於婆羅洲西南海岸首府城市北卡農 (North Kayong), 家距離這區域唯一診所大約有八十公里遠.

經過幾次走錯路一個多小時後, 薇兒和布蒂到達診所. 時間剛過清晨五點. 早上八點診所狹小陽台坐著擠著十五個大人和小孩.

今天是周五, 最後一個忙碌的工作天. 其它工作日可以看到陽台四十個座椅都坐得滿滿的.

屋子坐著每個人都面對東邊的牆, 那裏裡有個大型白色雕塑, 一棵茂密像是犀鳥頭冠的樹, 樹幹上面刻著 ASRI.

ASRI 是 Alam Sehat Lestari 的簡稱. 印尼語 "永恆的健康自然 (healthy nature everlasting)" 或 "和諧的平衡 (harmoniously balanced)" 的意思. 這是印尼位於北卡農西邊帕龍山國家公園 (Gunung Palung National Park) 的非營利組織.

北卡農比五個紐約市還要大. 平均月收入為兩百四十五萬印尼盾 (一百八十一美元), 但有十分之一的居民每個月只有二十五萬印尼盾 (低於二十美元), 比世界銀行界定貧窮的每天一美元還要少.

顯而易見的事實: 人們需要賺錢以謀生. 迫於無奈, 許多父親和他的兒子砍伐或焚燒國家公園邊緣的木材及農田.

自然保護者表示, 十萬八千公頃的國家公園中有沼澤, 濕地及山地森林, 住著馬來熊, 犀鳥, 長臂猿及大約兩千五百隻紅毛猩猩. 但當地人把這些視為現金, 這些樹就像銀行存款一直提領.

對於北卡農的許多人來說, 醫療是個夢想以及緊急的噩夢. 但如果付得起, 要找個醫生會很簡單嗎 : 二零一六年, 這個區域有一百六十八名護士, 十五個醫生及一個牙醫. 其中五名醫生及一名牙醫, 是在薇兒和她女兒天還沒亮就趕路到達的這間診所裡, 這裡也是 ASRI 目前力量集中的所在.

二零零七年起, ASRI 就和國家公園周圍的社區合作, 要改善人類及環境的福祉.

剛開始先設立一個診所, 提供村莊廣泛的醫療服務, 希望產生停止砍伐公園的誘因. 診所對村莊停止伐木提供百分之七十的醫療折扣, ASRI 要讓伐木工人有壓力. 有些病人如果完全付不出醫療費用, 或許他們還是會非法砍伐, 那他們就可以選擇幾種非現金選項, 包括天然樹苗或勞務. ASRI 還重新種回樹林並訓練以前的伐木工人轉業務農或經營其他事業.

ASRI 把醫療, 財務及保險融合在一起 -- 它們的願景就繡在他們員工制服上: "繁榮的社會, 健康的森林 (Masyarakat sejahtera, hutan sehat)".

這種理念就像是洛克斐勒基金會 (Rockefeller Foundation) 所創造, 最近經常被提起的 '星球健康 (planetary health)' -- 柳葉刀委員會二零一五年, 在研究和行動上都受到啟發. 但 ASRI 在幾十年之前就開始了.


賣樹支付醫療

回到一九九三年, 當時二十一歲的克納里.韋伯 (Kinari Webb) 為了研究紅毛猩猩, 第一次造訪帕龍山國家公園, 醫療對當地人來說 "完全沒有 (had nothing)". 當她在公園裡追蹤紅毛猩猩, 經常會聽到森林中傳來鏈鋸的聲音. 每次大樹倒下地面會因此而震動.

韋伯覺得很懷疑是否有幫紅毛猩猩留下樹林. 他和伐木工人交談後知道, 他們砍伐販賣這些樹是為了支付醫療費用.

"如何取得醫療 ? 如果你的小孩生病了該怎麼辦 ? 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美國新墨西哥州醫學博士, 及 ASRI 創始人韋伯表示.

二零零六年, 韋伯組織了一個團隊並申請要在蘇加丹那開一家診所. 原本兩個月申請時間拖了六個月, 但最後在二零零七年七月開張了.

韋伯和她的團隊到國家公園周圍的村莊展開正式調查 -- 或是就如同她所述 "激烈的聆聽 (radical listening)".

村民要的就兩項: 訓練他們有機耕種 -- 意思就是他們無法購買昂貴的化學肥料及殺蟲劑 -- 以及他們所能負擔的合格醫療.


參與的村莊

早上九點薇兒在醫生阿維達.維娜索莉 (Alvita Ratnasari) 房間等待, 他是普通科醫生. 薇兒希望 ASRI 免費提供眼鏡的傳言是真的, 因為她和她女兒最近都覺得視力變得不太好.

ASRI 在二零零七年早期免費贈送眼鏡, 希望贈品可以吸引帕龍山國家公園附近的村莊. 韋伯表示這是早期的項目, 當時每天都會聽到鏈鋸的聲音. 這也提醒了團隊他們工作的急迫性.

ASRI 先把重點放在醫療和農業訓練上, 試圖切斷當地人對於非法砍伐的依賴. 二零零九年國家公園辦公室提供二十公頃土地給 ASRI 首次造林計畫. 到了二零一三年, ASRI 造林面積已經到達二十公頃, 大約是非法砍伐一半的面積.

從那時到現在, 保護團隊已經造林達十六公頃. 這壯舉要付出相當努力, 以及大約十二萬一千顆樹苗, 其中許多是由診所病人所提供. 二零零七年起, 大約九百位病患用天然樹苗支付他們的醫療費用 -- 大部分是生長在他們村莊的果樹.

特別值得一提, ASRI 在造林上的理念於保護主義中並不常見.

