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6

俄羅斯方塊 : 蘇聯佔領全世界的 '智力遊戲'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tetris-video-game-history/index.html

就如同歷史上許多最偉大的想法, 俄羅斯方塊也是出現在無意間.

阿列克謝.帕吉諾夫 (Alexey Pajitnov) 曾經是莫斯科蘇聯科學院的軟體工程師, 負責測試新型電腦, Electronika 60. 因此, 他以童年玩過的謎題遊戲寫了一個簡單的遊戲. 這隻程式可以協助他評估電腦的效能 -- 而且提供一些樂趣.

當時他不會知道這個會成為最偉大的遊戲之一, 最令人上癮最成功的遊戲.

1984 年 6 月, 俄羅斯方塊從鐵幕後面開始展開旅程.

俄羅斯方塊是款益智遊戲, 被稱呼為 "tetrominoes" 的幾何方塊掉落到下方區域, 玩家必須把方塊緊密排列起來. 帕吉諾夫的靈感來至於五格骨牌 (pentomino), 這種經典益智遊戲由五個方塊組成所有的不同形狀 -- 總共有 12 種 -- 目標是像拼圖把這些形狀排列在木盒裡面.

為了簡化, 他把方塊減少到 4 個, 形狀由 12 個減少到 7 個. 他稱呼這個遊戲為 Tetris, 結合了希臘數字 "tetra" (意思為 4) 以及網球 (tennis), 他喜歡的運動.

帕吉諾夫自己馬上就被迷上了. 他在來至於西雅圖的電話上表示 "我無法阻止自己不玩這個原型版本, 因為把方塊排列在一起很容易上癮", 他現在住在那裡.

在冷戰最高峰的蘇維埃創造電子遊戲不是件簡單的事. 只因為其卓越的設計才華, 俄羅斯方塊由一個怪異的測試程式轉變成全球現象.


口耳相傳

雖然俄羅斯方塊立刻在 Electronika 60 的程式開發者裡廣受歡迎, 但這種機器沒有圖形功能 -- 而且記憶體比現在的掌上計算機還要少. 使得需要有個 IBM PC 版本, 這種電腦在當時更為普遍具有更好的繪圖能力, 帕吉諾夫把這個工作指派給 16 歲的學生瓦迪姆.杰拉西莫夫 (Vadim Gerasimov 目前為 Google 工程師), 當時他在帕吉諾夫辦公室暑期工作. 遊戲散佈得很快. 帕吉諾夫表示 "就像野火燎原. 蘇聯每部 PC 都有俄羅斯方塊"

帕吉諾夫當時沒有從這個遊戲賺錢, 也沒這個打算. 想法歸於國家, 他也不熟悉把軟體當成產品銷售的方法. 人們通過口耳相傳以及複製磁片來分享俄羅斯方塊.

當時, 帕吉諾夫聽到謠言說這個遊戲可能已經跨越邊界, 開始在東歐國家區域流行. 1986 年, 他收到一個 telex 的訊息 -- telex 是傳真機的前身 -- 由羅伯特.斯坦 (Robert Stein) 所發送, 他是位於匈牙利 Andromeda 軟體公司的銷售員. 斯坦在匈牙利看過俄羅斯方塊, 他想要獲得把遊戲銷售到西方國家的權利. 他會預付許多錢.

帕吉諾夫表示 "當時我的英文真的很差, 所以我提出一些正面的回覆, 說是我很高興收到這個建議方案, 有些協議應該可以達成". 他知道直接和西方國家公司做生意可能讓他坐牢, 即使沒有賺錢, 因此他開始研究如何透過國家把俄羅斯方塊的權利賣出去.

但是, 斯坦把他的回覆解釋為同意, 馬上開始生產遊戲. 當他要開始銷售發行時, 他收到 Elorg 的 telex -- Elorg 是 Electronorgtechnica 的簡稱, 蘇聯負責監督軟體硬體出口的機構. 表示權利未被正式授予前, 他們的發行屬於違法.

最後, 斯坦得到這些授權, 1988 年俄羅斯方塊在英國和美國發行商業版本. 遊戲透過克里姆林宮主題背景和斯拉夫字母 (Cyrillic) 來顯示其蘇聯血統. 但從帕吉諾夫和斯坦之間的誤解來看, 第一次把電子遊戲從蘇維埃俄羅斯出口到西方國家是多麼麻煩 -- 這件事引起許多年混亂以及法律的糾紛, 甚至有謠言說這個問題曾經擺在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Mikhail Gorbachev) 的桌上過.


