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如果沒有珍珠港事變 ?

原文 : http://edition.cnn.com/2016/12/08/asia/pearl-harbor-75-anniversary-essay/index.html

(CNN) 奧利佛.史東是奧斯卡獎得主, 好萊塢作家及導演. 彼得.庫茲尼克是歷史系教授及美國大學核研究所主任. 他們合作製作一系列無與倫比美國歷史紀錄片及書籍. 這裡表達觀點完全是他們的.

在珍珠港事變七十五周年的今天, 我們反思如果日本沒有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對美國艦隊發動攻擊, 有哪些事情會發生 ?

這個問題相當有趣並有具參考性. 川普粗魯的言論在中國, 日本及南韓這區域吹皺一池春水. 日本經歷了軍事復甦及美國挑釁亞洲 "樞軸", 面對即將到來不可預測的川普政府,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一些事.


美國參加二戰的藉口

偷襲珍珠港不只是愚蠢, 最後還導致自殺. 海軍歷史學家塞繆爾.艾略特·莫里森稱之為 "糊塗的戰略".

許多日本人 - 包含日本天皇裕仁在攻擊前一周召見的九位前首相 - 他們都反對. 然而, 東條英機政府授權攻擊, 摧毀目標是可能阻擋日本獲取東南亞資源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珍珠港事變只能算是部份成功. 雖然日本軍隊造成美國艦隊重大損傷, 有兩千三百三十五位美軍及六十八位平民死亡, 但攻擊並不致命. 攻擊時有三艘航空母艦不在珍珠港, 許多損傷的船及飛機是可以維修, 它們部分參加了隔年六月對日本的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美國軍隊, 包含兩艘航空母艦, 擊沉四艘日本航空母艦, 這場戰役讓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取得主導權.

日本襲擊給了總統羅斯福把美國帶入戰爭的藉口. 美國人或許壓倒性支持同盟國鄙視納粹, 雖然同情因日本貪婪陷入困境的中國, 但很少人想再給另一場戰爭牽絆住, 特別是一戰苦澀味道還沒散去. 不但不是 "以戰止戰", 或戰爭能讓世界擁有 "安全的民主", 而是戰爭會讓貪婪的銀行家, "死亡商人" 軍火製造商發財, 因為他們知道, 當時殖民主義的擴充並未結束.

一九四一年襲擊前, 羅斯福偷偷操控美國勢力進入德國及歐洲德國占領區, 對抗佔領滿州及印度支那並對中國發動惡性戰爭的日本. 一九四一年八月在紐芬蘭, 他告訴邱吉爾他 "會發動戰爭, 但不會宣布", 同時盡一切努力要 "強制中斷任何會引戰爭的 '事件'". 他公開支持英國對抗德國, 中止出口石油, 金屬, 及其它日本迫切需要的物資到日本.

珍珠港事變後一天, 羅斯福在國會發表演說, 在只有一票反對下批准了戰爭. 三天後, 德國, 義大利, 日本三國聯盟對美國宣戰.

世界不會永遠一樣. 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不同.


美國和日本已經暗中對抗許多年

珍珠港事變在美國人的想像中佔有重要地位, 有幾個原因.

因為日本沒有對美國宣戰, 美國人認為這是一個懦弱的 "偷襲" 行為. 這發生在美國領土 - 美國在一八九八年強行併吞夏威夷 - 揭露了美國情報驚人的失敗, 這加強了美國對於危險世界脆弱性的恐懼. 這也觸發了在美國境內對於日裔美國人和日本移民醜陋的歧視. 大約有十二萬日本人及日裔美國人被逮捕關進集中營直到戰爭結束.

如果珍珠港事變未發生, 太平洋戰爭很大的可能性還是會依照原本的路線發展. 當時美國及日本早已互看不順眼, 如果偷襲珍珠港沒有發生, 這兩個國家還是會發生戰爭.