密西根大學熱帶雨林生態學家安德魯.馬歇爾 (Andrew Marshall) 認為, ASRI 在造林的努力是值得的, 但就保護現存雨林和重新造林相比, 會更便宜更有效率.

"熱帶雨林要重新長回去真的很難" 馬歇爾表示, 他曾經在帕龍山國家公園花了二十一年時間. 他補充說明, 這項工作直到大家都結束生命之前都不會知道結果.


放棄鏈鋸

在這條長海岸離診所十分鐘, 有家販賣冰涼甘蔗汁的咖啡廳, 在目前乾旱季節很受歡迎. 店主叫旺 (Wan), 我們改了他的名字, 是個說話輕聲細語, 走路有點跛的當地人.

旺已經快四十歲, 伐木二十一年, 第一次工作沒有鏈鋸.

當他十九歲的時候, 迫切想要一份工作, 但他沒有技能也沒有資本. 當木材行老闆借他兩百五十萬印尼盾購買鏈鋸, 旺可以用它砍伐木材, 但要同意所有木材只能賣他市場三分之一價格. 從此旺開始伐木.

當旺聽到 ASRI 鏈鋸購回創業計畫時有些懷疑. 根據這項計畫, ASRI 以四百萬印尼盾 (低於市場價格) 買回旺的鏈鋸, 並投入資金加入他的創業. 一旦旺的新事業獲利歸還 ASRI 的投入資金, 他將擁有所有事業.

旺一直想經營一家咖啡店, 但他害怕失敗. 沒有了鏈鋸, 誰來養活他的家庭 ? 她的太太, 一直打零工支助家庭收入, 說服他放棄伐木. 她認為以她先生的身體狀況, 反而會造成收支負擔.

最後, 二零一七年二月, 他把鏈鋸賣給 ASRI 開始經營咖啡館. 拜健康果汁, 咖啡和卡拉 OK, 從五月開始每個月淨收入五十萬印尼盾, 他已經開始償還 ASRI 款項.

他的例子吸引其他想要加入 ASRI 購回計畫的人. 前伐木人放下他們的鏈鋸換成農場, 魚池或咖啡廳. 但這個計劃目前資金不能超過十個人, 而且要觀察幾年驗證是否成功.

鼓勵伐木工人放棄鏈鋸, 對森林來說或許是項好主意, 但或許要考慮負面影響.

大自然保護協會 (The Nature Conservancy) 森林碳科學主任布郎森.格里斯科姆 (Bronson Griscom) 表示, "由另一個角度來看, 鏈鋸也可以成為強大的保護工具. 這不是工具的問題, 是要如何運用的問題."

格里斯科姆擔心, 伐木人放棄由自然森林獲得收入, 轉成由其它土地上面, 長期的轉變會造成森林土地變成其它用途.


獲得診療

薇兒坐在診所維娜索莉醫生的房間. 有張桌子, 掛壁式風扇, 診療床及可以看到樹的窗子.

薇兒對臉頰紅潤的醫生表示她看東西 "霧霧的 (smoky)", 還有肚子會痛. 布蒂坐在她媽媽旁邊, 裝著鬼臉.

經過檢查, 維娜索莉告訴薇兒她的眼睛因為年紀有輕微白內障, 布蒂有近視.

"可以給布蒂眼鏡讓她可以看清楚 ?" 薇兒詢問. "眼鏡我們只對老年人免費發放, 布蒂不符規定" 維娜索莉表示. 她在紙上畫了一個眼睛幫助薇兒了解布蒂蒂近視情況. "妳的白內障還不用手術, 但需要一支防 UV 的眼鏡." 薇兒快速的在她滑蓋手機輸入指示.

"我可以在布蒂眼睛中滴入蜂蜜嗎 ? 有些人說這個有用."

"不要, 請不要這麼做" 維娜索莉擔心表示, 他有病患因眼睛用 "葉子汁 (leaf juice)" 清洗而潰爛. "蜂蜜是用來吃的, 不是眼睛用的."

薇兒因為布蒂不能得到免費眼鏡而很失望. "但這裡服務很好, 而且我知道如何處理了" 說完薇兒匆匆離開要去吉打邦 (Ketapang), 這是最近有驗光師的城市, 要花兩個小時.

每天超過四十個病患到診所來, 平均支付十萬印尼盾. 布蒂的診療費用有百分之四十由 ASRI 健保支付, 而 ASRI 所有保護計畫都依賴捐款, 和像是惠特利自然基金 (Whitley Fund for Nature)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等國際知名捐贈機構補助.

如果捐款和補助沒有了, ASRI 將削減百分之八十五的預算, 或每年增加一百公頃森林面積, 或診所擴充成完整醫院.

執行董事莫妮卡.挪莫 (Monica Nirmala) 正為新醫院籌資, 及配合印尼保險方案以增加收入. 這是很偉大的計畫, 但看起來不是可以很樂觀.

醫院還沒符合保險方案, 而且如何才能符合. "說實在, 我真的不知道有甚麼是會發生" 克納里.韋伯表示. ASRI 不完美, 但我們一直在試.

下午晚一點時間, 我發現維娜索莉醫生在診所圖書館看書. 維娜索莉講話時總是微笑著, 她剛剛重新簽下和 ASRI 兩年合約. 她的父母和城市朋友從來不會知道為何她會選擇來到蘇加丹那鄉間, 並延後她的特別訓練. 就如她所述, 她的技術可以在蘇加丹那學習, 也或許她享受幫助病患在他們只能支付汗水和樹苗 ?

"我喜歡這扇窗" 她對我表示, 開始在這個診療了數百位像是薇兒這樣的病患的房間望出去. 我們聽到蟋蟀, 鳥和樹葉, 但沒有鏈鋸.

"我從沒在我的窗子外面看過如此高大的樹木. 這是一幅畫, 一幅活生生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