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

電梯小歷史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short-history-of-the-elevator/index.html

第一部載客電梯速度很慢. 1857 年安裝在紐約 Haughwout 百貨, 因為客戶不接受使用, 只裝了三年就被關閉. 動力來至於五樓建築地下室的蒸汽引擎, 每分鐘運行 40 英尺. (目前最快的電梯每秒可以上升 40 英尺)

在當時, 電梯與其說是交通工具倒不如說是光觀景點. 那時代世界上沒有高樓層建築, 因為不需要爬許多層樓梯, 低樓層比較吸引人. 越是高樓層租金會越低.

但電梯出現完全改變了一切, 迎來摩天大樓時代, 同時轉換現代城市社會及建築的景觀.


兩位奧蒂斯 (Otis)

即使是在 1850 年代, 電梯也並不是全新的想法. "機械吊掛設備早在 1800 年就已經出現, 但直到 1850 年代才開始由裝載貨物變成載人" 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 (UNC Charlotte) 建築歷史教授李.格雷 (Lee Gray) 在電話訪問中表示 "技術需要完全改造過, 因為早期吊掛貨物並沒有車廂 : 就只是一個簡單開放平台, 這是非常危險."

這會讓人馬上關注在安全問題. 實業家伊利撒·奧蒂斯 (Elisha Otis) 在紐約安裝了第一部載客電梯, 1954 年紐約市界博覽會他舉辦一場公開的展示會, 一個高過人的吊掛平台, 然後用斧頭砍斷纜線. "完全安全" 他宣稱他的安全裝置在掉落時會停止住. 這是個聰明的系統 : 如果纜線斷裂, 一個棘輪會馬上彈出夾住電梯井的支架, 幾乎在電梯車廂下降的瞬間立刻停住.

雖然這件事經常被視為電梯歷史的轉捩點, 奧蒂斯電梯公司可能也因此壯大起來, 目前這家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垂直電梯製造商. "福特如果是二十世紀早期唯一存活下來的汽車公司, 我們會把現代汽車的起源歸功於福特, 而不會去檢視這些背後複雜的故事" 格雷表示. 事實上, 現代電梯的概念來至於兩個類似的想法, 每個都有他的優勢.

第一個 "垂直軌道" 的專利 1859 年由奧蒂斯.塔夫茲 (Otis Tufts), 另一位奧蒂斯先生的設計 -- 同年在紐約第五大道酒店 (Fifth Avenue Hotel) 首次亮相 -- 包含一個安裝了座位的車廂, 人可以坐在上面. 而伊利撒.奧蒂斯的電梯, 之後於 1861 年取得專利, 甚麼都沒有只有一個平台. 重要的是, 他有安全煞車裝置, 這會增加大家對於電梯的接受程度, 最後成為業界標準.

格雷表示 "所有現代電梯安全裝置都來至於相同概念. 不同之處在於現代電梯是取決於速度. 如果電梯車廂速度超出安全設定, 安全裝置就會觸發讓電梯停在電梯井中,"


上升的房間

剛開始電梯因為太貴了銷售並不好, 大多在紐約, 倫敦或是巴黎的的豪華酒店當成奢華物品. 格雷表示 "那是個設計美麗的房間, 有著柔軟的座椅及安裝鏡子的牆, 有些在車廂中央還會垂下小型吊燈". 當時被稱為 "上升的房間 (ascending room)" 或是借用傳送系統的術語稱為 "上樓車廂 (upstairs omnibus)".

因為使用蒸汽引擎所以速度很慢. 格雷表示 "電梯操作員將門關上, 然後電梯車廂再慢慢上升. 講求的不是速度. 是一項驚人的技術和奢華的體驗, 讓顧客不用走路上樓,"

但速度成為電梯革命的驅動力, 1870 年開始, 電梯從豪華酒店的新奇玩具變為辦公大樓的必備. 1870 年, 八層樓 130 英尺高的 Equitable Life 大廈在曼哈頓市中心完工, 這是第一座在設計階段就配備電梯的辦公建築. 由奧蒂斯電梯公司所建造, 使用液壓動力.

"從酒店轉換成商業大樓, 蒸汽引擎就因為太慢而不使用了. 替代的是創新液壓系統, 速度快而且容易維護," 格雷表示. 工業標準的電梯理想速度 -- 不能超過 30 秒 -- 當年建立下來, 目前還是一樣.

家庭保險大樓 (Home Insurance Building) -- 由於使用鋼構, 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座摩天大樓 -- 1885 年於芝加哥開幕, 4 座電梯服務 10 個樓層. 在建築設計時就把電梯放在中間位置.


