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

這就是我們在火星上的生活 ?

原文 :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moving-to-mars-london-exhibition-scn/index.html

火星上的房子會是什麼樣子 ? 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我們會穿什麼衣服 ? 我們要如何種植食物 ? 一場新的展覽裡面, 這些問題會有精美圖片來回答, "移動到火星" 正在倫敦設計博物館展出.

這是一場把人成功送上火星的競賽, 由 NASA 帶領著公家和私人機構爭奪第一個登陸, 其中包含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的 Space X, 傑佛瑞.貝佐斯 (Jeff Bezos) 的 Blue Origin, 波音以及中國國家航天局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載人計畫預計於 2030 年左右, 其他私人機構大約也是這個時間, 雖然這個目標有可能達不到. 包括太空船的許多必要技術目前都還沒有, 不是還在開發就是還處於原型機階段. 火星任務的細節目前也還不清楚, 有些團隊計畫建造完善的火星基地, 有些團隊認為要建造軌道太空站, 充當有限次數的火星地面旅行發射平台就可以了. 但現在連談夢想都還太早, 更不用說這一切要如何實現.

設計主題集中在如何把人送上火星, 展覽展出大量目前所使用的材料, 還有更多前瞻性或是預測性的元素, 以及來至於各個領域設計師大量作品.

策展人艾莉諾.華生 (Eleanor Watson) 表示, 這個設計展是用來回答未來火星任務的問題. 她在電話訪問中表示 "像是無重力衣服需要做成甚麼樣子, 火星居住的地方會長成什麼樣子, 這個星球在一千年或是一千年後許多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中一系列時裝實驗性作品由永續設計公司 RÆBURN 所製作, 該公司認為火星上穿的衣服應該是由太空船回收材料所製作.

華生表示 "每公斤的載荷需要花上 18,000 美金, 送東西到火星上是很昂貴, 因此任何攜帶上去的物品, 都必須能重覆使用. 例如, 所有漫遊車都必須投射到地面, 都會需要用到降落傘. 東西降落之後降落傘有什麼用途 ? 好吧, 有種選擇就是拿來製作太空人的衣服,"

展覽還包含 5 個火星可能住所建築專案模組, 都是來至於 NASA 3D 列印居住所挑戰競賽, 三百萬美元的競賽要以 3D 列印出外太空探索的家. 其中一座, 來至於倫敦國際設計公司 Hassell, 搭建一座全尺寸, 可供人們進入觀看.

華生表示 "Hassell 很不錯同意製作出一比一尺寸的樣品, 一個模組直徑就有六公尺. 系統可以簡易的做空間搭配. 他們創造出一組六個模組連接再一起, 再覆蓋上防護以避免輻射. 六個模組形成環狀, 所以對每個模組來說都有個中央庭院, 雖然很小, 但有大的窗戶, 因此可以看到其他人在做什麼,"

住所外面, 一般服裝無法曾受稀薄以及無法呼吸的火星大氣. 太空人需要太空衣, 就像是 NDX-1, 最早為火星設計的其中一件, 是由北達科他大學的兩位工程師, Gary L. Harris 以及 de Leon 博士所設計. 和阿波羅登月計畫太空衣相比, 火星的衣服需要更為靈活, 因為這衣服可能要穿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而不是幾天而已.

就目前, 火星上的探險都是由機器人獨自完成, 在這個星球上面已經有四次成功的登陸, 其中只剩下好奇號仍在持續正常運行. 展覽中包含羅莎琳.富蘭克林 (Rosalind Franklin) 火星探測器的複製品, 預計於 2020 年由歐洲太空總署發射並於 2021 年登陸. 這個名字來至於一位對於 DNA 有重大發現的英國科學家, 之前被稱為 ExoMars. 華生表示 "這是一座擁有輪子的實驗室, 她可以鑽進火星地表的深處, 嘗試尋找生命的跡象".

所有展出的歷史文件裡面有張世界上最早的火星地圖, 由義大利天文學家 Giovanni Schiaparelli 於 1877 年所繪製. 他在地圖裡把較暗以及較亮標示為海洋和陸地. 華生表示 "他還把一些直線稱為後來著名的火星溝渠 (canali),  之後被翻譯成運河 (channels) 而不是溝渠 (canals), 引發運河熱潮導致人們誤解火星上可能存在或是曾經存在智能生命,"

展覽互動區集中於設計模擬火星表面狀態的多感官體驗上. 充滿著氣味和聲音, 以及一條全家都可以參與, 適合各種年齡層的遊客解決自己所設計的挑戰路線, 完整任務由包含英國太空人 Tim Peake 等專家所設定.

火星一直科學家, 設計師以及夢想家所著迷的主題, 最近幾年大家對於這顆紅色星球的興趣達到高峰. 或許是所需要的技術已經成熟. 而華生認為可能是因為地球目前的情況.

華生表示 "氣候危機 -- 確實 -- 讓許多人感到恐懼, 有些人傾向認為火星是人類的逃生門, 是另一種選擇, 但這是很危險而且是很有問題的,"

"但我認為這些努力是值得的, 因為所有為火星任務所開發的技術, 像是居住無廢棄物和可永續的農場, 都非常切實適合地球目前來運用."

沒有留言: