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7

什麼是 GDPR : 歐盟新資料法須知

原文 : http://money.cnn.com/2018/05/21/technology/gdpr-explained-europe-privacy/index.html?iid=EL

企業如何處理你個人資料正發生革命式變化.

一般資料保護法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五月二十五日正式生效, 將引入更嚴格數據隱私的規定.

底下幾點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


這是甚麼 ?

GDPR 是歐盟新數據隱私法.

它能讓人們更好控制自己的個人數據, 強迫企業確定以安全的方式收集, 處理及儲存資料.

歐盟希望從根本改變企業對於資料的思考 -- 核心想法是 "預設是隱私".


誰會受影響 ?

握有或使用歐盟區人員資料的任何組織均須遵守新規定, 不論組織位於何處.

有些企業可能沒有和歐盟有直接往來關係, 但仍需遵守新規定 -- 例如, 他們支援的業務有客戶是位於歐盟區裡.

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客戶服務中心而企業銷售對象是在歐洲, 或網頁瀏覽追蹤都會受到影響.

遵守法規的成本相當龐大. 國際隱私專業人員協會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ivacy Professionals) 及安永 (EY) 估計, 全球前五百大企業為新規定大約要花費七十八億美元.


我們需要做什麼 ?

你要處理你爆滿的信箱. 週五許多公司將會聯繫客戶, 要求客戶同意保留個人資料.

包含谷歌 (Google GOOGL), 臉書 (Facebook FB) 及推特 (Twitter TWTR) 數十家公司, 因新規定在最近幾周已經變更他們隱私設定. WhatsApp 已經把歐洲用戶最低年齡由十三歲改為十六歲.

你必須同意新政策並確認年齡才能繼續使用許多功能服務. 十六歲以下的孩童在大部分歐洲國家必須取得父母同意.


企業還可以繼續收集數據嗎 ?

可以. 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能提出證明他們這麼做有 "合法基礎 (lawful basis)".

他們可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有合約或法律義務允許他們可以這麼作.

他們可以簡單的獲得個人同意, 來儲存和處理個人資料. 這些要求必須清晰明白, 以通用易懂的語言寫成 -- 不能再隱藏於一般條款和條件中一起取得同意.

也可以是為執行符合共眾利益任務的而處理數據 -- 例如警方收集疑似犯罪資料.

或是收集個人資料是為了保護生命. 例如醫院可以收集無意識且有生命危害傷害病患個人詳細資料, 而不必取得同意.


企業必須如何作 ?

企業不得不更關注個人數據的安全, 而且不允許資料持有超過必要時間.

任何人都可以要求企業們從公司機器上刪除他們的個人資料. 只有少數是例外 -- 例如, 法律強制要求, 或是沒有這些資料無法提供服務的情況.

企業還被要求發現資料安全漏洞七十二個小時內, 必須通知主管機關 -- 這項規定可以減少企業發現漏洞到客戶被通知的巨大時間差.

他們還必須證明他們正在正確的處理資料. 這意味著要有更多監控和文件. 有些企業不得不招募資料保護人員.


為何會發生這件事 ?

GDPR 試著擴大並更新從一九九五年以來的規定, 同時把不同的法規變成統一的法律.

歐盟表示, 在嚴重網路攻擊和資料洩漏的現在, 新法律對於消費者的保護是必須的.


如果企業不遵守會如何 ?

他們會面臨龐大的罰款.

歐洲監管機關可以處罰企業全球營業額的百分之四, 對於大科技公司將會是數十億美元. 對於小公司罰款上限將會是兩千萬歐元 (兩千三百五十萬美元).

2018-05-20

非穆斯林齋戒月禮儀指南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ramadan-non-muslims-etiquette-guide/index.html

(CNN) 全世界有七十六億人口. 其中百分之二十四 -- 十八億人 -- 從日出到日落正在禁食. 每天. 整整一個月.

這是齋戒月, 穆斯林行事曆中最神聖的月份. 但如果你不是穆斯林 -- 只是個關懷, 體貼的人. 對於你美國禁食中的朋友不了解, 我們該做些甚麼 ?