頂樓公寓

技術趕上來了, 社會傳統還持續著. Equitable Life 大廈設計有窗戶所以樓層不會太高. 擁有者的保險公司使用較低樓層, 讓管理人員在頂樓, 就如同安德烈.伯納德 (Andreas Bernard) 所寫的 "電梯文化史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levator)" 所描述, 高樓層建築的聲望尚未被建立.

由液壓系統換成電動機加快這個演變進程. 格雷表示 "越來越高的希望直接連接到技術變革. 我們所熟知電力牽引電梯是在二十世紀前二十年所發展出來, 至今仍是業界標準,"

1920 年代, 像是埃默里.羅斯 (Emery Roth) 這類前衛建築師, 持續在紐約推出指標性大樓, 開始轉換大家對於屋頂底下不受歡迎空間的觀念 -- 經常充滿廢棄物讓人無法進入 -- 變成大家所熟知, 有著露臺的時尚頂樓公寓. 這個新時代象徵就是 1931 年開放的帝國大廈 (Empire State Building), 一直到 1970 年之前都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 擁有 73 座電梯, 仍是目前最大的電梯訂單, 以前所未有的每分鐘 1,200 英尺運行. 仍是建築傳說及受歡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樓梯安全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電梯安裝在上海中心大廈 (Shanghai Tower), 這是世界第二高建築. 速度為每秒 67 英尺 (大約是 46 公里小時), 2,073 英尺高的大樓裡電梯貫穿了 1,898 英尺.

較高樓層建築讓電梯工程更加複雜. 第一個問題是建築重要的空間很大一部分要保留給電梯井, 但實際應用上也有所限制. 世界最高建築杜拜的哈里發塔 (Burj Kalifa), 只有 57 部電梯 (比只有一半高的帝國大廈還少 16 部), 但沒有一部電梯可以到達全部 160 個樓層 : 電梯路線被設計安裝成快速路線, 各自服務於大樓不同位置.

設計中下個世界最高大樓, 沙烏地阿拉伯吉達的國王塔, 電梯製造商通力 (Kone) 要製作出一個破紀錄的電梯井在整座建築的全部樓層運行, 高度可能會超過一公里 (3,280 英尺).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必須製造出一種全新碳纖維纜線, 因為傳統鋼纜太重且不好控制.

電梯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 比手扶梯甚至是樓梯 (由於摔落) 更安全, 但還是有可能發生致命意外, 包含一些可怕事故. 美國勞工統計局 (The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和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統計, 因電梯受傷每年有 17,00 人以及 27 人死亡, 死亡人數中一半是和工人進行安裝和維修有關.

由於安全煞車裝置, 電梯故障通常是突然往上衝而不是往下掉. 最著名的意外是 1945 年發生在帝國大廈, 一架 B-25 轟炸機撞進大廈第 79 樓, 切斷了電梯纜線使得車廂由第 38 樓掉落至地下室. (電梯操作員貝蒂.盧.奧利佛 (Betty Lou Oliver) 在掉落中存活下來). 最近的例子是在 2018 年知名的芝加哥約翰翰考克中心大樓 (John Hancock Center), 因為纜線斷裂車廂掉落了 84 個樓層. 所有乘客在掉落中都倖存下來.

有些人因為幽閉恐懼症, 或是害怕密閉空間而對電梯感到不舒服. 工程公司 KJA 計算, 對於每天要搭乘電梯 8 次第人來說, 受困的機率是一分之五千. 以 25 年來計算機率就是一分之十七, 這意味著城市居民一生都會有一次受困電梯的機會. 最長時間受困的紀錄是曼哈頓的尼古拉斯.懷特 (Nicholas White), 1999 年他在電梯度過整個周末 -- 41 個小時 -- 週五在他決定下樓抽菸之後, 被困在他辦公大樓的電梯裡. 電梯車廂因為要維修運作到一半被關掉, 他受考驗的過程都被安全攝影機記錄下來.


你會站在那裡 ?

為何搭電梯有時會感到尷尬 ? 電梯禮儀在不同時間及不同文化差異很大, 但有個普遍共通點, 我們不喜歡和陌生人站得太近, 這就是為何多數人一進到電梯裡面就開始對個人空間最大化.