Game Boy

俄羅斯方塊電腦版賣得很好, 但這遊戲賺大錢的是在其他領域 : 掌上遊戲機. 亨克.羅傑斯 (Henk Rogers), 一位居住在日本的荷蘭電子遊戲開發者和商人, 他意識到俄羅斯方塊和 Game Boy 會是絕佳的搭配, Game Boy 是一款任天堂於 1989 年於日本發佈的掌上系統. 這個系統也在北美和歐洲發行, 羅傑斯開始遊說該公司把俄羅斯方塊綁定於遊戲機一起發售, 這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已經是常態.

羅傑斯在接受電話訪問中表示 "我和美國任天堂創辦人荒川實 (Minoru Arakawa) 進行協議, 希望任天堂在每部 Game Boy 都安裝俄羅斯方塊". 他表示 "對方說 '為什麼我要俄羅斯方塊 ? 我已經有馬力歐了', 我回答 '如果你要小孩買你的 Game Boy, 那就馬力歐. 但如果你想要所有人都去買你的 Game Boy, 那就需要俄羅斯方塊.'"

羅傑斯開始要去取得一個授權許可, 很快意識到這是一項挑戰. 他已經在日本發布一個版本的俄羅斯方塊, 供應給流行的任天堂紅白機系統, 才發現有 6 家公司宣稱他們擁有這個遊戲的版權. 他表示 "我拿著觀光簽證, 搭著飛機飛到莫斯科, 追查版權來源, Elorg 這個機構 -- 要和他們談談我的想法".

到了莫斯科, 直到他請了一位口譯員之後事情才有所進展, 口譯員馬上帶他到 Elorg 去.

他表示 "她馬上知道所有一切, 那裏到處都是潛規則. 他們不會和外國人交談, 所以我也不該和俄羅斯人談話, 更不用說是和政府內部人員. 因此我在那裏打破所有規定. 他們審問了我兩個小時. 我以為他們是想弄清楚是否應該把我送到西伯利亞去."

但房間裡面的官員有阿列克謝.帕吉諾夫, 他馬上同意羅傑斯的想法. "阿列克謝是房間裡面, 唯一實際清楚遊戲一切的人" 羅傑斯回憶表示 "我解釋了商業模式如何運作, 然後成為朋友. 一周後我離開莫斯科, 簽下了俄羅斯方塊 Game Boy 的版權協定."

Game Boy 版本的俄羅斯方塊賣出三千五百萬套, 同時幫助 Game Boy 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遊戲機之一. 許多人認為 -- 包含帕吉諾夫本人 -- 認為這是俄羅斯方塊的最佳版本, 在硬體和軟體之間的配合上, 建立了前所未有協調, 體現了遊戲精髓 "易學難精".


延遲收到的版費

儘管遊戲成功了, 帕吉諾夫還是沒有從裡面賺到錢.

他表示 "當問題來到所有權以及遊戲原始來源時, 裡面有許多法律上的麻煩事, 我決定讓一切進行得順利, 因此授予蘇聯科學院電腦中心 10 年權利"

法律問題最後導致任天堂和雅達利 (Atari) 家用遊戲機俄羅斯方塊版本的衝突. 1989 下半年法官做出對任天堂有利的裁判, 對雅達利造成致命的打擊, 他們已經製作出數十萬套最後沒有用的複製版本, 標題上寫著 "俄羅斯方塊 : 蘇聯的益智遊戲". 任天堂換成另外一種口號 "來至俄羅斯的樂趣".

1991 年帕吉諾夫在他的朋友亨克.羅傑斯的協助下, 離開莫斯科搬到西雅圖. 1995 年交易權利到期後, 終於開始收這個遊戲的版稅. 他表示 "到目前為止還算不錯".

1996 年帕吉諾夫和羅傑斯創辦了俄羅斯方塊公司, 來處理遊戲的版權以及衍生商品. 2005 年俄羅斯方塊公司買下了 Elorg -- 這家公司在蘇聯解體之後由國營公司轉換成民營 -- 他們掌握全世界俄羅斯方塊的所有權利. 該公司甚至對於每種方塊名稱顏色進行標準化和商標註冊 -- 官方稱呼為 Tetriminos, 而不是通用的 tetrominoes, 雖然還有許多非官方的暱稱.

俄羅斯方塊已經成為許多科學研究的主題. 有人研究發現玩這個遊戲可以有效對抗食物甚至是毒品的誘惑, 另一個發現經常玩這個遊戲會讓大腦某個部分厚度增加. 長時間玩俄羅斯方塊, 會導致玩家夢到物體掉落, 或是把現實環境用方塊來解釋, 並在心理上要重新排列 -- 這種現象被稱呼為 "俄羅斯方塊效應".

根據俄羅斯方塊公司的說法, 到目前為止, 俄羅斯方塊已經在 65 個平台上發佈過, 創下世界紀錄, 於行動設備的下載量超過十億次. 帕吉諾夫親自開發超過 100 種俄羅斯方塊的變種遊戲.

最新的版本發佈於 2019 年初, 正逢這個遊戲誕生 35 周年, 這是一款多人線上版本稱為 "俄羅斯方塊 99", 最多可以讓 99 個玩家同時一起玩. 

2010 年開始, 一項使用 1989 NES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的俄羅斯方塊版本的電子運動競賽, 在奧勒岡的波特蘭舉行, 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玩家. 有些競賽時間會超過 30 分鐘, 在 YouTube 吸引了超過一千萬人觀看.

亨克.羅傑斯說明這款遊戲為何歷久不衰 "他不會失去任何遊戲的價值, 而且沒有其他遊戲可以取代,"

"這像是 '生日快樂' 這首歌, 已經被唱了很多遍, 但 '生日快樂' 還是一直被用相同方式來唱. 俄羅斯方塊已經成為電腦遊戲的 '生日快樂'"

2019-11-10

黑色高領如何成為創意天才的標誌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black-turtleneck-genius-artsy/index.html

聲名狼藉的企業家伊莉莎白.福爾摩斯 (Elizabeth Holmes), 去年因她的檢測實驗公司 Theranos 被指控詐欺而被起訴, 多數媒體不去討論她的公司輕率或是嚴重濫用信任, 只是討論她的服裝選擇 : 黑色外套, 黑色休閒褲, 以及 -- 最重要的 -- 黑色高領衫.

2015 年她對魅力雜誌 (Glamour magazine) 表示 "我大概有 150 件這種衣服". "(這是) 我的制服. 讓我生活簡單, 每天穿相同的衣服, 就不需要煩惱這些 -- 生活中少了一件事要去思考". 福爾摩斯的話現在聽起來格外諷刺, 把她職業生涯全部做個總結: 風格重於實際, 形象超過誠信.

看起來微不足道, 但從細節來看似乎能了解她的個性. 根據一位之前於該公司任職員工的說法, 福爾摩斯對於毛衣的品味是有意識的模仿前蘋果執行長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他擁有許多件三宅一生的高領衫, 很少有機會看到沒有穿這種衣服的時候. 他必備的服裝讓人聯想到他特立獨行的形象, 黑色高領展現出冷靜思維以及不輕易妥協. 我們可以把他視為另一類的企業家 -- 不遵守董事會規則的 "遠見者 (visionary)". 如果他穿得像是比爾蓋茲或是傑佛瑞.貝佐斯, 除了精明的首席執行長之外我們還能記得他什麼 ?

很明顯有個問題 : 為何服裝這種基本元素會累積成有如此崇高的形象 ? 答案其實很簡單. 高領的吸引力不會 : 像是經典西裝加領帶的組合看起來擁腫, 也不會像是 T 恤過時沒有特色, 在禮節和舒適之間找到切入點佔據了最佳位置. 可以高明的穿在西裝外套裡面, 也可以又休閒又舒服每天都穿.

這是在十九世紀後期被開發出來, 為馬球運動員準備的實用衣服 (因此在英國被取名為 : 馬球高領 polo neck), 最初是效益主義設計, 大都給運動員, 工人, 水手以及士兵穿的. 但到了二十世紀初, 歐洲原生波希米亞人開始發現這種衣服的優雅功能的可能性, 可以和諧與剛啟蒙的現代主義起共鳴.