大部分美國人忘記,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不只是攻擊珍珠港. 羅斯福在十二月八日告訴國會日本還攻擊了英國殖民地香港及馬來西亞, 美國殖民地菲律賓, 及美國屬地關島, 威克島及中途島. 攻擊馬來西亞的時間實際上比珍珠港早了一個小時. 此外, 羅斯福沒有提到, 日本攻擊泰國. 還攻擊了新加坡, 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美國政府在一九四零年破解了日本外交密碼, 使得可以監視日本戰爭規劃. 他們知道會有攻擊, 只是沒有猜到是珍珠港. 他們認為最有可能的目標是富有的荷蘭東印度群島 (現在的印尼), 馬來西亞及菲律賓.

日本攻擊菲律賓, 關島, 威克島, 中途島的美軍基地, 對於渴望讓美國加入戰爭的美國總統, 挑釁已經很足夠. 單就菲律賓一個地方, 受到攻擊的代價是驚人, 有兩萬三千名美國人及大約十萬名菲律賓軍事人員死亡或被捕.


歐洲戰場的勝利大部份應該歸功於蘇聯

美國參戰對於同盟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有決定性關鍵, 但在歐洲戰場打敗軸心國狀況卻不是如此. 事實上, 如果美國沒有加入歐洲戰場, 最後的結果還是一樣. 羅斯福在發表公開聲明後一年半, 美英兩國終於在法國開闢第二陣線, 當時俄羅斯人已經扭轉戰爭趨勢, 德國軍隊開始由歐州全面撤退.

當時, 美英兩國面對十個德國軍團, 而蘇聯獨自對付兩百個軍團, 德軍兩線作戰加速戰爭結束, 但並沒有改變原來的結果.

和宣傳的美國神話相反, 歐洲戰場的勝利大部份應該歸功於蘇聯. 他們承受極大的痛苦. 就數量上, 有兩千七百萬蘇聯人死於德國人手上, 相當於九一一恐怖攻擊一天死亡人數要經歷二十七年, 或是珍珠港事變死亡人數一天要三十年.

雖然邱吉爾仇視布爾什維主義, 但英國人應該對蘇聯要懷有極大的感激之情, 如果沒有他們, 或許英國人今天要講德語. 之後雖然對美國有巨額負債, 但如果沒有美國人, 或許英國人今天要講俄語.

有個有趣的主題可思考, 如果美國只是同盟國的 "兵工廠", 而沒有真正參戰, 歐洲戰場會有甚麼不同 ?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德國及意大利突然對美國宣戰, 使得羅斯福對於美國加入戰場不用另外找理由.

如果美國沒有加入歐洲戰場, 蘇聯和西方國家邊境會如何劃分 ? 如果蘇聯領導人由西德和法國得到更多潛在財富, 蘇聯經濟會如何發展 ? 如果美國沒有協助重建蕭條破碎的資本主義經濟, 社會主義是否在戰後世界以更多型態更多選項的出現 ?


如果羅斯福繼續讓亨利.華萊士 (Henry Wallace) 當副總統 ?

有些關於二戰有趣的反事實假設, 部份在我們出版的一系列無與倫比美國歷史紀錄片及書籍可找到.

如果羅斯福在一九四四年持續保留他那位有爭議有遠見的副總統亨利.華萊士, 而沒有更換為小心眼的哈里.杜魯門, 會發生甚麼事 ?

儘管保守的民主黨大老反對, 羅斯福以他的道德權威及政治實力堅持要提名華萊士成為他副總統, 符合他妻子小孩及大部份美國人的期望.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 民主黨芝加哥黨代表大會第一天, 蓋洛普民意調查機構發布, 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潛在民主黨選民希望廣泛歡迎的華萊士繼續擔任副總統, 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要選擇杜魯門. 內部機制最後選擇杜魯門的骯髒故事, 就很少美國人知道.

羅斯福於一九四五年四月去世, 如果繼任總統是華萊士而不是杜魯門, 就可能不會有原子彈轟炸日本, 也可能不會有冷戰.

華萊士的想法對於美國蘇聯之間的關係是友善, 對於兩個系統之間的競爭是健康, 要努力證實那個系統比較符合人類的需要. 他可能會給予蘇聯一百億美元的信用貸款, 幫助重建因戰爭變成荒地的大部份蘇聯國土. 這對蘇聯在歐洲佔領區的正面影響是無法估計.

值得注意, 華萊士是殖民主義激烈的反對者, 他公開對於英國及法國帝國主義表示遺憾, 導致邱吉爾和法國人要求羅斯福替換掉他. 羅斯福對於帝國主義的看法大都來至於華萊士. 他譴責英國統治下的甘比亞, 認為 "在我生命中從未看過的最可怕的事". 他對於荷蘭統治下的東印度群島及法國統治下的印度支那都有相同看法, 堅持不會讓法國人在戰後再回來.

在某種程度來說, 他認為太平洋戰爭是帝國主義競爭的結果, 他私下評論 "不要去想在一分鐘內會有美國人在太平洋死去 ... 如果不是短視貪婪的法國人, 英國人和荷蘭人". 他承諾在他死之前日本軍隊被趕出菲律賓, 就會讓菲律賓 "立刻" 獨立.

羅斯福經常在這個問題上搖擺不定, 但華萊士從來不會. 他堅定譴責剝削的殖民主義及為其辯護的種族主義. 試想, 如果殖民主義在戰後馬上平和結束, 將可挽救多少生命避免多少痛苦.


如果沒有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第二個假設是, 如果二戰結束前沒有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會發生甚麼事 ?

美國神話說道, 兩枚原子彈結束了二戰, 使得美軍不用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 救了百萬條美國人及日本人的生命. 這理論的辯護者說, 一九五零年有二十萬人廣島人死亡, 長崎是十四萬人, 相比之下這代價比較小.

可是證據顯示情況並不是如此, 就如同無與倫比美國歷史所述, 蘇聯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午夜開始入侵滿州, 南庫頁島, 千島群島, 韓國, 這才是促成日本投降的原因, 而不是原子彈.

美國情報單位在幾個月前已經預知有這樣的結果, 杜魯門也知道蘇聯加入戰爭是決定的關鍵. 七月七日在波茨坦他日記寫道, 史達林 "將在八月十五對日開戰, 日本戰爭即將結束" 七月十八日截獲的電報消息顯示 "有來至於日本天皇要求和平的電報消息". 所以他知道戰爭即將結束, 原子彈是不需要的.

如果原子彈沒有在戰爭中使用過, 或許就不會有美國蘇聯的核武競賽 ? 蘇聯領導人絕對知道要讓日本投降並不需要用到原子彈, 蘇聯的解讀是美國在警告他, 如果蘇聯干擾美國的戰後計畫, 就會用相同方式對待蘇聯. 因此我們就生活在地球生命滅絕的威脅恐懼中.

蘇聯入侵決定了日本的命運, 資料在華盛頓美國海軍官方博物館可查到. 日本急著向美國投降因為他知道美國會給他一些機會, 要是蘇聯接管日本, 不只天皇制度會被終止, 連想保留的資本主義都會沒有. 起初美國對佔領下的日本是相對溫和, 某些方面甚至是開明. 美國強化日本的和平憲法, 取消主動宣戰的主權, 同時不允許保留攻擊性的軍事武力. 這些前瞻性的原則正是目前安倍晉三政府想要剔除的.

如果蘇聯在日本占領區有更多主導權, 日本或許就像韓國一樣變成冷戰的戰場. 當有許多俄國人死在日本人手上, 俄國人對於重建日本的態度會不同於他們對德國的掠奪嗎 ? 他們對於日本的敵意會不同於對德國人的不信任和仇恨 ? 就如我們所知, 美國很快的放棄佔領, 戰後重建的日本成為在不穩定的亞太地區, 西方資本主義軍事及經濟的前哨站. 汽車, 電子產品, 壽司, 不論哪種產品哪種方式, 日本正對於世界提供著貢獻. 然而, 如果當初日本軍國主義的崛起是失敗或是晚一點, 對世界都會更好一些.

二戰血淋淋的例子, 犧牲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命, 一切技術部署規劃只是要大量的殺戮和毀滅, 人性醜陋的一面顯露無遺, 充斥著種族主義, 仇外心理和種族及宗教偏見. 當我們產生恐懼, 仇恨及民族主義, 應該用來警告這些力量會發生甚麼事.

這些力量有些還在目前世界中猖獗. 珍珠港事變應該用來提醒. 但我們必須小心吸取正確的教訓, 以避免七十五年前的恐怖再次吞噬地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