簡單的答案: 不需要. 複雜的答案: 還是不需要.

但如果你知道底下幾點, 或許可以得到一些讚賞.


1. 你可以在我們面前吃東西 ...

接下來第三十天, 全世界的穆斯林將在白天避免吃東西及喝東西. 但這並不表示你要比照辦理. (只要不理會我們肚子咕咕叫就可以了)


2. ...工作時盡量不要安排一起午餐

你應該自己吃午餐. 但也不需要像是素食者在牛排館一樣, 感到不舒服. 愉快用餐時間也就一個小時. 你穆斯林同事會清楚了解.


3. 你不需要約我們一起吃飯 ...

你可以想想我們的感受. 雖然不會傷害我們的感受 -- 即使我們是最好的朋友.


4. ... 但你可以參加我們開齋

開齋是齋戒月期間太陽下山之後. 我們喜歡大家一起來聚餐. 你應該要來.


5. 你不需要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

齋戒月不像是聖誕節或感恩節有固定時間. 因為伊斯蘭曆法是陰曆 (以月亮為主的曆法), 所以時間不固定. 開始時間取決於何時看到新月. 這也是為何每年時間都不一樣.


6. ... 我們需要一些彈性

確認齋戒開始時間守舊派會說 : 你應該自己去看月亮 (即使目前已經有 apps 可取代). 這就是, 如果你的同事說 "明天開始, 我要早點來工作, 早點離開 ?" 請試著包容他們.


7. 我們還是會和你們一起喝咖啡 ...

不, 我們不能喝東西. 即使是水也不行. 但是如果你要去休息一下, 我會和你一起去.


8. ... 請和我們保持距離

因為: 口臭. 你可以試著一天不吃不喝就知道. 這也是為什麼談話時我們要離你們一英尺遠.


9. 你可以說 "齋月穆巴拉克 (Ramadan Mubarak)" ...

這不是 "聖誕戰爭 (war on Christmas 把節日問候和裝飾之類的事情變成了製造潛在分裂的政治宣言)" 這種高度爭議的問候 (只是 "齋戒月快樂"). 穆斯林同事會很讚賞你的體貼.


10. ... 請不要說 "我也該禁食, 我需要減肥"

齋戒的原因不是這個. 齋戒的另一個副作用是肥胖. (太陽下山後開齋的暴飲暴食).

2018-05-13

建築工業可以擺脫混凝土嗎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concrete-alternatives-future-building/index.html

混凝土 : 我們無法忍受, 又不能沒有. 混和著水泥, 水和碎石或沙, 表面看起來毫不起眼. 但它建構起最近幾世紀的建築, 特別是現代.

為了我們和地球的未來, 我們需要重新評估我們對於混凝土的喜愛 ? 生產水泥對生物圈是件災難, 一些建築專家預測, 未來許多混凝土建築面臨的退化問題將會很頭痛.

許多替代方案被提出, 例如改變製造混凝土的方式, 開發壽命更長的替代品或完全不用. 但我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混凝土的世界嗎 ? 那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


"如果不希望崩解, 就不要用毀凝土"

倫敦帝國學院乾淨能源教授保羅.芬內爾 (Paul Fennell) 表示 "除了淨化水, 人類製造最多的東西就是混凝土, 比任何東西還多". 一份 2015 年的報告估計, 每年生產的混凝土分配到地球每個人大約是三噸 -- 大約是兩百二十億噸. 作個比較, 一項最近的研究估計, 以前到現在我們所生產的塑膠全部是八十三億公噸.

芬內爾表示, 製造水泥, 混凝土的黏合劑, 是相當耗能. 普通的波特蘭水泥 -- 混凝土最常使用 -- 經由石灰在窯中燒製而成, 每噸水泥大約會排放一噸的二氧化碳.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資料, 生產水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佔全球人為排放的百分之五.

芬內爾指出, 水泥會由大氣中持續吸回二氧化碳. 2016 年的一項研究估計, 1930 年到 2013 年全球生產混凝土窯燒排放的二氧化碳, 大約有百分之四十三被重新吸收回去 -- 這個數據不包含加熱燃燒石化燃料的排放, 這部分排放在製造過程占重要地位.

不幸的, 這種吸收是要代價, 特別是水泥使用在有鋼筋結構的混凝土裡.

芬內爾表示 "二氧化碳在水泥中移動會改變周圍酸鹼度". 混凝土失去鹼性, 當濕氣和氧氣同時存在, 會讓鋼筋生鏽.

建築保護國際顧問蘭多夫.朗根巴赫 (Randolph Langenbach) 表示 "如果把所有氧化鐵疊在一起, 生鏽的鋼筋會用很大的力量膨脹到九倍大". 這種力量會讓混凝土龜裂, 剝落和崩解.

他認為退化是個很大的問題, 而問題根源不僅是生鏽的鋼筋. 從混和鋪設混凝土所留下的氣洞, 到面海牆壁受含鹽空氣的侵襲, 或是用到海砂的混凝土, 都會減少建築的壽命.

就如同一位專家對朗根巴赫所述 "如果不希望崩解, 就不要用毀凝土".


保守的工業

如果對環境有衝擊還會擔心結構壽命, 為何我們建築還要繼續使用混凝土 ?

簡單來說, 混凝土便宜, 多功能, 快速而且不需要額外防火施工. 也是使用的建材中, 可以承受極大重量的. 用了 "綠色" 配方, 所謂 "新型" 水泥, 已經被開發出來, 但芬內爾認為, 工業標準需做很大的改變, 像是施工時的注意項目.

"如果你要建造下個哈里發塔 (Burj Khalifa), 你不會大量使用新型水泥" 芬內爾表示 "因為大家不知道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後的退化情況". 2017 年一份英國政府委外的報告表示, 無法證實任何公開新水泥壽命的研究或案例.

朗根巴赫對此表示質疑. "製造混凝土 (...) 是項很大的生意, 大到被認為黑手黨已經插手進來 -- 最少這個國家 (美國) 是如此". 從歷史來看, 這個行業曾經和紐約黑幫有關聯, 所以當然是有利可圖.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估計, 2017 年單就美國的水泥銷售 "僅值六百五十億美元".


一些舊的, 一些新的

有些建築師正使用更持久的材質嘗試解決混凝土的問題 -- 不論是舊的材質或是新的.

加州 Aidlin Darling Design 公司一直以其道德建築而自豪, 他們參與設計了 Windhover 沉思中心 (Windhover Contemplation Center), 這座獲獎建築位於史丹佛大學是他們精神避難所, 建築使用了巨大的夯土牆.

夯土是混和未經烘烤的材料 -- 例如礫石, 沙子和黏土 -- 以及當地採集的土壤, 在框架中壓實, 當成建築材料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 最近在高端建築中重新被使用.

合夥人約書亞.艾德林 (Joshua Aidlin) 談到低影響材料時表示 "這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 Windhover 的牆有二十四英吋厚, 且 "最後比我們許多混凝土牆更密實" 艾德林表示 -- 但他提到建築要主管機關批准時有 "障礙", 因為他們不熟悉這個.

舊材質 -- 使用在古蹟中的 -- 建築材質和技術可以改善得讓建築更長壽. 朗根巴赫專門處理地震後調查及災難回復. 他表示鄉土建築 -- 居民使用當地材料作為建材的建築 -- 經常是很強韌, 伊朗為例, 七百到一千年未燒製黏土建築歷經了強烈地震, 而倒塌的都是新建築.

朗根巴赫補充說, 海地十九及二十世紀的 "薑餅屋" 提供了另一個例子. 他表示這些 "混合式" -- 或半木構 -- 建築在 2010 年毀滅地震中表現很傑出. 奧洛夫森酒店 (Oloffson Hotel) 是座著名哥德薑餅式豪宅建築, 使用無鋼筋磚石建造, 當該國大半地區處於停擺狀況這座建築仍可持續運作.

然而, 美國防災委員會 (US Resiliency Council) 結構工程師及執行董事艾文.雷斯 (Evan Reis) 認為, 由統計數據來看, 混凝土建築在抵抗強震上, 遠比無鋼筋固定磚造建築好.

他表示混凝土在抵抗其他天然災害也相當優秀.

他對 CNN 表示 "混凝土已經顯示對於地震, 颶風, 水災, 火災, 有很強的適應力, 如果我們長期觀察, 可以看到這些建築已經在這些災難過後存活下來".

"如果建築損壞必須維修, 那就要考量拆除建築的環境能源成本, 把這些建材運往垃圾場並維修毀損建築. 所以不能只看初期建造的環境成本, 要看長期對這座建築的投入."

"如果一座建築在五十年或一百年之中必須整修許多次, 最後這座建築又能有多麼綠色 ?"


更耐久的混凝土 ?

一家日本設計公司把二氧化碳注入二氧化矽生產出一種稱為負碳 (carbon-negative) 的建材; 一支荷蘭團隊正實驗可自我修復 "活" 的混凝土; 英國開發出一種由回收二氧化碳所製成的 "CO2NCRETE" 建材; "Hempcrete" 是由麻和石灰混和製成; Enviroblocks 是由回收建築廢料所製造. 還有各種加入石墨烯 -- 世界最強韌的材料 -- 都在進行開發中.

這些高科技的解決方案聽起來很有前景, 但要主流接受這些替代方案都會遇到一些問題 -- 不是無法大量製造, 就是無法達成原本要求. 或許繼續生產使用壽命更長的混凝土就是答案 ?

"混凝土是現代社會的關鍵" 芬內爾表示 "我們必須從源頭找到一種方法, 讓它壽命更長". 他補充表示, 水泥這個行業,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在燒生物廢棄物 -- 像是農業副產品等有機材料 -- 在水泥窯裡面.

歐洲創議的 LEILAC (低排放強度石灰及水泥 Low Emission Intensity Lime and Cement) 計畫, 要開發一種技術來捕抓並儲存水泥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 -- 而不是讓它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芬內爾認為碳捕抓技術, 結合上替代燃料, 能幫助歐盟在 2050 年把 1990 年的排放紀錄下降百分之八十.

增加混凝土建築壽命也能減輕負擔. 如果施工正確, 混凝土可以比較經得起時間考驗. 羅馬的萬神殿, 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穹頂建築, 已經有近兩千年歷史. 但現代建築中很少有能夠和這項建築奇蹟匹敵.


很難回答的問題

所以我們真的可以沒有混凝土 ? 朗根巴赫並不樂觀認為 "我們已經建造了很多鋼筋混凝土建築, 或許未來七十五年或一百年, 還會繼續建造下去, 特別是在中國". "這些建築幾乎在五十年到一百五十年間, 都要拆除換新, 或是對主要結構維修. 只要了解知道這規模, 就會讓你的眼睛越睜越大".

艾德林也有類似保留看法 "這是最快, 最簡單的建築技術 (材料)", 特別對開發中國家或資源缺乏的地區. "但絕對不會一直如此"混凝土能提供的, 希望多於期待.

就目前來說, 不論如何, 我們已經大量使用 -- 即使未來不再使用.

2018-05-06

新傳統: 日本七百年歷史的 '桶 (oke)' 工藝經歷現代化改造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nakagawa-mokkougei-wooden-buckets/index.html

很難想像水桶這種日常用品能成為藝術品, 中川周士 (Shuji Nakagawa) 在京都工作所製作的作品價值可達數千美元, 而且有忠實的跟隨者.

光滑細緻, 帶著檜木芬芳氣息 -- 由日本柏樹所製成 -- "木桶 (ki-oke)" 用途很廣, 從存放大米和味噌醬到洗澡水.

建立在可回溯至七百年之前傳統方法的基礎, 再經歷一世紀工藝的磨練, 創造出無懈可擊的完美作品, 在桶身和木板之間幾乎看不到接縫.