格雷表示 "如果你單獨在電梯裡面, 你會站在中間, 因為你的空間你能控制. 如果有其他人進來, 你會移到角落或站到一邊,"

認知科學家 Rebekah Rousi 進行一項研究, 她觀察澳洲辦公室大樓電梯使用情況, 並指出男女行為不同之處 : "年長者, 或許是更高階專業人員會走到車廂底部, 如果是女性就會走到前方. 和其他人一起搭電梯, 多數人會看著地板, 女性比較不顧慮會看著鏡子" 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個人行為可能會受到文化規範的壓抑. Rousi 表示, 例如在日本, 高度階級化的社會, 低階員工會讓較資深員工先進電梯, 然後由他們來按按鈕.

1962 年社會心理學家 Solomon Asch 從他工作取得靈感製作了 "隱藏攝影機 (Candid Camera)" 影集, 其中一集 "Face the Rear" 描述社會規範在電梯小空間中快速轉變, 頗有喜劇效果. 這一集, 電梯打開, 展現所有裡面所有人 -- 都是演員 -- 每個人都是笨拙的向後面壁. 每個進電梯的人一開始都會感到困惑, 但最後都會做相同的事情, 這展現了社會壓力的力量.

最終, 電梯會呈現出特殊的社會結構. Rousi 表示 "沒有太多地方會讓你如此緊張, 和不認識的人, 一起到如此高的地方然後又下來,"


未來無纜線

電梯帶給世界的變化中, 格雷強調有兩項是被低估. "首先毫無疑問, 對於殘疾而移動困難的人來說, 已經證明非常有幫助. 第二, 直到 1950 年代幾乎所有電梯都需要電梯操作員來操作使用, 因為電梯無法自動停在樓層地板位置. 這在許多城市提供了各種就業機會,"

有特別為電梯製作的音樂, 銅製樓層指針, 當然還有電梯內的自拍. 有趣的是, 這個上下連接著纜線的小房間基本配備幾乎是沒變, 雖然有種稱為 parernoster 奇特變種 -- 一連串沒有門的隔間, 無休止的循環運作 -- 已經在歐洲取得一些成功.

新建築的許多電梯開始取消按鈕, 使用一種稱為調度系統的來取代. 使用者選擇他想去的樓層, 然後進到電梯車廂裡. 格雷表示 "想法是要用電腦計算出建築中最有效的交通流量. 但對於一些乘客來說這是一種失控, 因為除了指定樓層之外無法做任何事. 這技術把所有事做完. 不像是無人駕駛汽車, 但又有類似感覺". 按鍵似乎對我們很重要, 那個最常被我們按的按鈕, 關門鍵, 在美國大多數電梯實際上是沒有作用.

2017 年德國工程公司蒂森克克魯伯 (Thyssenkrupp) 推出一種名為 Multi 的新電梯, 使用電磁來取代纜線. 在同一個電梯井可以多個車廂同時運行, 甚至水平移動, 更少能源更少空間. 該公司表示這個新系統目前持續測試中, 可以停止已經在電梯裡使用了 160 年的纜線.

2019-02-12

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

第一章 自動化的洪流
機器人作業系統啟動爆炸性創新 Robot Operating System
製造業回遷已開發國家
服務業革命 : 就業安全港消失
另一個安全網也破了 : 零售業轉型
雲端是機器人中央超級大腦
高科技精密農業
第二章 這次會不同嗎?
七種致命經濟趨勢
1. 薪資成長停滯
2. 少數企業贏者全拿、廣大勞工荷包萎縮
3. 勞動參與率創新低
4. 長期失業人口激增
5. 所得分配不均日益嚴重
6. 新鮮人薪資大幅萎縮
7. 就業市場兩極化,全職工作大量消失,兼職工作取而代之
第三章 資訊科技的空前破壞力
加速 Vs 停滯
跳躍神速的資訊科技
比較利益與智慧機器
長尾暴政
第四章 白領工作岌岌可危
StatsMonkey 自動撰寫體育, 商業, 政治文章
Quill 通用型分析與敘事體寫作引擎
大數據的威力
非結構化資料 (unstructured data), 以各種同型式呈現, 難以相互搭配比較
會自學成長的機器
機器學習 : Amazon 推薦書籍, Netflix 推薦影片, Google 翻譯工具.
最強大的機器學習 : 人工神經網路 (artifical neural networks)
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加速工作自動化
人才分析 (people analytics) 系統
無人車
WorkFusion 軟體自動安排工作, 群眾外包 (crowd sourcing)
認知式演算法與華生 : IBM 華生軟體贏得智力競賽
電腦開始有好奇心 : Eureqa 可由資料找到公式, 使用基因編程法 (generic programming)
毫秒之間的金融交易競賽
外包的威脅
第五章 高等教育的蛻變
第六章 醫療產業的挑戰
第七章 未來的科技與產業
第八章 消費者、成長停滯與經濟危機
第九章 超級智能與奇點
第十章 走向新經濟模式

