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4

無窗飛機是未來的趨勢嗎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emirates-windowless-planes/index.html

(CNN) - 在無窗飛機裡你睡得著嗎 ?

聽起來是幽閉恐懼症的惡夢, 但杜拜的阿聯酋航空新設計要把窗戶從飛機上移除掉.

乘客無法看到實際的雲和天空, 而是要透過 "虛擬窗戶" 的投影來看外面世界.


世界之窗

阿聯酋的新客艙, 該公司宣稱為 "改變遊戲規則", 頭等艙私人套房, 擁有地板到天花板落地滑門和高科技配備.

"窗戶" 使用即時光纖攝影技術來提供外面虛擬視覺.

自從設計公布後, 放棄窗戶成為航空界對話的開場白.

但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沒有窗戶的飛機.

加州設計工作室 ACLA Studio, 聯合創辦人 Victor Carlioz 在今年初對 CNN 表示 "一些未來主義概念展示了無窗飛機, 或許有些無窗結構的好處, 但也有另一種不同想法 : 對外面世界溝通上, 是否其中有可以改善乘客體驗的".

戰略航空研究所 (StrategicAero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 Saj Ahmad, 指出無窗飛機實際上會遇到的問題.

"無窗飛機從工程的角度來看非常好 -- 然而, 實際上, 有幾個問題會讓這種飛機不會出現."

"首先, 在緊急事件發生時, 機組人員經常需要尋找外面參考點來協調疏散. 擁有視覺和空間意識是非常重要, 這種要素在無窗飛機是不存在 -- 特別是在電器故障, 這意味著 "需要電" 的窗戶無法工作, 你無法看到外面."

Ahmad 也回應了 Carlioz 對於乘客舒適的顧慮.

他對 CNN 表示 "乘客只是簡單的想看到外面自然景物 -- 品質和你提供的技術一樣好, 技術是無法打敗肉眼直接看到的".

Ahmad 還指出, 無窗飛機還會牽涉到新的法規及測試.

"其中還有監管問題 -- 變動範圍當然包括新測試方式對於備援系統, 疏散, 消防以及氣壓和其它壓力相關的工程變更."


其他替代方案

其他未來主義者往另一個方向設計, 採用更大的窗戶.

波音夢幻客機 -- 最現代完整設計 -- 配備超大窗戶. 空中巴士也設計出透明艙壁, 並在 2011 年巴黎航空展中展出.

巴西航空 (Embraer) 為他們的 Lineage 1000E 飛機設計的京都艙房, 機艙牆壁大部分區域安裝著全景窗戶.

對於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無人駕駛飛機 -- Ahmad 對於無人駕駛飛機持著無窗飛機相同的懷疑態度.

"這種想法 [無窗飛機] 是可行的 -- 但不一定就會發生" Ahmad 表示 "無人機技術也是如此 -- 不會是明天突然發現所有飛機都沒有駕駛".

2018-06-16

專家說藻類是未來的食物

原文 : http://money.cnn.com/2018/06/01/technology/algae-food/index.html

我有個承諾 -- 對於飲食.

聽過的飲食我都試過. 目前我是個魚素者 (pescatarian 指戒食紅肉, 禽類肉食, 但進食海鮮的人), 以魚類為白質為主要來源. 但我也曾是肉食主義者, 素食主義者, 純素食主義者.

啊, 我想 "未來菜單" 該會有像是藻類和昆蟲.

就在上個月, 我吃過藻類冰沙, 藻類蛋白質棒和藻類薯片. 我並不是美食探險家或特別喜歡這種味道. 事實上我討厭藻類苔癬的味道.

我吃是因為我擔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問題. 我們正在走進自己所製造的麻煩中, 而飲食習慣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天消耗掉 100 公克的蛋白質 -- 大約是身體所需的兩倍. 消耗過度無法持久. 聯合國項目計畫到 2050 年食物生產要增加 70%, 用以滿足額外增加的 25 億人口.

為了生存, 我們需要重新改造我們的農場和吃的方式. 專家認為藻類可能是個解決方案. 不像是多數作物需要淡水來繁殖. 淡水是個很大的需求. 全球可用的淡水大約有 70% 用於作物和蓄牧上.

肉類消耗了像是水和土地的有限資源, 不僅是讓這些動物生長, 還有種植讓牠們吃的食物. 而這些生長在海中黏糊糊的東西, 在池塘和水族箱都可快速生長, 充滿營養, 不需要任何東西就可以成長. 甚至在沙漠都可以.

幾周之前, 我拜訪位於新墨西州哥倫布市沉睡小鎮的藻類農場 Green Stream Farms, 那裏就在和墨西哥的邊境上. 擁有 1,600 個居民小鎮就像是到處可看到的小鎮一般, 很難想像未來食物會出至於這裡.

這裡是健康公司 iWi 大規模養殖海藻的地方. 眼睛看到的都是綠色的海洋. 農場佔地 900 英畝 -- 有 98 養殖區域 -- 全年無休.

在農場裡, 我弄髒我的手. 把綠色海藻塗在大腿上, 手伸進一大桶熟成的 "綠色黃金", 感覺有點冷, 滿手翠綠. 大膽的舔了一下手指滴下的水藻.

嘗起來和我之前吃過的藻類很不一樣. 不是所有海藻都有臭味或是有池塘的土味. 以前吃過的藻類甚至會把舌頭變成墨綠色. 但農場新鮮水藻只有鹹味, 我覺得人們會喜歡這個.

iWi 營運副總瑞貝卡.懷特 (Rebecca White) 表示 "世界藻類有成千上萬種, 有些品種有土臭味有些品種纖維粗糙, 但還是有許多品種不會"

iWi 認為 nannochloropsis 這個品種, 會是未來食物的大趨勢. 公司已經在維他命小舖 (The Vitamin Shoppe) 和亞馬遜 (Amazon) 販售以藻類製成的 omega-3 及 EPA 營養補充品. 現在他們正在開發用藻類製成的零食和蛋白質粉.

"我們生產的蛋白質粉不會是綠色的" CEO 米格爾.卡拉塔尤德 (Miguel Calatayud) 補充說明, 蛋白質粉加到其他食物幾乎是不會被發現, 它 "不會改變食物的味道".

"[它可加入] 你每天吃的每種食物" 他補充說明 "藻類將成為我們食物鏈的一部分. 這對地球來說是件好事"

卡拉塔尤德表示, 如果世界人口由 75 億增加到 100 億, 我們需要更慎重考慮像是藻類這種蛋白質替代品.

"只依賴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是不夠" 他表示 "沒有足夠的土地, 更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的淡水".

iWi 的藻類只會消耗掉 -- 鹹水, 沙地以及二氧化碳 -- 並轉換成一些特別的東西. 40% 以上的蛋白質, 大約是相同土地種植大豆生產蛋白質的 7 倍. 同時還會向大氣釋放氧氣. (世界上的氧氣大約 50% 來至於藻類)

"世界上有許多沙漠地區, 而且地下都有鹹水" 他表示 "我們正在建構成為 100% 的永續性和 100% 的可擴展性".

培養藻類實際上只有兩種方法 : 一種是在像是池塘的開放空間, 另一種是在具有光控生物反應器的密閉環境. iWi 使用空放空間, 利用陽光的力量來養殖藻類.

藻類在稱為 "跑道" 的長形水池生長, 機器持續攪拌著水確保藻類可以曝曬在陽光下. 二氧化碳和小部分養料打入水中幫助藻類成長.

藻類在科學家眼中不只是蛋白質的替代品. 人造肉公司 (Lab-grown meat companies) 像是孟菲斯肉類 (Memphis Meats), 正努力推廣養殖肉類和植物肉類的替代品. 他們的產品在超市都有, 而且有數量可觀的素食主義和純素食主義的跟隨者.

其他肉類的替代品包括蟲類 -- 特別是蟋蟀, 公認為最美味的昆蟲. 炸過後吃起來像是洋芋. 最困難的地方是能不能接受, 吃的時候可以做些其他事分散注意力.

吃起來沒那麼糟. 我還吃過一些好吃的蟲料理. 把蟋蟀碾碎成蛋白質粉末加入麵粉, 就看不出來了. 外觀還是很重要.