中川表示 "對我來說, 木桶裡有高超技巧, 歷史和哲學"

隨著他作品受到肯定, 跟隨者越來越多 -- 他是 2017 年羅意威工藝獎 (Loewe Craft Prize) 進入決賽的選手.


十歲第一份工作

故事開始於他祖父, 龜一 (Kameichi), 九十年之前要進入當時知名的木工工坊 Tarugen 工作 -- 當時他才十歲.

四十五歲的龜一離開原本工作開了自己的木桶公司, 中川木工芸比良工房 (Nakagawa Mokkougei). 目前公司由中川清司 (Kiyotsugu) 營運 -- 龜一的兒子以及中川周士的父親 -- 該公司仍然運作著, 是日本最受尊重的傳統木工公司之一.


壓縮的時間表

中川剛開始不願意跟隨他父親的事業, 但在京都精華大學 (Kyoto's Seika University) 取得美術學位之後, 最終還是加入家族事業. 他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個小時來學習工藝.

2003 年他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 -- 仍然是家族事業的分支 -- 在滋賀縣鄉下, 距離他所成長的京都市區工作室開車要九十分鐘.

他說一般作品大約要花他一天時間, 但像是參加羅意威工藝獎的精品, 就要花上一個月.


需求改變

然而時代已經轉變, 隨著廉價, 塑膠和大量生產的用品變得容易取得. 祖父和父親時代的需求已經不存在. 這第三代的木匠不得不改變他們公司的設計, 生產, 以及 -- 最終 -- 銷售他們的產品.

他說 "對於我祖父和父親來說, 他們產品總是有足夠的需求, 所以不需要思考創新"

"由於人的生活方式改變, 不經常使用木桶, 或已經不用了. 但這對我來說, 木桶存在著高超技巧, 歷史和哲學."

"'勿體無 (日本語, 表示當一件事物失去了它該有的樣子,對此感到惋惜感嘆的心情)' 的失去 -- 將會非常遺憾 -- 對於我. 所以如果我能傳承這項工藝, 歷史及哲學, 外在就不是那麼重要. 如果可以傳給下一代, 只要本質還存在, 外表是可以因時代而改變."


推廣

作為當代藝術家及大師級工匠, 中川幾乎都是獨自工作, 但最近他和各類藝術家和設計師一起展出他的產品, 擴大了他作品給人的印象.

和他合作的包括丹麥 OeO 設計公司, 義大利設計師 Denis Guidone, 日本設計大師 Nendo 和當代知名藝術家 Hiroshi Sugimoto.

新的合作成果, 一種木桶新使用方式 -- 冷凍香檳 -- 這兩年來, 他是日本唐培里香檳王 (Dom Perignon) 香檳桶的官方供應商.

他也是一個稱之為 GO ON 專案的成員, 這個專案他和松下電器基於 "未來家用電器運用" 這個主題合作製造概念性產品. 作品將於四月對外展示.

他還和 OeO 以傳統木桶線條和工法製作出 "木桶凳", "靛青梯度桌" 也是循著相同設計方式做出來的.

他表示 "特點在於我們都是年輕一代 -- 多數都是三四十歲".

"當我們聚在一起, 我們意識到我們所認為獨特的銷售問題是可以一起解決. 這不像是老式工會, 我們都是在不同領域工作, 所以這真的是跨-類型的團體."


海外

他表示自從在他祖父和父親的中川木工芸比良工房工作後, 日本對於傳統手工藝的態度產生變化 -- 目前最感到興趣的是來至於海外.

"如果我們前進海外, 人們會認為我們是創意企業並有正面的看法."

儘管一再的為自己美麗作品宣傳, 中川表示, 他不會強迫自己孩子 -- 目前七歲 -- 進入家族企業.

"除非他們願意, 我不會強迫他們進入家族企業. 日本傳統工藝習慣上是由長子來接掌, 但我認為不需要."

"我會願意接收新學徒和職員. 增加了解如何製作木桶技術的人數才是我們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