2019-02-11

山與食欲與我

01 飯糰
02 煙燻香腸麵
03 Z字點滴走法
04 澱粉補充
05 大蒜青蔥鮭魚雜炊
06 炒什錦腰果
07 低山小縱走
白醬義大利湯麵
08 熱紅酒
09 肉應援團
10 普切塔
11 烤三明治
13 孤高之人
14 Trangia Messtin 飯盒
油沙丁魚蓋飯
15 橙醋天婦羅蓋飯
17 蒸包子
18 鎌倉建長寺
19 大人可可亞
20 八岳縱走1
21 八岳縱走2
22 八岳縱走3
23 岩茸石山
24 小魚乾甜納豆
26 高尾山1
27 高尾山2
28 高尾山3
31 凅澤圈谷1
32 凅澤圈谷2
33 凅澤圈谷3
34 凅澤圈谷4
35 凅澤圈谷5
38 手帳
40 起司鍋
41 山誼會1
筑波山
42 山誼會2
43 山誼會3
44 山誼會4
45 山誼會5
46 雞蛋殿下
47 鰤魚燉蘿蔔
48 水餃火鍋
49 丹澤主脈縱走1
50 丹澤主脈縱走2
51 丹澤主脈縱走3
53 箱根舊街道1
54 箱根舊街道2
55 箱根舊街道3
56 媽媽便當
57 燒牛肉
59 雲取山1
60 雲取山2
61 雲取山3
62 關手機
63 黑部立山1
64 黑部立山2
65 黑部立山3
66 黑部立山4
67 毒液吸引器
68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69 鬼怪山岳會

2019-02-10

為什麼的力量:找出獨特價值承諾的提問思考術

第一篇 定義你的獨特價值承諾
01 為什麼的威力
提出好問題
為什麼客戶現在要選擇你的產品 ?
你的客戶忠誠嗎 ? 還是三心二意 ? 如果是三心二意為什麼 ?
競爭對手的客戶關係如何 ? 他們為何成功 ?
將不是忠誠顧客變成死忠顧客會發生什麼是 ?
增加顧客數量,並留住他們
回到初衷
提供獨特銷售主張的產品
02 什麼是獨特價值承諾?
企業如何看待自己或想被如何看待一點都不重要
不一樣不等於是有特色
說服新顧客購買愈來愈困難
顧客為什麼要找你?
創造特色,取得顧客回饋
顧客第一的企業文化
米其林的轉變
承諾顧客一路順暢
不改變,就等著被淘汰
03 找出顧客想要達成的核心目標
拋棄以產品為中心的觀點
面對面訪談顧客
顧客從獨特價值承諾中找到什麼?
獨特價值承諾讓你與眾不同
顧客會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顧客難道不會只看到品牌就埋單嗎?
有遠見的企業都有獨特價值承諾
荷蘭國際金融服務集團 : 我們輕鬆幫你搞定
Google : 彙整全球資訊, 供大眾使用, 使人人受惠
聯邦快遞 : 包裹隔夜送達, 我們使命必達
橄欖園意式餐廳 : 在這裡, 就像在家一樣
一元商店 : 省時省錢每一天
Insperity 人力銀行 : 強化你的企業績效
Lifelock 資料防盜保全公司 : 保護你的基本資料不打烊
La-Z-Boy 家具公司 : 悠活人生
沛拉門窗 : 開啟你的視野, 化成現實
太平洋醫療器材用品店 : 讓你的生活更方便
讓價值承諾成為企業的中心目標
第二篇 競爭市場中突圍的六個步驟
04 第一步:探索顧客需求
實戰守則一:選出忠實顧客
那些顧客和你們業務團隊有密切往來
那些顧客總是使用你們的產品或服務
那些顧客總是不斷介紹其他人給你, 或是將你推薦給其他人
實戰守則二:設計主旨明確的問卷
實戰守則三:與顧客面對面訪談
實戰守則四:由第一線服務人員進行訪談
實戰守則五:審慎規劃訪談流程
實戰守則六:選擇適當的訪談場合
實戰守則七:逐字傾聽顧客的訊息
實戰守則八:彙整顧客的回應
05 第二步:找出你的獨特價值承諾
找出顧客重複提到的詞彙
團隊腦力激盪
由受訪顧客做出最後決定
對受訪顧客表達謝意
06 第三步:形塑實踐承諾的企業文化 商場有個永恆不變的定律 : 寫出來的字是字, 講出來的話是話, 答應的承諾是承諾, 唯有拿出行動做出來才是真的
改變心態,將承諾謹記在心
從頂端的文化開始改變
組織一支以價值承諾為主的團隊
做不到價值承諾的原因
迷惑
沮喪
抗拒
探究抗拒改變的原因
詢問員工對職業生涯的看法以及生活目標
再次解釋執行價值承諾可以達成職業生涯與個人目標
如果員工執意不改, 就直接跟他說 : 你別無選擇, 一定要遵循這個承諾
不遵循價值承諾的人,就要離開
製造工作樂趣,鞏固企業文化
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實踐價值承諾
確認每一次都達成價值承諾
檢視企業文化
07 第四步:秀出你的特點 能引起顧客注意力是好事, 但能讓顧客進門詢問才是黃金
引起顧客好奇
規劃完整的行銷計劃
九十天執行計劃
將價值承諾融合到行銷策略中
將獨特價值承諾客製化
不斷傾聽
清晰有力的溝通
常見的行銷工具
其他吸引顧客的方法
08 第五步:採用優勢銷售法 在這世界上, 唯一可以影響其他人的作法就是, 談他們想要的, 再給他們看如何得到想要的
找出顧客真正想要的結果
詢問顧客,讓顧客回答三個答案
哪三件事是你想要, 需要, 期待, 希望完成
更新電腦系統時, 哪三件事對你來說最重要
第三個答案最重要
強調能帶給顧客實質利益的產品特性
優勢銷售法
找出最重要的特性
找出顧客可以達成的目標
比對顧客的答案
再次思考有無遺漏
完成矩陣圖
使用有助於成交的轉折詞
優勢銷售法的成功要領
價格不再是銷售重點
09 第六步:給顧客難忘的服務 : 全心全意服務的企業, 只有一個煩惱 : 獲利多到令人不知所措
令人難忘的互動和客製化服務
創造死忠顧客
提升顧客體驗的策略
10 實戰故事
金融服務公司的改造計劃
物流公司的轉型
教會的募款計劃
直銷商的商業拓展計劃
結語 出征去,凱旋歸來 : 放下對或錯的情感包袱, 你的心頓時便清明