因為許多原因, 超過 2,000 種食用昆蟲被全球 20 億人口食用.

"昆蟲含有豐富蛋白質和微量必要營養素, 像是鐵和鋅" 哈瓦德 (Halwart) 表示 "不像蓄牧需要那麼多空間, 更少溫室氣體排放, 更高的飼料轉換率."

他表示, 一磅的飼料餵養食用蟋蟀所生產的蛋白質是拿來養牛的 12 倍.

或許西方國家吃昆蟲, 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而食用藻類對現在來說還有段路要走, 但這種飽含蛋白質細小的超級作物, 未來潛力不容忽視.

2018-06-10

荷蘭即將有個擁有 3D 列印小型社區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3d-printed-houses-netherlands-style-intl/index.html

住在 3D 列印屋即將於荷蘭恩荷芬 (Eindhoven) 成真.

世界第一棟, 單層樓, 三個房間, 使用 3D 混凝土列印房子將於 2019 年可入住. 自從荷蘭建築公司 Van Wijnen 宣布這項計畫, 超過 20 人對這種房子有興趣並已完成登記. 首批 5 棟混凝土房子將蓋在梅霍文 (Meerhoven) 地區的樹林中.

"我們需要在建築領域有技術革命, 以便因應荷蘭及全世界砌磚工人的短缺" Van Wijnen 公司經理 Rudy van Gurp 對 CNN 表示 "3D 列印可以更快, 更好, 更便宜以及壽命更長和使用更少材料. 同時刺激創造力和更高的設計自由度".

通過和恩荷芬理工大學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合作, 該公司於房子內外牆間列印出特殊形狀的混凝土, 並一層層疊上去.

只在需要的地方鋪設混凝土, 所以水泥的用量明顯少, 這有助於降低成本並減少對環境造成傷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Van Gurp 估計 3D 列印的新房子牆只有 5 公分厚, 而一般的房子會蓋到 10 到 15 公分厚.

根據 Van Gurp 描述, 這些隔層不只增加牆的強度, 還增加了隔音及隔熱效果, 而且還可以在施工過程把無線感測器安裝到正確位置.

Van Gurp 補充, "智慧" 屋配備使用智慧型手機無線控制, 像是溫度, 燈光以及安全, 更有效率且更實用.

第一棟屋子將使用混凝土於恩荷芬理工大學列印, 項目的其它四座將在現場直接列印建構.

根據發布文件所述, 這些房子看起來 "在綠色景觀中有點怪異", 使用非常態設計 "可實現關鍵因子的 3D 列印機 : 擁有幾乎可以建構任何形狀能力".

Van Gurp 表示, 目前 3D 建築在研究費用和規定限制, 超過了帶來的好處. 但在未來幾年, 我們或許可以看到這些產品被大規模生產.

其中一個吸引人之處, 就是業主或租屋者能夠 "將自己所想轉換成房子外觀及設計" Van Gurp 表示, 未來 "人們可以設計自己的房子, 並列印出最適合他們的".

這些房子並不會販售, 經過必要的安全測試後, 將由地產公司 Vesteda 出租.

2018-06-03

中國加大對台灣施壓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8/05/28/asia/taiwan-china-explainer-intl/index.html

香港 (CNN) 北京加快對台灣孤立的腳步, 原本就不多的邦交國, 過去一個月有兩個轉向中國.

中國不僅在外交上和台灣對抗. 中國對許多跨國公司如何稱呼台灣也持續施壓中, 北京堅持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報導顯示中國軍隊在分隔兩地的狹小台灣海峽展現武力, 而且越來越頻繁.

中國和這座民主自治島嶼緊張關係, 讓川普政府和中國已經在貿易, 北韓以及南海的歧見中, 華盛頓北京產生另一道斷層.

華盛頓已經表明更加支持台灣, 六月美國將在台北開幕一座大使館性質多功能建築, 更是立場一致的高態表現, 這座建築是原本的三倍大.

底下是我們要知道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中國如何施壓 ?

雖然北京一直在削弱台灣外交友邦, 但一次兩個 -- 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 和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 在一個月之內是前所未有.