高領衫在之後廣受歡迎要歸功於英國劇作家諾爾.寇威爾 (Noël Coward), 他經常於 1920 年代成名全盛時期一個人去運動. 雖然他表示他服裝選擇的理由是因為舒服, 但這馬上把大家原本的輕視轉變成指標. 不論如何, 開始流行了, 大家就視為理所當然. 精力充沛性別中立的演員瑪琳.黛德麗 (Marlene Dietrich) 喜歡穿高領衫, 搭配寬鬆的褲子, 1930 年早期有張宣傳照, 男性西裝和廣為人知的笑容.伊夫林.沃 (Evelyn Waugh), 認為 "對於好色者是很方便, 因為沒有所有煞風景的小配件, 像是扣釘或是領帶".

但高領衫真正興盛的時期要等到二次大戰結束, 後佔領的文化復興, 巴黎成為懷有抱負的存在主義者的必訪之處. 服裝與這座城市有關的迷人人物, 作家, 藝術家, 音樂家以及電影明星連繫在一起: 像是茱麗葉.葛蕾柯 (Juliette Greco), 尤.蒙頓 (Yves Montand), 雅克.布雷爾 (Jacques Brel) 以及邁爾士.戴維斯 (Miles Davis) 等人. 1957 年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在和佛雷.亞斯坦 (Fred Astaire) 於背景設定於巴黎的甜姐兒 (Funny Face) 電影, 採用的就是這種裝扮, 既然赫本都這麼穿了, 其他好萊塢明星也就跟進了.

更重要的是, 法國讓人聯想到 -- 挑剔, 精緻, 非常自信 -- 使得高領衫於 1950 年代在美國贏得無形的榮譽. 在接下來第二十年, 從盧.里德 (Lou Reed) 以及瓊.迪迪恩 (Joan Didion) 到埃爾德里奇.克萊弗 (Eldridge Cleaver) 和格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 每個人都穿. 1965 到 1966 巴布.狄倫 (Bob Dylan) 所謂的 "電器時代 (Electric Period)" 還很少看人穿. 就在一年, 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採用黑色高領衫作為他外觀指標, 配著有陰影並且鬆軟的假髮. 這可以說是藝術史裡面最有效果的形象改變; 他的服裝形象還包括學院風西裝和領帶.

然而, 時尚, 總是會被模仿嘲笑, 然後, 人氣就開始下滑. 1970 年代, 高領衫出現鮮豔明亮的顏色, 沒有之前有酷炫的形象 -- 例如今年電影 "從前, 有個好萊塢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片中的穿著 -- 而且, 在之後的幾年, 標準的黑色成為可笑自負的象徵. 1997 年電影 "007 明日帝國 (Tomorrow Never Dies)" 強那森.布萊斯 (Jonathan Pryce) 飾演的腳色, 一位像梅鐸一樣的媒體大亨, 片中每個出現場景都是穿著黑色高領衫; 顯露出他的傲慢, 狂妄自大以及過份高估了他的智慧能力. 想必, 伊莉莎白.福爾摩斯不知道這些.

然而高領衫一直很有用, 很實穿, 很酷, 因此不會被丟到歷史的垃圾推裡. 可以看一下美國搖滾樂隊地下絲絨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經典黑白照片, 或是史提夫.麥昆 (Steve McQueen) 於 1968 年電影警網鐵金剛 (Bullitt), 或是安吉拉.戴維斯 (Angela Davis) 於 1969 年所穿著的激進造型. 還有許多例子可以列.

身為高領衫的擁護者, 我所喜歡的服裝圖片一直是我所知道最早的那幾張. 1898 年畫成, 當年 26 歲, 德國藝術家伯納德.潘德克 (Bernhard Pankok) 最好的自畫像, 畫他腰部以上的自己, 房間簡單只有個窗戶裝飾. 散亂的頭髮, 小鬍子顯露出無比的自信, 看起來像是年輕時期的林布蘭 (Rembrandt), 但藝術史評價因這身合身的運動黑色高領衫而有些不偏頗.

由構圖和服裝的角度來看, 潘德克對於服裝的選擇放棄當時時尚多餘的煩惱 -- 襯衫領, 夾克, 領帶 -- 讓我們去思考這幅畫的本質以及主題面貌. 早在世界其他地方開始流行之前, 就忽略流行文化的意涵, 只是簡單取衣服的實用性, 潘德克把現代主義的本質精煉成單一圖像. 他已經脫離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表現出他是個二十世紀的人物, 或許說, 他也能代表二十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