2019-02-09

學者表示, 歐洲殖民者殺了太多美洲原住民導致全球氣候變遷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2019/02/01/world/european-colonization-climate-change-trnd/?no-st=1549209639

(CNN) - 最新研究發現, 當歐洲人到達美洲, 他們帶來了許多死亡和疾病, 因此改變了全球氣候.

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研究人員估計, 歐洲殖民者在一百年間在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北美洲大約殺了五千六百萬的土著人民, 造成大片農田被廢棄以及森林重生. 這項研究發現, 增加的樹林和植被面積大約是法國大小, 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幅下降.

研究人員發現, 1610 年大氣的碳含量變化足以讓地球降溫. 而哥倫布是在 1492 年到達美洲.

"在此之前, 二氧化碳和氣候的關係是相對穩定"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 UCL 地理學教授馬克.馬斯林 (Mark Maslin) 表示 "所以, 這是我們首次看到地球溫室氣體的重大變化."

在此之前的研究, 有些科學家認為 1600s 的溫度變化, 稱為小冰河期, 只是大自然的力量.

但綜合了考古證據, 歷史數據以及分析南極冰中的碳含量, UCL 研究人員找到森林重生的原因 -- 他們認為歐洲人的到來是直接原因 -- 讓全球變冷的關鍵因素.

馬斯林對 CNN 表示 "這次, 我們能夠找到所有條件都符合的情況, 並意識到只有一種情況會激烈引起小冰河期的到來 ... 數百萬人的種族滅絕,"


方法論

研究人員分析南極的冰, 冰裡含有大氣中的氣體, 可以追溯到好幾世紀之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該研究第一作者亞歷山大.科賀 (Alexander Koch) 表示 "冰芯顯示 1610 年二氧化碳大量減少, 問題來至於陸地而不是海洋,"

科賀表示, 一點點溫度的變化 -- 大約是十七世紀的十分之一左右 -- 就讓冬天更寒冷, 夏天也是寒冷而且農作物無法收成.


影響

這項研究的意義超越了氣象科學而且有助於地理及歷史的研究, 馬斯林表示說, 讓我們注意到美洲原住民死亡直接促成歐洲經濟的成功.

從新世界運來的自然資源和食物幫助歐洲人口增長. 使得歐洲人可以不從事農務還可維持生活, 開始從其他工業獲得儲蓄.

"真正奇特的是, 美洲人口減少無意間可能讓歐洲人主宰世界" 馬斯林表示 "還因此引發工業革命讓歐洲人繼續統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