台灣指責北京 "金錢外交", 以金錢誘惑或使用其他誘因 -- 隨著中國越來越富有口袋越來越深, 這種方法變得越來越簡單.

北京也把注意力瞄準不在台灣的公司. 最近有四十四家航空公司受到警告, 網站上不得把台灣和中國分開列出, 並要求限期完成, 這項舉動五月五日被美國形容為 "歐威爾式胡鬧 (Orwellian Nonsense)".

就在最近, 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 (Muji) 被發現衣架包裝上把台灣注明為國家.

中國也連續兩年擋下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決策年會, 即使只是觀察員身分, 這舉動讓全島兩千三百萬人, 被排除在接收全球疾病爆發有利訊息之外.

對象不分大小. 澳大利亞小鎮羅克漢普頓 (Rockhampton) 一項兒童藝術, 據報導因北京要求, 一個小魚形狀台灣旗幟被塗抹掉.


中國的目的 ?

中國和台灣 -- 官方名稱各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華民國, 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在內戰中贏得勝利, 國民黨逃到台灣後分開.

從那時起, 兩邊分開各自管轄, 文化和語言相同 -- 兩邊官方語言都是中文.

收回台灣困擾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七十年, 也是習近平主席的大目標, 他已取得終身治理政權.

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表示, 統一一直是習近平長期目標. 而北京重點是阻止台灣宣布獨立 -- 這對習近平來說是很大的困境.

他表示 "北京很善於對台灣施展心理壓力".

總統蔡英文所屬的民進黨, 對比於台灣另一個著名政黨國民黨, 傳統上傾向贊成從中國獨立出來.

他說, 雖然蔡英文從 2016 年當選後一直 "非常謹慎 (very prudent)", 且試著壓抑黨內更激進的派別, 但北京認為她在期中選舉可能還是會尋求她的基本群眾支持.

不論如何, 北京一直堅持, 中國也鼓勵兩岸融合, 中國台灣事務辦公室宣布 31 項新措施, 以促進和台北交流及合作, 許多辦法讓包含老師及醫生的台灣人, 更容易在中國大陸工作, 經商和受教育.


美國如何因應 ?

雖然台灣和美國沒有正式邦交, 但在臺灣關係法下提供島內武器, 兩者關係相當密切.

面對中國強大壓力, 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 兩院投票通過, 並經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三月簽屬. 這個法案可以讓美國官員拜訪台灣及台灣官員拜訪美國更方便.

另一個雙黨派法案周五由共和黨參議員嘉德納 (Core Gardner) 和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馬基 (Edward Markey) 發起, 確保台灣在世界舞台的空間.

參議員表示 "這項兩黨法案將確保主要國際組織, 不會因中國欺凌而對我們盟友台灣視而不見".

川普政府即將於六月十二日開幕新的美國在臺協會, 相當於大使館層級. 川普政府高層官員可能會出席參加.

然而, 台灣一些分析師擔心, 川普政府可能把台灣當成談判籌碼, 在和中國對北韓和貿易談判中交易出去.

林中斌表示 "台灣和美國目前關係非常好, 但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


台灣可以做甚麼 ?

台灣已經習慣在中國的陰影下生活.

1971 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通過動議案,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後被迫退出. 許多國家一一仿效, 其中包括美國 1979 年在外交承認北京, 但和台北保持非官方關係.

這種非官方關係, 特別是對美國, 還是比其他正式小盟邦來得重要. 台灣在全球有一百多個代表處, 實質為大使館性質, 台灣發放的護照免簽證國家有一百四十八個, 對比於中國只有七十個.

許多台灣人不認為和友邦斷交是甚麼大事 -- 認為政府花錢維護培養這些小國是浪費錢.

關鍵是北京這些壓力是否影響到台灣更強大的盟友, 像是美國, 歐盟或是日本, 或是在那裡做生意的公司.

隨著北京加大壓力, 台灣政府也對北京的作法更大聲的呼籲.

除了已經公開評論屈服於北京壓力的公司外. 和布吉納法索斷交後, 蔡英文上周發表一份警告紅線聲明.

蔡總統表示 "中國這些去我國主權化的蠻橫作為, 已經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 我們不會再忍讓".

"只會更加堅定決心, 繼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